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素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16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更多>>
基于偏相关分析的烟台市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2010年 根据烟台市气象局2005年的气象数据,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温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大气温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6个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建立了基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大气温度、绝对湿度4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6个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大气温度、绝对湿度与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平均风速、降雨量与土壤温度相关关系不显著;晴天时,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740,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739;阴天时,BP神经网络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88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877,因此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能很好地满足土壤温度的预测要求。 崔素芳 张振华 姚付启 张燕 任尚岗关键词: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变化环境下大沽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模拟与预测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将成为主导。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关注的热点,是否拥有充足可用的水资源将给人们提出巨大挑战。 本研究中的变化环境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和人... 崔素芳关键词:地表水 地下水 气候变化 Arc Hydro与Arc Hydro Groundwater水文数据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16年 由于目前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模拟研究中备受青睐的Arc Hydro与Arc Hydro Groundwater水文数据模型能否应用于水文模拟尚缺少实证性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这两个水文数据模型的功能和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Arc Hydro模型虽然具备强大的水文分析与提取功能,但其本身并不能实现水文模拟,必须与独立的水文模型利用数据交换来完成水文模拟;Arc Hydro Groundwater模型虽然包含MODFLOW分析模型,但只能对MODFLOW模型输出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的地下水模拟功能。认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模型与GIS耦合集成平台的开发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崔素芳 张保祥 崔峻岭 潘英华 张振华 吴泉源 衣华鹏关键词:ARC HYDRO ARC HYDRO GROUNDWATER 水文分析 间隔覆盖条件下塿土坡面侵蚀产沙模拟研究 2013年 针对西北旱农地区坡耕地常出现的水土流失及干旱缺水问题,采用间隔覆盖技术,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选取对坡面产沙影响的主要因素坡度、降雨强度、覆盖面积比,探讨各因素对坡面产沙的作用效应;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预测坡面产沙量。结果表明:坡度在8.74%-32.50%之间,累积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36.40%时反而减少,说明在32.50%-36.40%之间存在一个临界坡度;降雨强度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雨强度越大,累积产沙量和泥沙浓度越大,产沙速率越快。从模拟精度来看,间隔覆盖法在降雨强度较小的情况下应用效果会更好;在降雨强度为60mm/h,坡度为17.60%的地区,最好采用50∶150的覆盖面积比;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产沙量的效果明显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崔素芳 潘英华 吴泉源 张振华 张保祥 郝春红 任尚岗关键词:BP神经网络 交通桥荷载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详细介绍了某闸泵站引水渠交通桥的静载试验及其结果。结合试验数据,通过计算分析了结构的各项工作性能指标,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价值建议:交通桥承载能力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荷载等级(汽-20级)、严格控制超载、对空心板面下裂缝进行修补等。 武华宝 曹学伟 崔素芳关键词:交通桥 荷载 挠度 间隔覆盖法对塿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间隔覆盖技术,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正交试验,对塿土坡面产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时刻累积入渗量、入渗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覆盖面积比和降雨强度一定时,存在一个临界坡度,为26.8%;其他条件一定时,覆盖面积越大,累积入渗量、入渗率随覆盖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采用产流积水法模拟降雨入渗率的误差在0.000 2~0.012 9,拟合效果较好。 崔素芳 吴泉源 潘英华 张振华 牛洪燕关键词:累积入渗量 入渗率 模拟降雨 基于多水头稳态入渗的土壤参数求算方法研究 2011年 基于单环入渗理论,推导出了多水头稳态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入渗参数的求算方法,分析比较了双水头与多水头方法测量的入渗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多水头方法比双水头条件下获取的饱和导水率稳定性强、变异性弱,与多个双水头求算结果的均值十分接近;多水头下的测量结果与多个双水头均值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双水头入渗中,积水深度相差10和15 cm与相差3、5或6 cm相比,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强、变异性弱,与多个双水头均值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多水头入渗与双水头相比测算的土壤入渗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试验误差,双水头试验中适当增加2个稳定入渗水头间的差距可提高测量精度。 任尚岗 张振华 刘继龙 刘峰 潘英华 崔素芳 李陆生关键词:饱和导水率 基于红边参数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 被引量:78 2009年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实测了落叶阔叶树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绿度,并对原始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最后采用红边位置、峰度、偏度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进行了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基于红边位置的法国梧桐、毛白杨叶绿素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7366、0.7289;基于峰度、偏度建立的估算模型可以有效提高估算精度,模型的决定系数均达0.8341以上;法国梧桐和毛白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确定系数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74和0.9523。与单变量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精度明显提高,是一种良好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式。 姚付启 张振华 杨润亚 孙金伟 崔素芳关键词:叶绿素 植被 峰度 偏度 坡度、雨强对塿土入渗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塿土水分入渗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用数学方法对土壤入渗率与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过程进行数学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雨强对降雨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有显著影响。雨强在20~90 mm h-1之间,雨强越大,塿土初始入渗率越高,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土壤的稳定入渗率由于主要受制于土壤特性,因而各降雨强度间差异不显著;累积入渗量变化表现为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少;坡度对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基本无影响。运用数学模型对土壤入渗率及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Kostiakov经验模型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两种模型均可用于模拟土壤入渗性能的变化过程,拟合精度均较高。 郝春红 潘英华 陈曦 崔素芳关键词:坡度 降雨强度 入渗率 累积入渗量 间隔覆盖条件下塿土坡面产流状况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间隔覆盖技术,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间隔覆盖塿土坡面产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选取对坡面产流影响的主要因素坡度、降雨强度、覆盖面积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探讨各因素对坡面产流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起始产流时间在各坡度间差异不明显;起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减小,不同覆盖面积比条件下产流起始时间不稳定。当降雨强度和覆盖面积比一定时,累积径流量随坡度增加的趋势呈现一定不连续性,存在一个临界坡度;当覆盖面积比和坡度一定时,累积径流量不仅随雨强增大,而且与降雨历时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产流过程存在明显差别。不同覆盖面积比条件下坡面产流情况主要表现为累积径流量和径流速率均随覆盖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加;雨水利用率与覆盖面积比及降雨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降雨强度和覆盖面积比越大,雨水利用率越低。间隔覆盖法在降雨强度较小的情况下应用效果会更好。 崔素芳 吴泉源 张振华 潘英华 郝春红 王世旭 乔建民关键词:径流 雨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