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建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乳腺
  • 8篇肿块
  • 6篇微创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块
  • 5篇手术
  • 4篇MAMMOT...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引导
  • 3篇乳腺癌
  • 3篇切除
  • 3篇微创手术
  • 3篇腺癌
  • 2篇动物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肿块
  • 2篇旋切
  • 2篇预后
  • 2篇乳房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5篇孙建
  • 13篇丁昂
  • 11篇陈宏亮
  • 9篇王懋莉
  • 8篇孙太明
  • 8篇殷初阳
  • 8篇金玉春
  • 7篇宋晖
  • 5篇张征
  • 4篇袁永熙
  • 4篇王富文
  • 3篇王超
  • 2篇傅少梅
  • 1篇程明军
  • 1篇王懋丽
  • 1篇贾罗琦

传媒

  • 7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17例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确诊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术前诊断为乳腺癌者2例、炎性包块者3例、纤维腺瘤者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者10例。12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2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3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二期病灶切除;其中1例病人术后多次复发,于第三次入院时行复发侧单纯乳房切除术。结论:本病术前易误诊,应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和术后的石蜡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本病唯一彻底有效之治疗方法。
王懋莉王超丁昂孙建殷初阳宋晖孙太明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三阴性乳腺癌TAC方案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应用TAC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6年至2013年应用TAC化疗方案治疗的TNBC 87例,中位随访25个月,描述临床病例资料[年龄、月经状况、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化疗不良反应、2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87例TNBC绝经前45例(51.7%),绝经后42例(48.3%);平均肿瘤大小(2.90±1.68)cm(1.0~11.0cm),T1 35例(40.2%)、T2 45例(51.7%)、T3 7例(8.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1.4%,N051例(58.6%),N126例(29.9%),N27例(8.0%),N33例(3.4%);脉管侵犯率为25.3%;77例行全乳切除根治性手术(88.5%),9例行保乳术(10.3%);77例行辅助化疗(88.5%),10例行新辅助化疗(11.5%);TAC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复发转移9例,77.8%的复发转移为内脏脏器的转移,死亡5例。2年DFS为87%,2年OS为94%。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脉管侵犯、化疗方式均是DFS和OS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肿瘤大于5cm的复发转移风险是肿瘤小于2cm的23.52倍,以上各因素均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NBC早期远处转移率高,肿瘤体积大者易早期发生复发转移。除了淋巴结转移途径外,可能存在其他重要机制促使肿瘤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陈宏亮丁昂王富文宋晖孙建殷初阳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2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IMPC 29例,中位随访42个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等生存预后指标;与320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病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指标。为进一步探讨IMPC病理类型对于生存预后的影响,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2∶1配对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生存预后指标。结果 29例IMPC中23例(79.3%)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有15例(51.7%),18例(62.1%)伴有脉管侵犯。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21例)。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LRFS)、无转移生存率(metastasis free survival,MFS)、OS分别为:74%、86%、90%。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个数是IMPC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48)。与IDC组比较,IMPC组肿瘤体积大(3.70cmvs.2.81cm,P=0.007),淋巴结转移率高(79.3%vs.45.0%,P<0.001),淋巴结转移个数多(5.90 vs.2.16,P=0.003),淋巴结分级高分级比例较高(N2:24.1%vs.7.5%,N3:27.6%vs.6.9%,P<0.001),脉管侵犯率高(62.1%vs.20.0%,P<0.001),手术方式中标准根治术比例高(24.2%vs.3.1%,P<0.001),化疗方式中新辅助化疗比例高(31.0%vs.9.1%,P<0.001),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IMPC组的LRFS显著低于IDC组(P=0.001),但两组间的M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及0.106)。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配对对照研究,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两组间的LFRS、MFS与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6、0.965、0.920)。结论乳腺IMPC是一类预后较差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较高的淋巴脉管侵犯性而非这一病理类型,与肿瘤的生存预后相关。
陈宏亮丁昂王富文宋晖孙建殷初阳
关键词:临床病理生存预后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行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活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经乳腺后间隙入路 Mammotome 微创手术行乳腺肿块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乳腺科行 Mammotome 微创手术的787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行乳腺后间隙入路 Mammotome 微创手术385例,乳腺肿块旁入路402例。术后常规随访,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乳腺后间隙入路组和肿块旁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6)min 和(52±4)min,肿瘤切除率分别为99.48%(383/385)和99.25%(399/4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ml 和(14±6) ml,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分别为2.34%(9/385)和8.71%(35/402),残腔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52%(2/385)和2.74%(11/402),切口数量分别为(1.3±0.6)个和(2.4±0.3)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3,P =0.000,P =0.001,P =0.006),两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8.70%(380/385)和89.30%(359/402),乳腺后间隙入路组高于肿块旁入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4)。结论乳腺后间隙入路 Mammotome 微创活检乳腺肿块较常规乳腺肿块旁入路微创手术方式出血性并发症少,美观效果更佳,有一定的优势。
