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红营

作品数:16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力衰竭
  • 15篇衰竭
  • 14篇慢性
  • 12篇收缩性
  • 12篇慢性收缩性
  • 10篇收缩性心力衰...
  • 10篇慢性收缩性心...
  • 9篇心力衰竭患者
  • 7篇预后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房颤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病
  • 4篇血管病学
  • 4篇年龄
  • 4篇患者预后

机构

  • 16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6篇赵庆彦
  • 16篇于胜波
  • 16篇崔红营
  • 16篇黄从新
  • 15篇秦牧
  • 15篇黄鹤
  • 12篇刘韬
  • 10篇孔彬
  • 3篇夏文芳
  • 2篇杨波
  • 1篇唐其柱
  • 1篇孔斌
  • 1篇包明威
  • 1篇代子玄
  • 1篇刘育
  • 1篇梁狄

传媒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药物治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2000--2010年湖北省8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心衰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和随访结果分组,分析不同组间药物治疗种类和药费的分布差异。对药物治疗年费用进行log10对数转换。结果(1)共16681例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期间有6453例死亡。死亡组药物治疗年费用低于存活组(3.19±0.65vs3.32±0.57,P〈O.01)。(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使用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地高辛、利尿剂、p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使用率随年龄增加呈倒“U”形分布。不同年龄组药物治疗存在性别差异。(3)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药物治疗费用有增加趋势(〈30、30~、40~、50~、60~和70~79岁组分别为2.96±0.70、3.09±0.62、3.15±0.58、3.30±0.59、3.25±0.58和3.35±0.60,P〈0.01),而年龄≥80岁组减低至50~岁组水平。男性患者药物治疗费的分布与全部患者水平相似,而女性患者在〈30、30~和40~岁组间无差异,在其他年龄组的分布与全部患者水平相似。结论湖北省心衰患者药物治疗有待改善,药物治疗受年龄、性别影响,其中女性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较男性差。
于胜波赵庆彦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收缩性药物治疗年龄性别
利尿剂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systolicheartfailure,CSHF)患者利尿剂种类和用量对心房颤动(房颤)发生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地区16681例CSHF住院患者(包括多次入院患者的首次和末次入院)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以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多次入院患者首次及末次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不同利尿剂组、利尿剂不同剂量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SHF患者房颤发生风险和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利尿剂对房颤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不同利尿剂组、利尿剂不同剂量组房颤发生风险。结果①利尿剂(HR1.549,95%CI1.246~1.854,P〈0.01)是CSHF患者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利尿剂增加预测房颤发生的特异性(83.9%对82.3%);②氢氯噻嗪和呋塞米增加房颤发生风险;氢氯噻嗪〉40mg/d和呋塞米≥40mg/d增加房颤发生风险;③不同种类利尿剂均不增加CSHF患者总死亡率。结论利尿剂是CSHF患者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氢氯噻嗪〉g0mg/d和呋塞米≥40mg/d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于胜波赵庆彦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利尿剂
冠心病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异性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探讨病因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因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住院的心力哀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人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异;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155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随访3年。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分别为1096例(70.62%)和456例(29.38%),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1113例(71.71%)和439例(28.29%)。平均随访3年,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总死亡率分别为33.85%和14.9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冠心病总死亡率为风湿性心脏病的1.53倍(95%CI 1.33~1.86;P<0.01),结论与风湿性心脏病相比,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病因是影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因应纳入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中。
刘韬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孔彬赵庆彦黄鹤杨波黄从新
