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晓平

作品数:202 被引量:1,041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9篇心肌
  • 49篇心动图
  • 48篇超声
  • 48篇超声心动图
  • 45篇动脉
  • 27篇心脏
  • 21篇梗死
  • 20篇心室
  • 20篇冠状
  • 20篇冠状动脉
  • 19篇动脉粥样硬化
  • 18篇心肌梗死
  • 17篇左室
  • 16篇描记
  • 15篇心动描记术
  • 15篇血管
  • 15篇描记术
  • 12篇多普勒
  • 12篇心病
  • 12篇食管

机构

  • 112篇山东大学
  • 54篇山东医科大学...
  • 6篇山东医科大学
  • 4篇济宁医学院
  • 4篇泰安市中心医...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南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如东县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173篇季晓平
  • 129篇张运
  • 67篇张梅
  • 64篇张薇
  • 51篇葛志明
  • 30篇王勇
  • 28篇陈文强
  • 24篇邢艳秋
  • 19篇蒋世亮
  • 18篇郑昭伦
  • 17篇黎莉
  • 16篇宋兆峰
  • 14篇张园园
  • 14篇钟明
  • 14篇王晓荣
  • 13篇朱式娟
  • 13篇王荣
  • 12篇钟敬泉
  • 12篇姚桂华
  • 12篇丁士芳

