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希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野生
  • 5篇野生稻
  • 4篇普通野生稻
  • 4篇基因
  • 2篇导入系
  • 2篇性状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2篇育种
  • 2篇水稻
  • 2篇外源
  • 2篇外源DNA
  • 2篇SSR
  • 1篇代谢工程
  • 1篇单倍体
  • 1篇稻作
  • 1篇性状相关
  • 1篇亚细胞
  • 1篇烟草
  • 1篇盐胁迫
  • 1篇药用

机构

  • 14篇山西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4篇孙希平
  • 7篇李润植
  • 5篇杨庆文
  • 4篇薛金爱
  • 2篇岳爱琴
  • 1篇杨致荣
  • 1篇乔卫华
  • 1篇张莉
  • 1篇柳哲胜
  • 1篇毛雪
  • 1篇李树华
  • 1篇高昌勇
  • 1篇吴永美
  • 1篇贾小云
  • 1篇王计平
  • 1篇张万霞
  • 1篇王效宁
  • 1篇苑丽霞
  • 1篇王艳艳
  • 1篇李芳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北方水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株高基因的分子标记
小麦抗旱性遗传改良是小麦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小麦抗旱性涉及到形态、生理、生化及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而株高是与抗旱性及籽粒产量密切相关重要性状.该研究选用生产上推广的高秆(100cm以上)抗旱品...
孙希平
关键词:小麦株高基因加倍单倍体群体SSR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山西稻作现状及品种改良历程的研究
2022年
为了推动山西水稻产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结合生产实际及文献资料,对山西省水稻种植区位及稻作区划两方面分别做了简要归纳;同时,就山西水稻品种改良进程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总结分析了山西水稻种植及水稻育种现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山西水稻单产及稻米品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元香梅王广元王国鹏梅青孙希平王和平
关键词:水稻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DNA导入栽培稻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DNA导入宁夏水稻品种宁粳16号和宁粳23号中,获得外源DNA导入系(以D表示),选择的导入系经4次连续自交获得D4代材料。选择其中36个株系在北京种植,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变异类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导入系分别在株型、生育期、分蘖力、株高、每穗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等性状上发生变异;一些导入系的每穗实粒数、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和分蘖数等明显高于受体,表现出高产潜力。本文着重阐述导入系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分蘖数等与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
孙希平柳哲胜李树华杨庆文张万霞
关键词:导入系外源DNA普通野生稻
中国与东南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异基因利用
孙希平
关键词:野生稻水稻遗传育种
四尾栅藻提高大豆草甘膦抗性及促生效应分析
2024年
【目的】表征四尾栅藻(Desmodesmus subspicatus)对草甘膦耐受性以及吸附或降解效应,评估施用四尾栅藻提高大豆(Glycine max)幼苗草甘膦抗性和促生作用以及清除根际草甘膦残留的效果,为解析微藻吸附或降解草甘膦等有机磷农药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向四尾栅藻中施加不同剂量草甘膦,连续培养5 d,检测四尾栅藻生长,以及光合参数和培养液中草甘膦残留量。向大豆幼苗水培液中加入不同剂量草甘膦,连续培养7 d,检测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参数。在草甘膦胁迫的大豆幼苗水培液中加入四尾栅藻藻液,连续培养14 d,检测大豆幼苗生理参数、草甘膦含量和水培液中草甘膦残留量。【结果】四尾栅藻对草甘膦有一定耐受性,在100 mg/L草甘膦胁迫下能维持有效生长。四尾栅藻连续培养5 d,培养液添加的草甘膦清除率达72.26%。草甘膦胁迫显著抑制大豆幼苗生长。在草甘膦胁迫下,施用四尾栅藻使大豆幼苗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分别比草甘膦胁迫的大豆幼苗最高提高15.98%、49.03%、49.20%和25.63%。相似地,大豆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Y(II)、ETR和Fv/Fm值升高,以及NPQ值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四尾栅藻显著降低大豆幼苗和水培液中草甘膦残留26.3%和34.6%。【结论】四尾栅藻细胞可大量吸附或降解草甘膦。施用四尾栅藻能有效缓解草甘膦胁迫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损害,且能有效降低大豆幼苗对草甘膦的吸收和富集,进而促进大豆幼苗生长和阻滞草甘膦残留的迁移。
李炯珊杨泽闫星刘义珍郭宇双薛金爱孙希平孙希平张春辉李润植
关键词:四尾栅藻大豆抗逆性促生效应
外源DNA导入植物的分子育种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育种的主要目标主要集中在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逆能力和适应性等方面。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有性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为突破资源的缺乏和生殖隔离的常规,近年来,人们提出改革育种技术的新设想——从分子水平改良作物。主要介绍了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的分子育种方法。
