唐鹏
- 作品数:60 被引量:2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华北板块西缘甘肃平凉上奥陶统平凉组灰岩微相和沉积环境被引量:2
- 2019年
- 甘肃平凉官庄剖面为上奥陶统平凉组的建组剖面,出露其完整的地层序列,主要由细砂、粉砂级颗粒的碎屑岩和灰岩构成。该地区在平凉组沉积时期的构造背景属华北板块西部,位于鄂尔多斯古陆西缘。对官庄剖面平凉组灰岩夹层开展的微相分析显示其中含有丰富的泥状灰岩砂屑,生屑种类含量偏低且破碎程度高,无浅海区特有的沉积构造,海水深度不利于底栖生态群落栖居。灰岩的沉积学机制指示鄂尔多斯古陆西南海区存在较陡的海底地貌,这些内碎屑不是原地或近原地沉积的,它们最初产生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经重力流、等深流长距离搬运后到达接近秦岭-祁连海槽的深水区沉积。
- 陈清唐鹏燕夔李越
- 关键词:沉积环境上奥陶统
- 奥陶-志留纪之交黔中古陆的变迁:证据与启示被引量:85
- 2011年
- 深入的奥陶-志留纪交替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使古地理精时研究成为可能.对滇、川、黔、渝4省市、24个县、58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群落古生态和古地理资料的分析表明,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黔中古陆北缘的海岸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1)奥陶纪凯迪晚期,本研究区广泛接受五峰组沉积,但五峰晚期黔东北海底出现起伏,个别孤岛露出海面;(2)赫南特早中期,当全球海面大幅下降时,观音桥层仍广泛沉积,黔东北出现少数岛屿;(3)赫南特晚期-鲁丹早期,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黔北南部和黔东北不降反升,隆升速度超过海面上升速度,更多、更大的岛屿浮出海面;(4)志留纪鲁丹晚期,这些岛屿复被海水淹没,普遍发育龙马溪组沉积.奥陶纪-志留纪交界时期,黔中古陆以北海域的东区(黔北南部、黔东北、渝东南)和西区(黔西北、滇东北、川南)在地层发育和古地理格局上发生的重要差异,体现了黔中古陆北缘的升隆与扩展,在时空上与发生在湘鄂西的宜昌上升紧密相连,它们均受华南东部和南部深部大地构造活动的制约.
- 戎嘉余陈旭王怿詹仁斌刘建波黄冰唐鹏吴荣昌王光旭
- 关键词:黔中隆起生物地层古地理
- 华南东部浙皖苏志留系唐家坞组、康山组和举坑组的时代问题被引量:3
- 2023年
- 浙皖苏(主要包括浙北、浙西、皖南和苏南)志留系唐家坞组及其相关地层在命名、划分和对比上长期存在争议。根据新的化石证据和海相红层分布特点,借鉴上扬子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划分方案,本文为研究区志留系对比提出新的认识。本研究以志留系第一套红层(灰绿色为主,夹紫红色碎屑岩)的首现为唐家坞组、康山组和举坑组底界的识别标志,厘定各组的含义。唐家坞组以青灰色碎屑岩占优势(厚500~1000 m),紫红色岩层在下部发育,分布于浙江富阳、杭州、桐庐、建德和淳安等地。康山组为一套巨厚(厚逾2000m)、青灰或黄绿色为主、上下均夹紫红色的碎屑岩,分布在浙江安吉、长兴,以及江苏吴县、无锡等地。举坑组已知仅分布在命名地皖南黄山区,本文识别出举坑组下段(第一套红层)和上段(第二套红层),分别相当于康山组和茅山组,中段(不夹紫红色岩层)产秀山动物群特征分子王冠虫(Coronocephalus)等,其中、上段是否在黄山区以东地区发育,尚待深入研究。综合上述三组及其下伏地层(大白地组、河沥溪组等非紫红色碎屑岩)所产几丁虫、鱼类、三叶虫和腕足类等化石,将这三组的底界置于埃隆阶上部。皖苏侯家塘组(含少量紫红色碎屑岩)因底部产湖南笔石(Hunanodendrum)而暂归埃隆阶顶部—特列奇阶下部。生物地层新资料证实,本区志留系最高层位是举坑组上段(特列奇阶中上部),缺失特列奇阶顶部、温洛克统、罗德洛统和普里道利统。由此表明,本区与扬子其他地区志留系发育的同步性:温洛克世之前整个扬子台地已大规模上升成陆,此即扬子上升的开始。
- 戎嘉余王怿唐鹏张小乐盖志琨魏鑫詹仁斌汪隆武燕夔黄冰黄冰闫冠州林翔鸿
- 关键词:志留系华南东部
-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时空分布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23年
-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罗德洛世—普里道利世)地层发育、划分对比及古地理和古环境特征,对于认识“广西运动”对华南地质作用的影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扬子区45条剖面进行实地考察或研究,开展了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的综合地层学研究,旨在揭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划分对比,勾绘了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2个分布区——周缘沉积区和台地内部沉积区,含有7个沉积亚区。周缘区发育正常海湾,以正常浅海沉积和动物化石类群为特征;而内部区发育表现“分散”,实属相互连通的极浅的陆表非正常海,以极浅水、淡化海、无正常浅海动物化石、陆生植物化石发育为特征。