传媒

  • 38篇中华超声影像...
  • 13篇山东大学学报...
  • 12篇山东医科大学...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中国动脉硬化...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心功能杂志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国外医学(老...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16篇2005
  • 18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19篇2001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o激酶在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Rho激酶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出生1~2d的sD乳鼠心肌细胞,并行肌钙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实验分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I/R组;③I/R4-F组:建立I/R模型前20min加入法舒地尔,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F1组)、30μmol/L(F2组)、50μmol/L(F3组)。Westernblot分别检测缺血2h,再灌注3h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myosin phosphatase target subunit 1,MYPT1)磷酸化水平,作为Rho激酶功能活化的标志。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WPI双色法检测再灌注3、6h时点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再灌注3h后MYPT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I/R组为正常对照组的5.7倍(P〈0.01),F1、F2、F3组法舒地尔干预后较I/R组分别减少24.6%、40.1%、60.1%(P〈0.05);法舒地尔组再灌注3、6h心肌细胞的凋亡率较I/R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随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Rho激酶在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中有促凋亡作用,法舒地尔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发挥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孙俊萍张娟宋兆峰李晓星季晓平
关键词:法舒地尔缺血再灌注损伤RHO激酶细胞凋亡
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且未行再灌注治疗的全部AMI病例,对比不同年龄和性别AMI患者住院期间缺血复发(包括心绞痛和再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有1315例患者入选,男性897例,女性418例。在≤60岁,61~80岁和≥81岁三个不同的年龄组,女性患者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8.4%、37.8%和53.8%,P均〈0.05);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6.0%、30.0%、49.2%和4.1%、10.0%、32.3%,P均〈0.05);缺血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分别为34.4%vs22.1%,P〈0.001;11.7%vs7.8%,P〈0.05),排除年龄因素后,性别对死亡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死亡率也高于男性.但排除年龄因素后,不同性别死亡率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王晓荣季晓平蒋世亮季晓华宋兆峰王荣才晓君张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年龄因素性别因素预后并发症
PI-3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和I/R+LY294002组。I/R+LY294002组大鼠再灌注前腹腔注射LY294002 6 mg/kg。检测各组Akt的表达、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大鼠心脏I/R中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应用LY294002后Akt表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30.47%±5.88%vs 45.97%±4.22%,P〈0.05),心肌细胞凋亡增加(20%±4.1%vs 35%±5.3%,P〈0.05),心功能恶化。结论在大鼠心脏I/R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陈东育宋兆峰季晓平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类信号传导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AMI患者2 136例,比较出院时存活和住院期间死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治疗,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71±10)岁vs(62±11)岁,P<0.01],男性和有吸烟史者较少(56.0%vs71.5%,P<0.01;45.2%vs54.2%,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8.3%vs43.2%,47.7%vs21.1%,72.0%vs58.8%,均P<0.01),心功能Killip分级较高(2.0±1.1vs1.2±0.5,P<0.01),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和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10.1%vs30.3%,47.0%vs71.1%,95.2%vs98.6%,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功能Killip分级、再灌注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率为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功能Killip分级、再灌注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率对AMI患者住院病死率有显著影响。
蒋世亮季晓平王勇王晓荣张蕾张澄张运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影响因素病死率
心肌存活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季晓平
关键词:心肌存活性
三维彩色室壁运动技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为了探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三维重建的方法学并检验这一新技术定量室壁运动的可靠性,在25例患者中进行了多平面经食管左室两维超声和CK技术的检查,利用自制的计算机软件对左室腔容积和CK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左室三维CK技术可立体显示左室的室壁运动幅度,左室三维重建法测量的心搏量与左室CK体积高度相关(r=0.92,P值<0.001),表明三维CK技术是定量分析室壁运动幅度的可靠方法。
张运邢艳秋季晓平郑昭伦卜培莉张薇葛志明王旭钟敬泉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彩色室壁运动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诊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室间隔缺损定性、定量诊断价值。方法 在离体猪心制备肌部和膜部室间隔缺损 2 2个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 ,对室间隔缺损进行多个方位和切面观观察 ,测量室间隔缺损的横径、纵径和面积 ,与直视下观察和解剖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标本均可获得满意的实时三维图像 ,能即时显示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态、大小、立体空间结构和与毗邻结构的关系 ,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值与解剖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即时显示室间隔缺损的空间解剖信息 。
张薇张运张梅蔡恒陈文强王燕季晓平葛志明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缺损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容量与射血分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 3DE)测量左心室容量与射血分数的准确性。方法 对 10只杂种犬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应用RT 3DE以Fullvolume方式采集左心室图像 ,分别采用 2、4、8平面法脱机测量左心室的收缩末期容量 (LVEDV )、舒张末期容量(LVESV)、心搏量 (SV)和射血分数 (LVEF) ,并与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 ( 2 DE)测值进行比较。测量离体心脏左心室的实际容量 (TV)并与 2 DE、RT 3DE的LVEDV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①RT 3DE 2、4、8平面法测量的LVEDV、LVESV、SV高度相关 (r =0 .90~ 0 .99) ,2平面法各项测值低于 4、8平面法测值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 4、8平面法间各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②RT 3DE 2、4、8平面法测量的LVEDV、LVESV、SV与 2 DE对应的测值均高度相关 (r =0 .92~ 0 .99) ,但 2 DE测值低于RT 3DE 4、8平面法测值 (P <0 .0 5 ) ,而与RT 3DE 2平面法测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③RT 3DE 2、4、8平面法与 2 DE测量的LVEF高度相关 ( r =0 .90~ 0 .99) ,各测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④ 2 DE、RT 3DE 2、4、8平面法测量的LVEDV与TV的测值高度相关 (r =0 .80~ 0 .88) ,但 2 DE与RT 3DE
姚桂华张运王燕张梅季晓平张薇仲琳丁士芳陈文强苗雅王荣张鹏飞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急性心肌梗死
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性别是否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1501例男性和635例女性AM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可能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2.1%比41.1%,35.4%比17.3%,均P〈0.01),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4.68mmol/L和心功能≥KillipⅢ级者较多(分别为71.3%比55.0%,11.7%比5.1%,均P〈0.01)。男性患者吸烟史多于女性(69.4%比15.7%)。女性患者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低于男性(22.2%比31.5%,P〈0.01),住院期间B受体阻滞剂和调脂药的使用率也明显低于男性(分别为64.6%比71.2%,P=0.003;43.1%比48.0%,P=0.041)。女性患者住院病死率高于男性(11.7%比6.3%,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功能Killip分级、再灌注治疗和B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为影响AMI患者住院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未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女性AMI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女性患者年龄较大,伴随危险因素多,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和B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明显低于男性。
蒋世亮季晓平王勇王晓荣倪梅张澄张运
关键词:心肌梗死性别特征医院死亡率
用重组PCR技术缺失突变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用重组PCR技术对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鄄1(hμMCP鄄1)基因cDNA进行缺失突变,构建其突变体—7NDcDNA。方法:根据hμMCP鄄1基因缺失突变前后的两段基因分别设计两对含有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Bluescript鄄hμMCP鄄1为模板,进行重组PCR反应,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进行TA克隆,酶切鉴定并测序确定其长度为342bp,继之将目的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构建hμMCP鄄1cDNA突变体—7ND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体N端第2至8位氨基酸缺失。结论:重组PCR技术是十分有效、可靠的基因缺失突变方法。
仲琳张运张梅季晓平李大庆张岩张冰杨军刘少荣
关键词: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基因缺失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