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翠芳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老年
  • 6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3篇HS-CRP...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衰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血栓
  • 2篇血栓事件
  • 2篇血压
  • 2篇治疗急性左心...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卒中

机构

  • 18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海口市琼山人...

作者

  • 18篇孙翠芳
  • 9篇王圣
  • 8篇李伟
  • 7篇张旭日
  • 6篇李斌
  • 5篇李新明
  • 4篇吴多智
  • 3篇吴忠
  • 3篇李季芳
  • 3篇何扬利
  • 3篇殷琪
  • 2篇黄修献
  • 2篇刘宇飞
  • 2篇王裕岱
  • 2篇卢思稼
  • 2篇吕静美
  • 2篇曲鹏
  • 2篇丁彦春
  • 2篇帅付杰
  • 2篇康延海

传媒

  • 7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脑卒中应用ACEI对并发肺炎的影响
目的:考察合并高血压的非昏迷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对其并发症肺炎的发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将489例合并高血压非昏迷的年龄≥60岁的脑卒中患者分为 ACEI 组和对照组,ACEI...
孙翠芳李伟张旭日吴多智谢方遒李唐英李慧
文献传递
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经验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4月间住院治疗的 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男性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18-4 7( 3 6± 10 .7)岁 ,住院 12 -2 2 ( 17.5± 3 .2 )天 ,所有诊断均符合 1999年制定的关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参考标准[1 ] 。结果 所有病人心肌酶学持续性升高 ,心脏超声提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减低。本组病例均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主要表现为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 ( 1支或 2支 ) ,均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其中 2例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4例酷似心梗样心电图表现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 2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1例出现心肌心包炎、1例出现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 ,发展迅速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损伤的客观指标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和必要的、紧急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等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心功能 ,挽救生命。
王俊杰孙翠芳吴忠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研究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降压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分析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压控制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0,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1,P=0.03);采用个性化血压控制方案后,实验组对于治疗方案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健康状态。
殷琪何扬利孙翠芳李季芳阴彦斌康延海吕静美
关键词:高血压个性化降压药物
综合管理模式下个性化氨氯地平服用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究综合管理模式下个性化氨氯地平服用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老年高血压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综合管理模式下个性化氨氯地平服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治疗后第1、3、6及1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及12个月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生存质量总评分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管理模式下个性化氨氯地平服用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殷琪何扬利吴晓华孙翠芳李季芳阴彦斌
关键词: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ⅢP浓度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浓度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共43例AMI患者入选,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时及AMI发病的第1、4、7天及第1、3、6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PⅢP浓度的变化。根据AMI6月后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的结果,按是否存在左室重构将其分为重构组与非重构组,并分析两组PⅢP浓度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AMI后左室重构患者血清PⅢP浓度持续高于非重构者,血清PⅢP浓度的峰值与6月时LVEF、E/A之间呈负相关(r=-0.323,P<0.05;r=-0.359,P<0.05);与LVED之间呈正相关(r=0.421,P<0.01)。梗死相关动脉(IRA)再灌注患者血清PⅢP峰值浓度明显低于未获灌注者(99.4±24.7vs124.6±27.5μg/L,P<0.05)。结论AMI后血清PⅢP浓度的变化是反映左室重构有用的指标,IRA再灌注可以明显减少梗死后的胶原形成,防止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改善左室功能。
王圣孙翠芳李新明刘宇飞丁彦春曲鹏
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室重构胶原
罗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ACS患者hs-CRP水平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65例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入选并分为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服用罗格列酮4-8mg/日,如餐后2小时血糖仍高于11.1mmol/L加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检测两组入院时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hs-CRP水平,治疗30天后复查两组hs-CRP水平。结果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30天后,FPG、FIN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5.68±1.214.vs.36±0.91P<0.01)。治疗30天后,罗格列酮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低于与对照组(3.55±2.19mg/Lvs.5.21±3.74mg/L,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ACS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明显降低炎症hs-CRP水平。
孙翠芳吴多智李伟张旭日王圣吴忠李斌
关键词:罗格列酮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观察与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997年5月-2006年4月收住我院的发病12小时内入院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处理与近期预后的异同。结果共44例患者入选,年龄39~80岁,平均(62.4±11.2)岁,其中男34例(占77.3%)。共有2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21例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溶栓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未溶栓组(43.5%vs.76.2,P=0.027)。溶栓时血压恢复正常再灌注率明显高于血压低于90mmHg的患者(61.5%vs.20%,P=0.046)。结论合并心源性休克AMI患者,在积极改善血流动力学升高血压的同时,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胡少敏孙翠芳王圣李斌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溶栓
罗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ACS患者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65例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入选并分为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服用罗格列酮4~8 mg/日,如餐后2...
王圣孙翠芳吴多智李伟张旭日吴忠李斌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栓事件相关危险因素及转归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发生率、临床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特点。探讨IPTE对于心脏结构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在住院期间接受PCI术的8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8例,平均年龄61.05±11.96岁;女128例,平均年龄68.18±10.42岁。将PCI术中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IPTE组,未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NIPTE组。所有入选患者行PCI术前送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依据GRACE评分、CURSADE评分、SYNTAX积分及血栓负荷积分等进行危险分层,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出现IPTE 166例(19.86%),未出现IPTE 670例。IPTE组与NIPTE组SYNTAX积分无显著差异,但血栓负荷积分显著高于NIPTE组(1. 11±0. 78比0.57±0.70,P〈0.001)。IPTE组患者入院时首次CK-MB(127.20±138.36 U/L比89.67±139.25 U/L,P〈0.01)、首次TNT(2.30±3.04μg/L比1.81±2.59μg/L,P〈0.05)、hs-CRP(28.90±43.97 mg/L比22.96±30.92 mg/L,P〈0.05)、白细胞数(11.50±3.94 109/L比10.43±3.63 109/L,P=0.001)及Hcy(17. 26±15. 28μmol/L比14. 41±8. 33μmol/L,P 〈0.05)显著高于NIPTE组。IPTE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30.1%比22.2%,P〈0.05),两组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事件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为1.017~1.062,P〈0.001)、血糖(OR=1.107,95%CI为1.023~1.197,P〈0.05)、FIB降低(OR=0.758,95%CI为0.644~0.893,P〈0.05)、TT缩短(OR=0.994,95%CI为0.990~0.998,P〈0.01)、Hcy(OR=1.033,95%CI为1.010~1.058,P〈0.01)、RBC(OR=2.078,95%CI为1.357~3.183,P〈0.01)、TNT(OR=1.144,95%CI为1.048~1.249,P〈0.01)以及血栓负荷积分(OR=2.773,95%CI为2.067~3.719,P〈0.001)是出现
王圣孙翠芳吴钟伟王裕岱黄修献卢思稼董小莉帅付杰李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CRP、PAI-1、t-PA、Fbg水平的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CRP、PAI-1、t-PA、 Fbg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和特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驸双抗体夹心法和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单纯糖尿病组6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组74例和正常对照组46例血浆CRP、PAI -t、t-PA和Fbg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 CRP、PAl-1、Fb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CRP、PAt-1、Fbg水平又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P< 0.01),t-PA水平在各组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炎症指标——CRP和反映纤溶活性降低的PAl-1以及血栓前体物质——Fbg等水平的升高,均与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血栓形成有关,降低CRP、PAI- 1水平或活性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李伟高勇义张旭日吴多智谢方遒李唐瑛孙翠芳岑运光全会标张华川
关键词:大血管病变PAI-1FBGT-PACR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