孙希平李润植杨庆文
关键词:外源DNA植物分子育种供体
酿酒酵母脂酰-△9脱氢酶亚细胞定位表达及其对烟草脂肪酸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为宿主植物,分别在细胞质内质网和质体内定位表达酿酒酵母Saccharomyees cerevisiae脂酰-CoA-Δ9脱氢酶(ScΔ9D),以期提高植物组织中棕榈油酸(16∶1Δ9)的积累量和分析该酶不同亚细胞定位表达对油脂代谢的影响。与野生型和空载体(对照)植物相比,转基因烟草植株叶片中单不饱和的棕榈油酸及顺式十八碳烯酸(18∶1Δ11)含量明显提高,而饱和的棕榈酸(16∶0)含量相应减少,多不饱和的亚油酸(18∶2Δ9,12)和亚麻酸(18∶3Δ9,12,15)含量亦降低。ScΔ9D质体定位表达烟叶中棕榈油酸及顺式十八碳烯酸含量分别是ScΔ9D细胞质内质网定位表达烟叶的2.7和1.9倍。这表明酵母脂酰-Δ9脱氢酶能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正确催化棕榈酸(16∶0)转化为棕榈油酸(16∶1Δ9),而且在质体内表达的效应显著高于在细胞质内质网上的效应。新建立了一种应用脂酰-CoA-Δ9脱氢酶代谢工程培育植物组织高水平合成积累棕榈油酸等ω-7脂肪酸的策略,有助于在生物量大的烟叶等营养器官中组装ω-7脂肪酸合成途径以生产优质生物燃油。
薛金爱毛雪吴永美杨致荣贾小云张莉王计平岳爱琴孙希平李润植
关键词:棕榈油酸酿酒酵母烟草
海南三种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利用39对SSR引物对海南114份普通野生稻、146份疣粒野生稻和81份药用野生稻进行扩增,从多态位点比率、平均等位基因数、香农指数等多个指标比较了3种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疣粒野生稻次之;在所检测的53个位点中,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的多态位点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1/7和2/7,等位基因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37%和39%;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以普通野生稻杂合度最高(60%),分别是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的4.6倍和6.6倍。Wright-统计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自群间,当遗传一致度I等于0.53时,3个居群分别属于不同类群,因此建议将3个普通野生稻居群都纳入原生境保护点建设范围。同时,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无论居群间还是居群内遗传变异都很小,各居群个体间出现部分交叉,只有当I大于0.9时才分别聚为不同的类群,因此,在进行原生境保护时只需保护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的居群即可。
孙希平杨庆文李润植王效宁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药用野生稻SSR
莱茵衣藻DGAT2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微藻燃油是绿色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解析微藻油脂合成调控机制是提高微藻油脂产量和微藻燃油规模化生产必须回答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单细胞光自养模式植物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试材,以参与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最后一步酰化反应的二酰基甘油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 ltransf-erase,DGAT)为靶标,采用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手段,全基因组鉴定Ⅱ-型DGAT(DGAT2)基因家族成员及其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莱茵衣藻Cre DGAT2家族有5个成员,命名为Cre DGTT1-5。Cre DGAT2基因含有5~12个内含子和6~13个外显子。Cre DGAT2可分为三个亚族,即Cre DGTT1和Cre DGTT4各自为一亚族,Cre DGTT2、Cre DGTT3和Cre DGTT5组成另一亚族,各亚族分别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缺氮胁迫诱导Cre DGTT1高表达,而盐胁迫导致Cre DGTT4上调表达。预示着不同的Cre DGT2成员参与不同胁迫条件下微藻油脂合成的应答反应。本研究获得的有关莱茵衣藻DGAT2基因家族蛋白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基因结构以及系统进化等信息为进一步全面解析微藻DGAT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鉴定油脂代谢工程靶标分子提供了科学参考。
郝敬云周广航邵雪梅李芳苑丽霞高昌勇孙希平薛金爱李润植
关键词:莱茵衣藻盐胁迫
食用植物油脂的代谢工程被引量:7
2007年
植物种子油可提供人类营养所需的多种脂肪酸,也是工业用油的原料之一。文章结合我们对植物种子发育、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和大豆油脂遗传改良的研究,重点论述参与脂肪酸合成及其调控的一些关键酶的基因、代谢工程改良植物油脂营养价值的技术策略及其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应用油料作物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有重要营养价值和特殊用途的脂肪酸的问题及技术"瓶颈",讨论未来植物脂肪酸代谢工程主攻方向以及在培育可再生资源和推动人类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岳爱琴孙希平李润植
关键词:脂肪酸种子油代谢工程油料作物营养价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