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晓
-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喀斯特峡谷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7
- 2011年
-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退耕地、草地、灌木和乔木群落为对象,研究了退化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及退耕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草地恢复到灌木群落时,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从灌木群落恢复到乔木群落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略有增加,蔗糖酶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表层(0~10 cm)土壤酶活显著比表下层(10~20 cm)土壤酶活性大。土壤各种酶活性间显著相关,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植被恢复的初期,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当植被恢复到一定程度,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再明显。
- 崔晓晓王纪杰罗惠宁俞元春梁关锋周垂帆王圳张金池
- 关键词:植被恢复过程土壤酶活性
-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及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0~10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储量及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种植年龄的人工林有机碳密度在表层(0~10cm)差异显著;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在46.41~103.32t/hm2,土壤碳储量总体上较高,1 a桉树林土壤碳储量最大,为103.32t/hm2,18a林地次之,为84.92t/hm2。较长轮伐周期有利于维持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
- 梁关锋王纪杰俞元春陈容崔晓晓王维周垂帆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碳储量
-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性质
- 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我们目前对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性质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以贵州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内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作...
- 崔晓晓
- 关键词: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
- 文献传递
- VA菌根对喀斯特草本群落植物根际养分影响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以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内草本群落阶段的几种主要植物为材料,对其根际微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包括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和VA菌根侵染率及AMF孢子密度。结果表明:VA菌根侵染率和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7;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的化学指标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的根际效应,即R/S>1;VA菌根侵染率与pH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质量分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碱性磷酸酶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VA菌根能够促进土壤中难溶态磷往有效磷方向转化;AMF对宿主植物的侵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营养状况。
- 王圳张金池崔晓晓王如岩王定胜黄建庭
- 关键词:VA菌根土壤酶活性
- 喀斯特峡谷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商被引量:8
- 2011年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商值(微生物商qMB、微生物呼吸商qCO2)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指标。对喀斯特峡谷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qMB均表现为从退耕地到草本群落下降,从草本到灌木群落上升,从灌木到乔木群落略微上升或者趋于稳定;qCO2的变化规律与它们相反。在同一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qMB值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可用来评价土壤质量。
- 崔晓晓罗惠宁俞元春舒洪岚
- 关键词: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量
- 喀斯特峡谷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退耕地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灌木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水解性N均高于草地,但低于退耕地;乔木地除10-20 cm有机质和0-10 cm速效K显著高于灌木地外,其它与灌木地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退耕地到草地降低,从草地到灌木升高。而灌木到乔木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磷表现为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则趋于稳定。退耕地、乔木和灌木之间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但草地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3种类型样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速效K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碱性磷酸酶与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K和微生物量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 崔晓晓王圳王纪杰罗惠宁俞元春张金池
- 关键词: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碱性磷酸酶活性
- 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苔藓的先锋作用被引量:16
- 2011年
- 在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内采集苔藓植物样品,鉴别了主要苔藓种类,测定苔藓植物的持水性能,分析了苔藓、岩石接触面形成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试验区内苔藓植物共有11科26属65种,以藓类植物为主;自然状态下苔藓植物含水率为36%~89.8%;新鲜苔藓持水率为212.3%~515.9%;苔藓、岩石接触面的土壤属于土壤养分分级的一级标准,各项养分指标亦明显高于对照样地。苔藓植物对喀斯特石漠生境有极强的适应性,是石漠化及其他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人工生态恢复中理想的物种选择。
- 王圳张金池于水强王潇王如岩崔晓晓
-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苔藓持水率植被恢复
- 不同林龄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水土保持功能被引量:18
- 2012年
-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1 a<2 a<3、4、6 a);6年生桉树林持水量最大(3064.13 t.hm-2);排水能力、初渗率、稳渗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土壤颗粒在静水中的崩解过程符合y=alnx+b,R2为0.85-0.99;10 min累积崩解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水稳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持水能力、渗透能力、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和粘粒含量.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0.3 a<2 a<3 a<4 a<1 a<6 a.
- 王纪杰张友育俞元春崔晓晓陈瑜舒洪岚
- 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抗蚀性水土保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