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封英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子痫
  • 3篇子痫前期
  • 3篇麻醉
  • 3篇脉搏波
  • 3篇光电容积脉搏...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镇痛
  • 2篇瑞芬太尼
  • 2篇剖宫产
  • 2篇子痫前期患者
  • 2篇联合麻醉
  • 2篇芬太尼
  • 1篇低血压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
  • 1篇形态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收缩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变...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作者

  • 9篇封英
  • 6篇陈新忠
  • 2篇赵柏惠
  • 2篇焦翠翠
  • 1篇傅峰
  • 1篇胡华敏
  • 1篇周宏斌
  • 1篇王琳琳
  • 1篇钱小伟
  • 1篇鲁惠顺
  • 1篇徐谷峰
  • 1篇沈艳
  • 1篇陈杭
  • 1篇费佳谦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鞘内注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通道1阻滞剂对宫颈扩张性内脏痛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运用急性宫颈扩张(UCD)性内脏痛模型,观察鞘内注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通道1(TRPV1)阻滞剂(SB-366791)对宫颈扩张引起的内脏痛反应的影响,探索宫颈扩张性内脏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雌性未孕SD大鼠,异氟醚吸入麻醉下建立UCD模型,即经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宫颈,以两枚金属钩分别穿过宫颈两侧,一侧固定,一侧悬挂不同质量砝码(0、25、50及75 g)实施宫颈扩张,持续1 h;另外选取12只成年雌性未孕SD大鼠,麻醉下留置鞘内导管,并于7 d后建立UC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1组鞘内注射TRPV1阻滞剂(SB-366791),另1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然后实施75 g张力宫颈扩张持续1 h,持续记录宫颈扩张期间腹直肌肌电(EMG)、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UCD术毕30 min取脊髓T12~L2节段检测c-FOS阳性神经元和TRPV1表达变化。结果UCD引起扩张强度依赖性的EMG活动增强(P<0.05)和T12~L2脊髓节段深背角和中央管区域的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并且T12~L2脊髓节段TRPV1表达也随UCD张力增加而增加(P<0.05);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鞘内注射TRPV1阻滞剂(SB-366791)组在UCD后EMG活动减弱(P<0.05),脊髓背角c-FOS表达降低(P<0.05)。结论大鼠宫颈扩张引起腹直肌肌电活动增强、脊髓c-FOS及TRPV1表达增加;鞘内注射TRPV1阻滞剂(SB-366791)能有效抑制UCD导致的内脏性疼痛反应。
焦翠翠张雯昕孙丽洪陈晟徐琪谢淑芳王路阳封英陈新忠
关键词:宫颈扩张内脏痛
脉搏波形态学研究及其在子痫前期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子痫前期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特有疾病,会导致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异常改变,严重危害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健康.针对实际临床中存在的子痫前期检测方法复杂、不便于日常监护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提取相关特征参数的方法.根据脉搏波下降支的形态特征及生理意义,提取出了新的特征参数——光电容积斜率指数(PSI),通过逐段分析下降支斜率来体现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等生理信息的细节变化.基于临床采集的50例孕妇(23名为子痫前期患者,27名为正常孕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数据,对PSI指数区分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真阳性20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26例,假阴性3例,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7.0%和96.3%,准确性达到92.0%.PSI指数为子痫前期的无创诊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方法,对于实现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陈婉琳江锋陈新忠陈新忠封英焦翠翠焦翠翠
关键词:光电容积脉搏波子痫前期形态学
瑞芬太尼清醒镇痛在取卵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封英赵柏惠
