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展予
- 作品数:110 被引量:88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9年
- 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的研究在近30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卫星遥感仪器的不断进步、探测精度的不断提高为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提供了技术和资料保障,在此基础上针对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技术而发展的一些统计反演方法和物理反演方法不断地得到改进、完善和提高。文中主要就各个时期发展的主要反演方法做了简要回顾,概括了这些反演方法的关键技术,评述了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由于海表和陆表的辐射特性的巨大差异,分别就海洋上空和陆地上空云中液态水的统计和物理反演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比较。针对地表比辐射率这一制约陆地上空云中液态水反演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进行了相关评述和讨论。
- 姚展予彭亮
- 关键词:卫星遥感微波比辐射率
- 环北京地区气溶胶与降水的周循环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 气象要素周变化的位相和尺度因时因地而异,本文利用1980-2009年环北京地区地面常规观测气象要素资料、污染物资料及NCEP/DOE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环北京地区大气污染浓度、降水及多种气象要素的周变化特征,并通过假设性检...
- 侯灵姚展予
-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降水气象要素
- 文献传递
- 河南省非降水云中液态水的卫星微波反演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云中液态水分布对全球气候和局地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是判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潜力区的重要依据。利用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TMI)85.5GHz通道垂直极化亮温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VDISORT模式采用逐步逼近方法反演了河南地区地表比辐射率;再利用TRMM/TMI85.5GHz通道垂直极化亮温资料、TRMM/VIRS红外辐射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VDISORT模式采用迭代的方法反演了河南地区云中液态水的垂直积分总含量。与红外卫星云图、TRMM卫星2A12产品及NCEP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反演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液态水方法是可行的,且对云中液态水垂直积分总含量水平分布的反演结果较对比产品结果更好。
- 彭亮姚展予
- 一种播云作业效果雷达探测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播云作业效果雷达探测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选取与播云作业单元最相似的自然云单元作为播云作业单元的对比单元;提取作业时刻后的播云作业单元的第三雷达探测时间子序列,与对比单元的第四雷达探测...
- 姚展予王铁臧欣耿利宁周燕
- 文献传递
- 中国人工影响天气近20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回顾
- 2019年
- 1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工影响天气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为了解和紧跟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国际前沿及其动态,中国气象局积极组团参加世界气象组织(WMO)每4年举办一次的WMO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大学,以及国际云降水协会每4年举办一次的国际云降水科学大会等重要的国际会议,始终保持与国际同行的广泛接触,紧跟国际前沿,了解行业动态发展。
- 姚展予
-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世界气象组织WMO
- 环北京地区可吸入颗粒物与气象要素周变化特征的谱分析研究
-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环北京地区夏季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可吸入颗粒物(PM10)数据及NCEP/DOE再分析资料,结合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及多种气象要素的周变化特征,并初步解释了人为气溶胶的周变化对气象要素...
- 侯灵姚展予廖菲
-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气象要素
- 文献传递
- 卫星遥感大气可降水、云中液态水、地面降水和地面洪涝的应用研究
- 该文选择从大气中的水汽(大气可降水),云中的液态水,到地面的降水,以及由降水产生的地面洪涝这四个与“水”有关的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如何应用卫星红外和微波遥感技术来反演和监测大气可降水,云中液态水,地面降水和地面洪涝,并开...
- 姚展予
- 关键词:地面降水卫星遥感应用
- 河南春季一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07年
- 云降水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的观测和研究,有助于建立典型的云降水多尺度结构模型,为确定科学的人工增雨催化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借助于雷达、卫星等多种遥感探测手段,结合飞机的云中观测,对2004年3月31日河南云降水观测外场试验区(31.5-35°N,111-114°E)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综合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此次云降水系统属于比较典型的低槽、冷锋活动所造成的一次小至中雨过程。根据GOES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可以看出,沿锋面云系的后部,有一槽线,它对试验区的降水起主要作用,地面冷锋位于云带的前沿。雷达PPI回波显示为一条窄而长的回波带,宽度较窄,强度不大;RHI显示回波高度不高,回波云顶高度平均在5-6km左右,除存在一些20-30dBz的回波团外,回波强度比较均匀,回波中存在明显的0℃层亮带。这次降水为锋上高积云(Ac)和其下部液水较为丰沛的层积云(Sc)结合而成,在Ac云的4340m(-4.8℃)和3670m(0℃)液态水含量出现高值,分别为0.072g/m^3和0.086g/m^3,在Sc云中的0℃附近液态水含量出现高值。降水形成前,云中粒子谱型主要为单峰型,粒子直径大部分在5-10μm之间变化,大粒子浓度很低,不到0.1个/cm^3,且呈不连续分布,随着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和降水的形成,粒子谱型逐渐转为双峰或多峰型,粒子浓度明显增高,粒子直径逐渐增大。
- 彭亮姚展予戴进濮江平汪晓滨廖菲
- 关键词:冷锋PMS
- 三江源地区秋季一次层积云飞机人工增雨催化试验的微物理响应被引量:13
- 2013年
- 利用三江源地区一次在层积云顶部进行的飞机锯齿形催化作业及回穿探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轨迹和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PMS)资料,在确定作业前后有效对比区间、区分云粒子相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作业前、后液态云粒子及冰晶浓度变化、云粒子谱的演变和过冷水含量比率的变化,研究了催化的微物理响应。结果表明,作业区液态云粒子中值直径集中在3.5—18.5μm,直径21.5—45.5μm的云粒子基本上为冰晶,粒径大于50μm的粒子相态为冰相;锯齿形作业后约2—23 min,在其航线下风方36 km范围内,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FSSP-100)和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OAP-2D-GA2,简称2DC)所测云粒子浓度、直径变化均未超出作业前云区内的自然起伏,但在过冷水含量大于0.01 g/m^3的高过冷水区,液态云粒子浓度明显降低,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量程内的冰晶粒子浓度明显升高,冰相含水量增大,过冷水含量比率的平均值由作业前的(68.3±23.1)%减小至(34.2±12.4)%。在过冷水含量越高的区域,催化效应越明显,而在低过冷水区和仅受原点催化影响的航迹交叉点处均未观测到催化响应。
- 王黎俊银燕姚展予孙安平
- 关键词:层积云
- 一次对流云的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及雷达物理量变化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选取2014年8月23日吉林省四平地区一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作业条件及作业前后雷达物理量变化的分析。此次天气过程是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强不稳定条件下,近地面切变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的对流性天气。云系实况与模式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云系宏微观特征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选取作业前发展趋势与作业云体单元相一致的雷达回波作为对比云体单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作业使作业云体单元的冰晶数量增加,改变了降水微物理过程,促进了云体的宏观发展,延长了云体生命期。作业后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的回波参量产生了明显差异,其表征的云体特征变化可作为增雨作业效果的物理证据。采用双比分析方法统计得出本次增雨作业绝对增雨量为3.23 mm,增雨效果显著。
- 孙海燕姚展予应爽贾烁魏运芳赵金涛
- 关键词:火箭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