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德鲁·芬伯格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蒙·弗雷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技术批判理论
  • 2篇法兰克福学派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声誉
  • 1篇哲学
  • 1篇实践哲学
  • 1篇主义
  • 1篇邂逅
  • 1篇现实化
  • 1篇卢卡奇
  • 1篇马尔库塞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二律背反
  • 1篇芬伯格
  • 1篇背反

机构

  • 3篇西蒙·弗雷泽...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安德鲁·芬伯...
  • 1篇胡子健
  • 1篇高海青
  • 1篇韩连庆

传媒

  • 2篇科学文化评论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邂逅技术被引量:2
2017年
芬伯格的名字可能早已为读者所熟悉,作为一名左翼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的研究,确立了早期学术声誉。芬伯格的著作主要分两类:一类集中于卢卡奇和马尔库塞等左翼学者和批判理论,另一类直接与技术和现代性问题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芬伯格发表了大量讨论技术问题的作品。其中,《技术批判理论》和《可选择的现代性》,都已译成中文。不同于其它专题性文章,"邂逅技术"(Encountering Technology)一文是芬伯格教授对自己介入技术问题研究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从中可以了解他的整个心路历程。自童年起,家庭环境就让芬伯格同技术紧密联结。在求学时代,他是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此后受马克思主义启迪,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弱势群体的观察,他逐渐意识到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可能和社会潜能。经过长期思考,通过对马克思、批判理论、STS和社会建构论等思想资源的融合,芬伯格最终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的完整设想,对现代社会面临的技术问题和困境,给出了"转化技术"的解答。芬伯格的理论对中国尤其重要。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内部存在大量弱势群体。技术民主化的设想,对于改善这些群体的生存状况,协调人们与技术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是现代化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方向受限于传统和文化形态,芬伯格的转化技术,对于如何处理现代性危机,给出了重要思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芬伯格对马克思和左翼思潮的发掘,会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这是他在本文中展示的心路历程,所能提供的重要启示。
安德鲁·芬伯格王键(译)
关键词:技术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芬伯格学术声誉马尔库塞
对合理性的合理批判被引量:2
2006年
对合理性的社会批判有两个来源,一个是18世纪的浪漫主义,另一个就是马克思。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证实了社会组织的合理原则会产生一个带有偏见的结果。由于现代社会的合理性主要是由市场、组织和技术围绕着合理性的原则建立的,因此作者认为,马克思用于分析市场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分析技术,而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技术的合理批判。技术政治学的出现使我们看到技术发展的模式逐渐类似于日常的政治活动,而社会建构论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强调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作者从法兰克福学派和科学技术论研究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级“工具化理论”。指出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技术能够被重新设计,以便服务于人类和自然,而不是统治人类和自然。
安德鲁·芬伯格韩连庆
关键词:技术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
使哲学现实化:马克思、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被引量:3
2014年
使哲学现实化是实践哲学的目标和旨趣,本文沿着马克思、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对实践哲学进行了梳理。从实践哲学的外部条件看,实践哲学的发展必然与提出此概念的哲学家们所处的时代紧密关联,这是实践哲学的必然条件,也是本文阐述实践哲学的理论视域。从实践哲学的内在逻辑看,本文强调实践哲学面临着同样的哲学问题,即二律背反的问题,而实践哲学的发展实则也是在历史中回应二律背反的过程。
安德鲁·芬伯格胡子健高海青
关键词:实践哲学现实化二律背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