王懋莉丁昂殷初阳宋晖孙太明张征陈宏亮金玉春傅少梅王富文孙建
关键词:乳腺肿块MAMMOTOME手术
多柔比星脂质体引起擦烂样皮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6年
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ll,PLD)通过脂质体包裹蒽环类药物,增加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其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包括手足综合征和手足部位以外的皮肤不良反应。
王懋莉陈宏亮王富文殷初阳宋晖孙建丁昂
关键词:多柔比星脂质体皮炎
超声引导下乳房肿块的微创完全切除
2010年
摘要:目的 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完全切除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666例患者于我院乳腺外科门诊行B超引导下乳房肿块Mammotome微创完全切除手术,共切除917枚肿块,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留或复发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陈宏亮丁昂孙建王懋莉殷初阳金玉春孙太明张征
关键词: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乳房肿块完全切除超声引导微创手术全切除手术
Mammotome旋切术在老年乳腺隐匿性肿块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总结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技术在老年乳腺隐匿性肿块诊治中的价值及其特点.方法 256例(60~71岁,中位年龄65岁)女性患者共发现361处隐匿性肿块,超声BI-RADS分级为Ⅲ~Ⅳb级.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如是恶性则及时手术根治,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纤维腺瘤及纤维腺瘤形成趋势212处,乳腺囊肿31处,乳腺增生98处,导管内乳头状瘤5处.乳腺癌15例(占总病例数的5.8%,高于不考虑年龄因素的总体恶性检出率2.3%,P〈0.05).活检成功率100%,取材充分,满足病理诊断需求,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良性病变完全切除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9.3%,以血肿和淤斑为主.患者满意度为93.1%.结论 这一技术可以为这类老年患者提供及时、精确和切除式活检,获得病理诊断,治疗性切除良性病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孙建丁昂孙太明王懋莉金玉春陈宏亮袁永熙
关键词:老年乳腺肿块隐匿性活检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探讨Mammotome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710例女性患者共987个占位灶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如是恶性者及时手术根治;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除1例外其余手术均操作成功,取材充分,满足病理诊断需求,活检成功率99.8%;16例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完全切除率为99%;微小切口长约3 mm,美观效果好;并发症轻微,以血肿和瘀斑为主;患者满意度为93%.结论 这一技术在实现乳腺肿块活检和良性肿块切除的同时,有良好的美观效果.要重视进一步减少病灶残余机会和出血性并发症.
孙建丁昂孙太明王懋莉金玉春陈宏亮袁永熙
关键词:乳腺肿块微创手术
乳腺多发性肿块的微创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运用微创技术(Mammotome)切除不同分布类型的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Mammotome手术的1017例患者(单侧乳房肿块数量≥3个,共3 253个乳腺多发肿块),按肿块分布位置分为乳房多发性深部肿块组(A组,320例,997个肿块),乳房多发性浅表肿块组(B组,257例,804个肿块),乳房深部及浅表混合多发性肿块组(C组,440例,1 452个肿块),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方式。结果 A组中,200例选择乳腺后间隙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0±3)min、术中活动性出血9例(4.3%)、残留率(6月后)0.5%(1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0.5%(21例);120例选择腺体内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5±4)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4例(11.7%)、残留率(6月后)2.5%(3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8.3%(22例)。两种术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为腺体内切除方式,进针方向分为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及由乳晕放射。105例选择由内而外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48±5)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7例(16.2%)、残留率(6月后)2.8%(3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5.2%(16例);64例选择由乳晕放射切除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4±3)min、术中活动性出血5例(7.8%)、残留率(6月后)2.3%(2例)、术中疼痛发生率20.3%(13例);88例选择由外而内切除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8±4)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6例(18.2%)、残留率(6月后)3.1%(2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4.8%(13例)。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440例患者的肿块分布浅部、深部均有,根据肿块分布位置选择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4±6)min、术中活动性出血70例(15.9%)、残留率(6月后)2.5%(11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4.1%(62例)。结论运用微创技术切除乳腺多发肿块,手术方式应根据肿块分布的深浅选择进针位置及方向。深部肿块首先考虑乳腺后间隙切除,浅部肿
金玉春丁昂陈宏亮孙建殷初阳孙太明张征宋晖王懋丽傅少梅袁永熙
关键词:MAMMOTOME手术方式
乳腺假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假体,其包括至少一个乳腺假体单体,该假体单体的形状为圆片状。该乳腺假体还可由多个圆片状的乳腺假体单体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圆片状乳腺假体单体及其组合主要用于乳腺术后局部巨大缺损的修补,极大地拓展了...
孙建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