经剖面解析和综合讨论后确认:扬子区志留系发育不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晚期到罗德洛世中晚期(约10 Myr)几乎空缺无沉积。上述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扬子上升的解译,并识别出4种表现型式。在大时间尺度上,扬子上升是扬子台地古生代地质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体上升运动(沉积间断长达~40—~150Myr)。以剖面研究为依据,本文提出广西运动最早发生和最先结束均在珠江区,较扬子区发生早大约10Myr,结束早大约4—5Myr;广西运动最后作用的时间点是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期。
- 王怿戎嘉余戎嘉余唐鹏赵文金
- 塔里木盆地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研究新进展被引量:9
- 2000年
- 塔里木盆地巴楚组下泥岩段上部产早石炭世早期的 Cymbosporites spp.- Retusotriletes incohatus (SI)孢子组合 ,下部产晚泥盆世的 Auroraspora- Cymbosporites (AC)孢子组合 ,孢子研究表明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应从下泥岩段内部通过。
- 朱怀诚张师本罗辉高琴琴王启飞黄智斌唐鹏杜品德
- 关键词:孢子组合塔里木盆地
-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早志留世早期胞石动物群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前人已在塔里木盆地开展胞石生物地层研究工作近20年,初步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奥陶、志留纪胞石带,确立了塔里木盆地胞石生物地层的基本框架。采自柯坪大湾沟剖面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暗色泥页岩中的5块样品,产一定...
- 唐鹏江大勇张师本
- 文献传递
- 扬子台地西缘奥陶纪岩石地层单位命名问题:回顾与澄清被引量:8
- 2021年
-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间)奥陶系研究程度明显弱于台地内部,相关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方面的信息还存在不少模糊或不准确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中一些单位名称在使用上的争论。通过追溯文献出处和沿革,本文澄清了研究区内涉及的28个奥陶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信息,并参照现代地层命名规范,对它们的命名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估,发现其中9个在命名上是无效的。同时认为,命名有效的19个岩石地层单位名称是今后研究区内奥陶纪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 王光旭梁艳魏鑫吴荣昌吴荣昌唐鹏崔雨浓
- 关键词:岩石地层奥陶纪
-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几丁虫生物多样性
- <正>几丁虫作为联系笔石相与壳相地层的关键化石类群,在华南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中的表现型式至今仍缺乏系统研究。本项研究立足华南,选择华南上扬子区下奥陶统至上奥陶统底部5条剖面,包括桐梓红花园剖面(桐梓组-十字铺组)、遵义...
- 梁艳唐鹏詹仁斌
- 关键词:几丁虫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对Batten和Morrison (1983)过滤孢粉残渣方法的实验检测及评价被引量:1
- 2005年
- Batten和Morrison (1983)介绍了一种用砂芯漏斗过滤孢粉残渣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合孢粉相研究的需要,避免用过筛的方法导致将所有<10μm的颗粒都清除掉的缺点,同时它也兼具快速、经济的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化石损失。为了确切地了解损失量的大小,同时也为了对国内同类漏斗产品进行选择,我们对国内生产的2种型号的漏斗及 Batten和 Morrison使用的 P100 漏斗进行了实验检测和比较。结果显示,P50 漏斗的化石损失很少且主要限于15μm左右大小的成分。P100和P70可能会导致略高的化石损失,滤过颗粒的粒径可以更大。但是,这种损失可以通过对滤过物用10μm的筛网过滤收集的便捷方法得以补救。
- 李建国唐鹏何翠玲
- 关键词:孢粉漏斗化石筛网
- 塔里木柯坪地区晚奥陶–早志留世的几丁虫
- <正>黄智斌等(2009)将塔里木西北柯坪地层区的原柯坪塔格组下段岩性单元首次分出,并正式命名为铁热克阿瓦提组。根据几丁虫组合和岩性特征,笔者等对该组进行修订,将铁热克阿瓦提组限定于原始'铁热克阿瓦提组'的下段,岩性为灰...
- 唐鹏蔡习尧梁艳
- 关键词:几丁虫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