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秀凯

作品数:33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贝类
  • 5篇赤潮
  • 4篇群落
  • 4篇近海
  • 4篇海域
  • 3篇毒性
  • 3篇植物
  • 3篇质谱
  • 3篇质谱法
  • 3篇色谱
  • 3篇群落特征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浒苔
  • 3篇污染
  • 3篇相色谱
  • 3篇环境因子
  • 3篇浮游
  • 3篇浮游植物
  • 2篇养殖

机构

  • 30篇山东省海洋水...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烟台市喜旺食...

作者

  • 33篇宋秀凯
  • 15篇刘爱英
  • 12篇刘丽娟
  • 12篇任利华
  • 10篇刘义豪
  • 9篇马元庆
  • 9篇张秀珍
  • 8篇孙国华
  • 7篇秦华伟
  • 6篇靳洋
  • 6篇姜向阳
  • 6篇白艳艳
  • 5篇马建新
  • 4篇孙玉增
  • 4篇张利民
  • 4篇田秀慧
  • 4篇徐英江
  • 4篇王文杰
  • 3篇王蔚
  • 3篇孙伟

传媒

  • 5篇海洋湖沼通报
  • 5篇安全与环境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齐鲁渔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8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浒苔过量繁殖后海区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解浒苔绿潮对周边海域环境影响,在海阳和日照海域进行了8个航次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监测。结果表明,海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2种,隶属于4门31属。其中硅藻门20属45种,占总种数的72.58%;甲藻门8属14种,占总种数的22.58%;黄藻门2属2种,占总种数的3.23%;金藻1属1种,占总种数的1.61%。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352.3×10~4ind·m^3,其中硅藻平均324.2×10~4 ind·m^3,约占总数的92.02%;甲藻平均为23.6×10~4 ind·m^(-3),约占总数的6.70%;其他种类平均为4.5×10~4ind·m^(-3),约占总数的1.28%。海区物种丰度平均为1.266,变化范围为0.96~1.89,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012,变化范围为2.06~4.17,均匀度平均为0.638,变化范围为0.43~0.79。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面分布总体呈现出由近岸向远海递减趋势。两海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具有相似性,第一优势种经历了旋链角毛藻一三角角藻一窄隙角毛藻一中肋骨条藻一菱形海线藻的演替过程。海阳和日照近海平均富营养化指数分别为0.115和0.189,整个监测期间海区水质均成贫营养化状态。浒苔过量生长主要影响浮游植物数量和种群构成,特别是营养盐大幅消耗后,硅藻数量大幅减少,群落结构由三角角藻和叉状角藻等甲藻取代硅藻成为主要种群。浒苔死亡、腐烂分解后,海区底层活性磷酸盐较表层偏高,浒苔绿潮暴发严重的海阳近海尤为明显。
宋秀凯张秀珍刘爱英秦华伟靳洋王文杰王建勇
关键词:浮游植物浒苔群落特征演替
不同保存条件对贝类体内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对在4、15、22、-18℃保存不同时间的菲律宾蛤仔、栉孔扇贝和长竹蛏体内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保存条件下贝类体内微生物变化规律。发现-18℃保存超过24h导致贝类体内细菌含量的降低;其他各实验温度下保存的贝类,在12h内细菌总数没有明显变化;4℃保存24h内大肠菌群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2℃保存的贝类活体体内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含量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4℃保存12h以内对贝类体内微生物无显著影响。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可以推断,贝类在更接近于0℃的环境下,体内微生物的原始状态可以保持更长时间。
刘丽娟孟香丽姜向阳任利华宋秀凯孙国华刘爱英何金霞孙伟
关键词:贝类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温度
一种海水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步骤为:取1L海水样品,分别以中速定量滤纸和0.22μm 微孔滤膜抽滤,留取0.22μm 微孔滤膜作为检测样本, SDS法提取DNA,采用PCR法对外输泵蛋白tet(A)和...
任利华孙国华刘爱英刘丽娟姜向阳宋秀凯姜会超
文献传递
黑鲪(Sebastes schtegeli)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分别取自青岛、日照、荣成、长岛的野生黑鲪及荣成黑鲪人工繁育的F1代共5个群体的等位酶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5个群体13种等位酶的25个基因座位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36.0%—20.8%,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度(He)为0.076—0.036,平均每个位点的实际杂合度(Ho)为0.063—0.040,证明所选5个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5个群体之间遗传距离(D)为0.024—0.001,根据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5个群体聚类次序与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长岛群体与其它四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024—0.020),达到居群间差异水平。
刘丽娟任利华姜向阳宋秀凯刘爱英杜荣斌张静姜海滨
关键词:等位酶黑鲪