关键词:瑞芬太尼取卵镇痛清醒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宁海县妇幼保健院重度子痫前期孕妇9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2组孕妇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观察2组孕妇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情况、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麻醉中输液量[(1 067.0±315.0)ml]、利多卡因用量[(4.5±2.7)ml]和麻黄素用量[(6.5±2.9)mg]均低于对照组[(1 358.0±322.0)ml、(7.3±3.1)ml、(14.1±6.7)mg)],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 975±675)g,低于对照组的(3 214±602)g(P<0.05),实验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28.9%)高于对照组(12.2%,P<0.05),实验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麻醉前血压、麻醉后最低血压、麻醉前血压-麻醉后最低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妇麻醉前心率、麻醉后最低心率、麻醉前心率-麻醉后最低心率[(98.2±15.7)、(82.9±16.3)、(16.7±11.6)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1.5)、(76.1±13.8)、(6.5±10.4)次/min](P<0.05)。实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68.9%)明显高于对照组(35.6%),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术中需注意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施秀亚胡华敏封英
关键词: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重度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学
指光电容积脉搏波特征参数监测全麻患者镇痛水平的准确性被引量:1
2014年
镇静、镇痛和肌松是全身麻醉的基本要求.目前对镇静程度、肌松程度的监测都有较成熟、准确的指标,但对镇痛水平尚无理想的监测指标.指光电容积脉搏波(FPPG)是根据外周毛细血管血容量随心脏搏动而产生的脉动性变化,通过光电容积描记法获得的周期性波形,可反映外周血容量和交感神经张力的变化.研究表明,全麻患者发生伤害性感受时,FPPG特征参数脉搏波波幅(PPGA)和脉率间隔(PBI)随之变化,提示FPPG有可能作为监测镇痛水平的指标.本研究拟评价FPPG特征参数PPGA和PBI监测全麻患者镇痛水半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封英沈艳陈新忠
关键词:光电容积脉搏波全麻患者特征参数镇痛交感神经张力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人工控制输注的效果比较
2006年
封英傅峰
关键词: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变化效应室浓度输注系统
罗哌卡因对离体人脐动脉收缩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离体人脐动脉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脐动脉环灌流模型,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并记录血管的张力变化情况,观察累积浓度罗哌卡因对去内皮血管环的收缩效应,并同时观察细胞外Ca^2+浓度、L-型Ca^2+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内质网三磷酸肌醇受体阻滞剂肝素和兰尼定受体阻滞剂钌红对罗哌卡因血管效应的影响。结果罗哌卡因诱发剂量关联性双相脐血管反应:在低浓度(1.0×10^-5~1.0×10^-4mol/L)时收缩张力逐渐升高,较高浓度(3.0×10×^-4~3.0×10^-3mol/L)时收缩张力依次回落。在无钙液中罗哌卡因未能诱发脐动脉环收缩,而随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增加较低浓度罗哌卡因致脐动脉收缩张力增加。维拉帕米可显著抑制罗哌卡因对脐动脉环的收缩反应,而维拉帕米+钌红、维拉帕米+肝素并不增加维拉帕米的抑制作用。结论罗哌卡因可诱发离体人脐动脉剂量关联性双相收缩效应。细胞外Ca^2+通过L-型钙通道内流,而非肌质网Ca^2+释放,使细胞内[Ca^2+]升高介导了罗哌卡因诱发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
封英费佳谦钱小伟周宏斌徐谷峰王琳琳鲁惠顺陈新忠
关键词:罗哌卡因血管收缩脐动脉
血管升压药防治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9年
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术常用的麻醉方式,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较高,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严重低血压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还可引起子宫胎盘血流减少,进而导致新生儿不良结局(如低Apgar评分和酸血症),且这些副作用与低血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封英陈新忠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麻醉严重低血压剖宫产术麻醉后升压药硬膜外联合麻醉
子痫前期患者光电容积指脉搏波特征参数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光电容积指脉搏波(PPG)的特征参数下降支面积比(ADR)、脉搏波波幅(PPGA)及脉率间隔(PBI)在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探讨以上参数是否可以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方法选择孕28~37周的单胎孕妇108例,其中采集脉搏波时无子痫前期,随访整个孕期均正常的孕妇36例(Ⅰ组);采集脉搏波时尚无子痫前期发生,在随访过程中发展为子痫前期36例(Ⅱ组);采集脉搏波时已确诊为子痫前期36例(Ⅲ组)。孕妇休息10min后,坐位,记录左上肢外周血压、心率及身高、体重等一般信息。计算机实时监测记录3组孕妇的ADR、PPGA及PBI。结果Ⅲ组ADR较Ⅰ组及Ⅱ组降低(P<0.05),ADR在Ⅰ组及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PGA、P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R在子痫前期患者中明显低于正常孕妇,提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血管阻力与弹性的变化,但PPGA、PBI及ADR不能早期有效的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封英赵柏惠陈新忠
关键词:光电容积脉搏波子痫前期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