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新明

作品数:106 被引量:49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肠癌
  • 40篇直肠
  • 36篇直肠癌
  • 34篇肿瘤
  • 24篇细胞
  • 21篇手术
  • 17篇肠肿瘤
  • 15篇结直肠
  • 13篇直肠肿瘤
  • 12篇切除
  • 11篇术后
  • 11篇结直肠癌
  • 10篇外科
  • 10篇结肠
  • 9篇胃肠
  • 8篇基因
  • 7篇淋巴
  • 6篇性细胞
  • 6篇炎性细胞
  • 6篇造口

机构

  • 8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6篇广州军区广州...
  • 11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顺德区容奇医...

作者

  • 106篇宋新明
  • 34篇何裕隆
  • 32篇陈志辉
  • 31篇詹文华
  • 27篇汪建平
  • 21篇李明哲
  • 18篇蔡世荣
  • 16篇兰平
  • 15篇王磊
  • 14篇黄奕华
  • 11篇王吉甫
  • 11篇陈仕才
  • 10篇陈创奇
  • 9篇黄美近
  • 8篇许开武
  • 8篇李欣欣
  • 7篇吴小剑
  • 6篇赵继宗
  • 6篇白涛
  • 6篇周军

传媒

  • 18篇消化肿瘤杂志...
  • 10篇中华胃肠外科...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结直肠肛门外...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广东医学
  • 4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癌症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第三届胃肠肿...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腹大手术前后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观察
1997年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37例及慢性阑尾炎和腹股沟疝10例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h1日和6日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isol)浓度。结果显示:患者术后2hACTH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1),胃癌及食道癌组术后2hCortso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位直肠癌和对照组术后2hCorstiol水平有所上升。
朱翠凤宋新明
关键词:ACTHCORTISOL肠肿瘤
应用生存质量评价永久性肠造口对直肠癌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低位直肠癌约占全部直肠癌的3/4,对于这部分患者,长期以来存在疑问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永久性肠造口给患者带来多大的影响?也许大多数人"凭经验"会认为保留肛门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必然要好于行造口术的患者.但是,是否有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评判这个问题?得到的结果又是否与我们的经验体会一致?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简称QOL)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和阐明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宋新明
关键词: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术后生存APE永久性肠造口生存质量量表
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犬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
2009年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的效果,为解决直肠癌手术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所致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备用。制作比格犬盆腔内脏运动神经10mm缺损模型,分3组予以修复。A组:将BMSCs与胶原蛋白海绵混合移植于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LG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段;B组:仅将胶原蛋白海绵移植于PLGA导管中桥接神经缺损段;C组: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移植段神经通过大体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电镜扫描、轴突计数等方法评价各组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术后12周,PLGA导管基本吸收,各组再生神经均能通过缺损区长至神经远端,A组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和神经结构与C组相近,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与PLGA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用于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效果好,与自体神经移植效果相当。
李明哲宋新明张漓陈志辉何裕隆黄奕华蔡世荣詹文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周围神经
胸腹大手术围手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997年
监测胃癌根治术、直肠癌Mile’s术、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共37例围手术期(术前、术后2h、术后1日及术后6日)IL-6、IL-8、TNF-α、CRP(C-反应蛋白、ACTH、Cortisol血浆含量的变化以及体外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的实验,探讨围手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与应激激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结果发现:1.胸腹大手术早期伴有细胞因子的急骤变、术后2h血浆IL-6和IL-8含量显著升高,1日明显回落。不同手术方式细胞因子上升幅度不同,IL-6以开胸术上升最为显著。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IL-6和IL-8呈过度升高。术后IL-6和IL-8的变化反应了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CRP延迟于IL-6约20h出现显著升高,与病情的转归关系密切。TNF-α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2.手术创伤早期,全血对LPS刺激释放TNF有一过性耐受作用,这种耐受作用的强度和时间与手术创伤的程度密切相关。手术创伤对LPS刺激全血细胞释放IL-6和IL-8无明显影响。3.ACTH和Cortisol手术后早期急骤升高,与IL-6和IL-8升高时间相同,不同的手术方式ACTH和Cortisol上升幅度不同。4.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因此,按照一定的时间要求其变化,可以较准确判断手术创伤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
