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婉玉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马尔尼菲青霉
  • 4篇基因
  • 3篇马尔尼菲青霉...
  • 3篇耐药
  • 3篇耐药基因
  • 2篇寻常型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诱导耐药
  • 2篇湿疣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青霉菌
  • 2篇组织病理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机构

  • 8篇右江民族医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宁市第四人...

作者

  • 13篇姚婉玉
  • 7篇唐秀生
  • 5篇梁伶
  • 3篇蒋远文
  • 2篇罗虹
  • 1篇蓝艳
  • 1篇曹存巍
  • 1篇刘栋华
  • 1篇张倩影
  • 1篇刘燕芬
  • 1篇赵娜
  • 1篇陈集敏
  • 1篇黄绍标
  • 1篇罗青华
  • 1篇唐俊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粒细胞CD64指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期与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效果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期与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进行诊断并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每组患者69例,非细菌感染组患者按照活动指数(DAL)分为活动期患者(n=33)和稳定期患者(n=36),并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共4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表面的CD64平均荧光强度,并根据平均荧光强度计算CD64指数。分析CD64指数与WBC、ESR、CRP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D64指数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WBC计数、ESR、CRP水平均高于其他组(P<0.05);CD64指数和WBC、ESR、CRP呈正相关,CD64指数随着WBC(r=543)、ESR(r=0.628)、CRP(r=0.686)含量的升高而增大。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患者细菌感染及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在临床诊断中可将CD64指数作为SLE患者细菌感染及病情活动的诊断指标之一。
蒋远文姚婉玉唐秀生唐俊赵娜李顺波蓝艳
关键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菌感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100B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S100B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及17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100B以及STAT3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PBMC中S100B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S100B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PASI)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PBMC中S100B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57±0.004),正常对照组为(0.043±0.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22,P<0.001)。银屑病组PBMC中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758±0.067),正常对照组为(0.418±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4,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显示S100B和PASI具有明显相关性。银屑病组PBMC中S100B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100B和STAT3表达异常升高,S100B可能通过调控STAT3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姚婉玉唐秀生
关键词:银屑病S100BSTAT3MRNA
桂西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DNA分型及HPVL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将有效的理论依据提供给基因工程重组HPV L1蛋白疫苗的应用,本研究对桂西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 DNA分型及HPV L1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标本和试剂选本院皮肤科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1例尖锐湿疣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尖锐湿疣。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组织标本,切取病变组织,保存在-80℃备用。
唐秀生姚婉玉蒋远文
关键词:尖锐湿疣患者基因多态性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临床症状
经呼吸道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对不同来源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的致病力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实验组小鼠分为R组和H组,分别经呼吸道吸入接种分离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的PM菌株(竹鼠寄生株)及广西地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iosis marneffei,PSM)患者血液的PM菌株(人感染株)活菌悬液,7天后处死并解剖,肉眼观察肺脏感染情况;取左肺下叶组织行真菌培养并比较阳性率差异;取左肺上叶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了解其病理改变;取右肺组织匀浆接种PDA平板培养基25℃培养48h后计数菌落,比较二者肺组织菌载量,同时分析安慰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R组和H组)感染PM后发病率100%;两种不同来源的PM感染小鼠后肺脏肉眼观察无明显差异;感染不同来源PM的小鼠肺组织菌载量无差异;不同来源PM感染的小鼠肺脏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安慰剂组小鼠有轻微病理改变;空白对照组小鼠无病理改变。结论两种不同来源的PM菌株经呼吸道吸入感染途径均可引起小鼠肺部致病;竹鼠寄生株PM与人感染株PM对小鼠的致病力无差异。
姚婉玉罗青华梁伶刘栋华曹存巍黄绍标罗虹刘燕芬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力组织病理
马尔尼菲青霉菌氟康唑耐药基因的初步研究
目的:体外诱导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对氟康唑(Fluconazole, FCZ)耐药,筛选同一亲本PM耐药株及敏感株,通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基因水平探讨PM FCZ耐...
姚婉玉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病氟康唑耐药基因诱导耐药实时荧光定量PCR
文献传递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2014年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因肛周皮疹3个月就诊。患者自诉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肛周有2粒米粒大小的苍白色扁平丘疹,界限清楚,无明显瘙痒,当时未予重视。而后丘疹逐渐增大、增多,表面无破溃、糜烂、出血,伴恶臭,感轻度瘙痒,无明显疼痛,曾多次在当地诊治(不详),疗效不佳。个人史:有冶游史。
唐秀生姚婉玉蒋远文
关键词:肛周扁平湿疣二期梅毒
色素性痒疹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色素性痒疹(prurigo pigmentosa,PP)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具体病因不明,皮损多对称分布,好发于锁骨区、肩部及胸背部,其特点为突然出现的红斑、丘疹,消退后遗留网状及斑状色素沉着,皮肤病理有一定特异性,但缺乏特征性,需要与湿疹、摩擦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等其他皮肤病鉴别。目前治疗上认为米诺环素对本病有效。
姚婉玉唐秀生
关键词:色素性痒疹发病机制组织病理
马尔尼菲蓝状菌氟康唑耐药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arneffei)耐药株和敏感株氟康唑(Fluconazole,FCZ)耐药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差异,为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临床用药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FCZ浓度递增法对11株酵母相T.marneffei进行体外诱导耐药,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颁布的微量稀释法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mgenetic quantitative PCR,FQ-PCR)测定耐药株及敏感株FCZ耐药基因的表达量,比较分析T.marneffei的MIC值变化前后与FCZ耐药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11株酵母相T.marneffei经诱导后,8株T.marneffei达到耐药判断标准,FCZ耐药基因在T.marneffei中均表达,表达量由诱导前的2.56±1.84上升至7.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株T.marneffei经FCZ诱导后FCZ耐药基因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范围在1.8~16.4倍之间。结论采用FCZ浓度递增法可成功在体外诱导酵母相T.marneffei耐药,T.marneffei对FCZ的耐药性可能与FCZ耐药基因的表达有关。
姚婉玉梁伶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氟康唑耐药基因诱导耐药实时荧光定量PCR
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频率的增高,唑类抗真菌药物随之被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但耐药率逐年上升,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的难题之一。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由于某些靶酶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增加造成的。文章着重介绍真菌唑类药物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使用唑类药物和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用药策略及理论指导。
姚婉玉梁伶
关键词:真菌唑类药物耐药基因
马尔尼菲青霉病致溶骨性损害2例
2010年
例1患者女,54岁,反复咳嗽、咳痰11月,再发加重1月入院,住院期间患者全身皮肤突然出现多个紫红色大小不等的结节,发热,因外力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例2患者男,43岁,因反复发热、颈部肿物1年,右上臂疼痛13天入院,因外力致右上臂活动受限;以上2例经组织及脓液培养均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X线片提示2例骨折均为病理性骨折。
陈集敏梁伶罗虹张倩影姚婉玉
关键词:溶骨性损害马尔尼菲青霉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