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楠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醇对肝脏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及其降解机制的研究
- 背景:我国近年来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逐年上升,酒精已成为继病毒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典型的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性肝硬化。因此酒精性肝病的防治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疗课题。...
- 商楠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酒精性脂肪肝降解机制
- 文献传递
- 盘状结构域受体2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不同病理阶段的表达情况,揭示DDR2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橄榄油拌平衡饲料喂养大鼠的基础上给予60%(V/V)白酒胃内灌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12、16、20周末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检测血清学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DDR2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与各项酒精性肝纤维化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白酒灌胃后DDR2mRNA和蛋白表达量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对照组DDR2m 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023±0.132、0.321±0.027,模型1组为3.644±1.686、0.476±0.046,模型2组为8.337±2.387、0.738±0.057,模型3组为15.730±4.569、0.997±0.049,四组之间DDR2mRNA水平(F=21.74,P〈0.01)及蛋白质表达(F=10.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DDR2与I、Ⅲ、Ⅳ型胶原面积及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蛋白水平等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Ⅲ型胶原、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蛋白关系最为密切。结论随酒精性肝纤维化进展,DDR2表达呈时间依赖性,提示其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刘慧敏阎明张喜红刘莉商楠张海涛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疾病酒精性胶原盘状结构域受体2
- 乙醇诱导肝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和线粒体质量变化的研究
- 我国近年来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并最终导致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部分病人可因并发症而行外科治疗,因此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研究已成...
- 朱萍阎明张莉王绪平商楠刘慧敏张海涛
- 关键词:乙醇肝细胞损伤线粒体跨膜电位酒精性肝病
- 文献传递
- 乙醇诱导肝细胞线粒体质量和跨膜电位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乙醇诱导肝细胞线粒体质量和跨膜电位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酒精性肝病模型组10只,用高度白酒灌胃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10只,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白酒灌胃。分离大鼠肝细胞,用Rhodamine123和NAO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质量和跨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的线粒体膜中心磷脂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长期摄入酒精可导致肝脏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以及线粒体膜损伤,从而引发肝细胞的破坏。
- 朱萍阎明张莉王旭平商楠刘慧敏张海涛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线粒体
- 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中Fbw7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Fbw7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研究其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于12周末处死大鼠。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Fbw7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量。结果光镜下,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脂肪病变,肝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bw7 mRNA及蛋白水平亦降低(P<0.01),并与甘油三酯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大鼠酒精性肝病时,Fbw7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商楠阎明张海涛刘慧敏
- 关键词:脂肪肝酒精性F-BOX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近交系
- P物质及其受体在小鼠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P物质(SP)及其受体NK-1R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小鼠免疫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肝组织匀浆S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同时应用RT-PCR法对各组动物肝脏组织中NK-1R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模型组肝脏损害严重,以肝细胞肿胀和免疫细胞浸润为特征;肝组织匀浆SP含量模型组(507.25±30.35)显著高于对照组(238.59±21.90)(P<0.01);而且模型组NK-1R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P物质及其受体参与了小鼠免疫性肝炎的起始阶段,并在炎症的激发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张海涛阎明商楠刘慧敏张玉泉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刀豆蛋白AP物质
- 乙醇诱导肝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和线粒体质量变化的研究
- 我国近年来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并最终导致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部分病人可因并发症而行外科治疗,因此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研究已成...
- 朱萍阎明张莉王绪平商楠刘慧敏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