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超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安市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泰安地区一次冰雹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2014年
- 利用泰山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9月15日发生在山东省泰安市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PPI反射率因子图中冰雹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PPI径向速度图像中的中气旋结构可以辅助判断冰雹的发生。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图上的悬垂状回波以及低层的弱回波可以作为识别冰雹的特征;另外可以根据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图判断垂直流场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冰雹提供依据。同时,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回波顶高(ET)的跃增也是表征冰雹发生的重要指标。
- 邹大伟王兆华许长山姚超
- 关键词:冰雹回波特征中气旋
- 草地贪夜蛾的有效积温和发育始点及其发生世代预测被引量:6
- 2022年
-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自2019年6月入侵山东后,同年于山东部分地区发现其为害夏玉米,对当地玉米Zea mays L.的生产造成威胁。为了明确温度对该害虫的影响和在山东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数,进行了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生存的研究,测定了其适温范围、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并按地理位置预测了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数,为草地贪夜蛾在各地区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室内设置6个梯度温度(15、18、21、24、27、30℃),以新鲜嫩玉米粒为食料饲喂幼虫,观察了不同温度下草地贪夜蛾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利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计算该害虫各虫态/虫龄的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并根据山东各地区的月平均气温数据计算理论发生世代数。在温度设置范围内,15℃时,幼虫和蛹死亡率显著最高,分别为22.57%、85.71%;18℃时,幼虫和蛹死亡率分别为21.09%、23.19%;15℃时卵发育至蛹的死亡率为97.37%,18℃为51.82%。根据直线回归法计算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全世代的发育始点分别为14.16、14.00、14.77、12.72℃,有效积温分别为38.21、155.42、114.36、523.33日·度;直接最优法计算的发育始点分别为13.41、14.39、15.12、13.30℃,有效积温分别为41.96、149.20、110.47、497.78日·度。根据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分别计算各地的年理论发生世代数,结果为鲁北地区发生3.6~3.9代,鲁南地区发生3.5~3.7代,鲁中地区发生3.5~3.8代,鲁西地区发生3.2~3.5代;胶东半岛地区2.5~3.4代。根据本试验得出适宜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4~30℃;山东各地区草地贪夜蛾理论发生世代之间存在差异,将其发生世代的不同大体分为胶东半岛2.5~3.5代区,鲁西3.0~3.5代区,鲁中、鲁南、鲁北为3.5~4.0代区,表现为南北向地区差异不大,东西向地区有较大差异。
- 刘小宇荣志云王连刚姚超张路生迟金强林倩董秀霞姚晓灵徐德坤萧玉涛李向东郑方强
- 关键词: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发育始点
- 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被引量:7
- 2018年
- 气象与农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气象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但是,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服务工作价值的实现。鉴于此,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及应采取的改善措施,以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 贾思之赵洪润陈彬姚超邓荣蒙
-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
- 泰安地区一次冰雹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2014年
- 运用泰山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资料,分析了发生在2013-09-15山东泰安市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经分析得出:在PPI反射率因子图中冰雹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从PPI径向速度图像中的中气旋结构可辅助判断是否发生冰雹天气。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图上的悬垂状回波和低层的弱回波可作为识别冰雹的特征;另外,可根据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图判断垂直流场的特征,进一步确定冰雹天气。同时,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回波顶高(ET)的跃增也是表征冰雹发生的重要指标。
- 邹大伟王兆华许长山姚超
- 关键词:冰雹回波特征中气旋
- 水汽云图干湿特征在局地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风云2E静止卫星资料的高时空分辨率和覆盖面积,可以比较直观地监测分析范围较大的暴雨和雷暴等对流性灾害性天气,由于水汽云图的通道特性,低层云在水汽图像上表现不出来,因此水汽图像能有效地揭示出对流层中上部的大尺度流型。水汽图像上最重要的特征是干区、湿区及它们之间的边界。干侵入是对流层顶附近下沉至低层的干冷空气,干侵入有利用暴雨的发展。当发现干侵入时,可以作为暴雨仍将发展的依据之一。
- 许长山姚超邹大伟
- 关键词:干侵入暴雨假相当位温
- 水汽云图干湿特征在局地暴雨预报中的应用启示
- <正>1风云2E静止卫星水汽图像应用卫星资料有高时空分辨率和覆盖面积,可监测分析范围较大的对流性灾害性天气,比较直观的分析大气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云是大气运动的被动示踪物,由于水汽云图的通道特性,低层云在水汽图像上无表现,...
- 许长山姚超邹大伟
- 关键词:干侵入暴雨假相当位温
- 文献传递
- 一次非典型冰雹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 利用泰山CINRAD/CD多酱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9月15日发生在出东省泰安市地区的一次非典型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PP1反射率因子图中冰雹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PPI径向速度图像中的中气旋结构可以辅助...
- 邹大伟王兆华许长山姚超
- 关键词:冰雹回波特征中气旋
- 鲁西南至鲁中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中国气象局物理量分析资料和泰山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18日发生在鲁西南至鲁中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由500hPa西风槽、700hPa 切变线、850hPa低涡、地面辐合线、以及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低层前期明显的持续升温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副高外围的水汽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暴雨区不稳定能量的维持和层结对流不稳定的结构,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这次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强降水期间,沿低层切变线北侧东北气流南下的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汇,使对流加强、降水强度加大。另外,泰安地处鲁中山区向西南开口的山谷的南部,偏南气流的迎风坡,有地形产生的偏南风的辐合和抬升,地形造成的辐合上升运动对泰安地区第一个强降水时段降水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两个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为混合型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强度一般在30~35dBz,最强达40dBz,其中第一个强降水时段回波对流发展的高度更高。特殊的地势地貌也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 姚超马嫣
- 关键词:强降水低涡地面辐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