宋新明王吉甫
关键词:手术应激
皮质醇对脓毒症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本研究采用大鼠CLP(Cecal ligation perforation)脓毒症模型,探讨皮质醇对脓毒症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可能的治疗作用。二级SD大鼠58只,分A、B、C、D、E五组。A组:14只,CLP模型后每12h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30mg/kg.BW),观察48h;B组:14只,CLP模型后每12h皮下注射NS(6mg/kg.BW),观察48h,C组:10只,方法同A组,观察24h;D组:10只,方法同B组;E组:10只,对照组,仅行开腹术,生理盐水应用同B组,观察48h。结果表明:1.脓毒症时,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可使血浆及腹腔液中TNF含量显著升高,并随应用时间的延长,TNF升高更加显著,高TNF含量伴随实验动物死亡率增加。从细胞因子的角度来看,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感染或脓毒症将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2.脓毒症时,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对血浆及腹液IL-6含量无显著影响。腹腔液IL-6和TNF含量不能有效地反映局部感染的程度。腹部手术后,监测腹腔引流液中IL-6和TNF含量不能准确判断腹腔感染程度。
宋新明王吉甫
关键词:皮质醇脓毒症细胞因子炎症
酪氨酸激酶Syk两种蛋白异构体在乳腺癌细胞内的分布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长脾脏酪氨酸激酶[Syk(L)]和短脾脏酪氨酸激酶[Syk(S)]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胞核、胞质分离技术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MB468中两种Syk蛋白异构体的细胞内分布。构建表达Syk(L)或Syk(S)的MB435稳定细胞克隆,采用细胞胞核、胞质分离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Syk(L)及Syk(S)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在乳腺癌细胞系BT474和MB468中,Syk(L)在细胞质、细胞核内均有表达,Syk(S)只表达在细胞质中。MB435-Syk(L)稳定细胞株中的Syk(L)在细胞质、细胞核内均有表达,MB435-Syk (S)稳定细胞株中的Syk(S)只分布在细胞质内。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Syk(L)可由细胞质移位到细胞核内,而Syk(S)只存在于细胞质中。Syk(L)的抑癌功能可能与它的细胞核内功能有关。
王磊汪建平宋新明兰平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乳腺癌核移位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该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晚期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舒尼替尼口服,每天1次.按照50mg/d,连续用...
张信华吴晖韩方海宋新明蔡世荣何裕隆詹文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创伤性ARDS治疗中的应用
1996年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创伤性ARDS治疗中的应用吴恒义白涛程多今苏磊宋新明邢锐卢勇程亚明在创伤性ARDS中,就如何应用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来及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检验疗效、判定预后,笔者做了探索性尝试。临床资料1348例严重创伤病人发生...
吴恒义白涛程多今苏磊宋新明邢锐卢勇程亚明
关键词:创伤性肺功能衰竭血氧饱和度
PARP1及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在DNA损伤修复通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PARP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挥的肿瘤抑制作用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我们对PARP1及其PARP1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许开武宋新明
关键词:PARP1DNA抑制剂浮选药剂肿瘤细胞三阴乳腺癌
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病期进展的关系被引量:11
2005年
背景与目的:淋巴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结合,促进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本文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与淋巴管密度(lymphangialdensity,LAD)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构建含结直肠癌与正常结直肠组织各105例的微阵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及Podoplanin。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VEGF-C与VEGFR-3表达均上调,LAD相应增加。VEGF-C与VEGFR-3表达无相关性。VEGF-C阳性组中的LAD高于阴性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晚期结直肠癌VEGF-C呈高表达;VEGFR-3在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YC期病例中表达升高;LAD在淋巴结转移、DukesYC期病例中明显升高。结论:VEGF-C、VEGFR-3与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以及病期进展有关。
王天宝黄奕华兰平宋新明汪建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淋巴管密度PODOPLANIN组织微阵列病情进展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