Cd^(2+)胁迫对文蛤鳃组织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为了解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对水生动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以文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依据Cd^(2+)对文蛤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设置4个Cd^(2+)胁迫组,胁迫质量浓度分别为0.41 mg/L(1/32LC_(50))、0.82 mg/L(1/16 LC_(50))、1.65 mg/L(1/8 LC_(50))、3.30 mg/L(1/4LC_(50)),并设置对照组,每组3个平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对文蛤鳃组织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文蛤鳃组织SOD活性在0.41 mg./L和0.82mg/L胁迫下,试验前期(0~48 h)呈现诱导效应,试验后期(48~96 h)呈现抑制效应,其余胁迫质量浓度在试验过程中均对文蛤鳃组织SOD活性呈现抑制效应;CAT活性在低质量浓度(0.41 mg/L)胁迫下出现阶段性抑制效应,接着呈现诱导-抑制过程,中高质量浓度在整个过程呈现诱导-抑制的过程:经过96h的胁迫试验,各胁迫组文蛤鳃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Cd^(2+)对MDA的诱导作用显著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张宜奎宋秀凯刘爱英任利华马建新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CD^2+SODCAT
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宋秀凯何鑫李斌马元庆刘义豪张秀珍宋向军白艳艳刘爱英相智巍
隍城岛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被引量:6
2009年
2006年9月,南隍城岛附近海域首次发生由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引发的大规模赤潮,面积约2.37 km2,最大细胞丰度2.334×108cell/L,大量衰亡赤潮生物的分解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引起中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当地网箱养殖的鱼类全部死亡,藻体分泌的麻痹性贝毒(PSP),导致岸边的皱纹盘鲍近一半死亡。通过对这次赤潮的研究认为:其成因主要是由船舶压舱水排海带来赤潮生物物种,大量陆源有机物、营养盐类的排入和大规模贝类筏式养殖的自身污染为赤潮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宋秀凯马建新刘义豪刘丽娟马元庆任利华汤宪春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成因
莱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双酚A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双酚A(BPA)学名2,2'-二(4-羟基苯基)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的制造,也被用作多种塑料(如PVC塑料)的稳定剂和抗氧化剂.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及其污泥、地表河流和垃圾渗滤液中常有检出.由于其具有雌激素活性,可以干扰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分泌,所以它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也备受关注.
刘慧慧徐英江邓旭修宫向红宋秀凯张焕君田秀慧黄会张秀珍
关键词:双酚A沉积物气相色谱质谱法
山东乳山近海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于2008年8月10—28日,在山东乳山近海赤潮发生海域采用直接采水计数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4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此次赤潮主要由海洋卡盾藻引起,面积约100km2,平均密度1.46×106cells/L,占浮游植物总数的91.32%。从8月19日开始,海洋卡盾藻赤潮开始消退,同时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密度增高,到8月28日本次赤潮完全消失。研究发现,该海域富营养化、低盐度的理化环境和低光照、低气压的气象条件是此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子。海洋卡盾藻丰度与甲藻丰度、pH、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无机氮和叶绿素a等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546、0.706、0.645、0.649和0.568,而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r=-0.707,P<0.01)。
宋秀凯袁廷柱孙玉增石雅君靳洋白艳艳张利民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赤潮群落
夏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2009年8月监测资料,研究了夏季莱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共记录包括浮游幼虫在内的浮游动物38种(类),优势种类为长尾类幼虫、强壮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及太平洋纺锤水蚤等。浮游动物丰度101.3~3620.0个/m3,平均602.8个/m3,丰度平面分布呈现湾西部高,向中东部逐渐降低趋势;长尾类幼虫、强壮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出现频率100%,太平洋纺锤水蚤出现频率40.9%;长尾类幼虫丰度7.8~1747.9个/m3,平均96.3个/m3,高值区分布于莱州湾西部黄河口以南近岸水域;强壮箭虫丰度2.5~747.8个/m3,平均85.4个/m3,偏离近岸趋深水、低温区分布;短尾类溞状幼虫丰度3.3~271.7个/m3,平均20.5个/m3,主要分布于莱州湾南部近岸水域;太平洋纺锤水蚤丰度0~968.3个/m3,平均29.0个/m3,密集分布区在莱州湾西南部小清河外近岸低盐水域。浮游动物丰度分布与NO2-N、DO、COD及NO3-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将莱州湾的浮游动物分为湾西部和湾中东部两个群落。相比于湾中东部群落,湾西部群落占据着莱州湾西部近岸较狭窄的地理范围,其所在水域水浅,盐度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浮游动物丰度高及物种多样性高,群落内生物相似性弱。
刘爱英宋秀凯刘丽娟任利华靳洋刘义豪王文杰姜芳姜会超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