关键词:心力衰竭病因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预后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电话随访。根据RDW将患者分为≤13.2%(3981例)、13.3%-14.1%(3996例)、14.2%-14.8%(4319例)和≥14.9%(4385例)组,根据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将RDW〉16%患者分为MCV减低组(MCV〈82fl,420例)、MCV升高组(MCV〉92fl,646例)和MCV正常组(MCV≥82fl、≤92fl,632例)。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评价RDW预测总体和不同病因心衰患者预后价值、不同RDW组和MCV组总死亡风险。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RDW与其他指标相关性。结果(1)共16681例患者纳入研究。以RDW≤13.2%组做参照,RDW13.3%~14.1%、14.2%~14.8%和≥14.9%组总死亡风险分别为0.892(95%C10.818—0.973,P=0.01)、0.859(95%C10.793~0.931,P〈0.01)和1.034(95%C10.961~1.111,P=0.373)。(2)在RDW〉16%患者中,以风湿性瓣膜病做参考,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总死亡风险分别为1.437(95%CI1.141~1.810,P〈0.01)、1.651(95%CI1.276~2.138,P〈0.01)和1.276(95%CI1.004~1.621,P〈0.01)。(3)在RDW〉16%患者中,以MCV正常组做参照,MCV升高组和MCV减低组总死亡风险分别为1.351(95%C11.063~1.718,P〈0.01)和1.316(95%CI1.034—1.675,P〈0.01)。(4)RDW相关因素在不同病因中存在差异。结论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总病死率与RDW间存在J型分布,RDW升高伴MCV增高或减低均增加总死亡风险,评价RDW的预后价值需考虑病因因素。
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刘韬孔斌赵庆彦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红细胞预后
湖北地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分析及药物治疗现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年龄和病因分布特点及心衰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资料.结果 共12 45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7166例(57.56%),年龄(62.0±14.5)岁.心衰住院患者年龄有减低趋势(P〈0.01).心衰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31.54%)、冠心病(28.24%)、扩张型心肌病(26.57%)、风湿性心脏病(17.49%).不同年龄分组病因分布不同(P〈0.01).治疗以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主,分别占47.49%、68.75%、50.66%、44.06%和53.08%.但β受体阻滞剂随纽约心脏功能分级增加而使用量减少.结论 湖北地区心衰住院患者年龄有减低趋势.病因以高血压最常见,不同年龄组患者病因分布不同.心衰治疗与规范化治疗尚有差距.
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孔彬刘韬赵庆彦黄鹤杨波黄从新
关键词:年龄病因
心房颤动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ronic systoli cheart failure,CSHF)住院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CSHF住院患者资料,单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房颤和非房颤组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心脏泵功能衰竭死亡(心力衰竭死亡)、心脏性猝死和栓塞相关死亡差异。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共166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年龄(64.54+13.61)岁比(62.19+15.07)岁(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7.43±12.72比38.42+13.96(P〈0.01)、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患者(5547/81.49%比7121/72.12%,P〈O.01)和病因等因素存在差异。②单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在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心力衰竭死亡和栓塞相关死亡存在差异,而在心律失常相关的心脏性猝死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房颤不是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心力衰竭死亡和心脏性猝死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增加栓塞相关死亡(HR=2.134,95%CI,1.846-2.430,P〈0.01)结论房颤不增加CSHF患者远期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心力衰竭死亡和心脏性猝死,而增加栓塞相关死亡。提示房颤引起CSHF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原因可能在于其并发症。
于胜波赵庆彦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后
肝功能异常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肝功能异常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病率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至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肝功能异常与心衰患者预后关系;双变量相关分析肝功能指标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66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任一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71.94%(12001/16681)。最常见的为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分别为33.37%(4863/14574)、32.51%(4337/13341)和30.12%(5024/16681)。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少见,其减低和升高分别为4.51%(559/12397)和3.82%(474/12397)。白蛋白(Alb)减低占23.24%(3408/14664),总胆红素(TBil)升高占19.37%(3231/16681)。DBil升高(HR1.264,95%CI1.103—1.423;P=0.02)、TBil升高(HR1.126,95%CI1.019—1.234;P=0.02)和Alb降低(HR0.889,95%C10.794~0.889;P〈0.01)是心衰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DBil、TBil和Alb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0.235,P〈0.01;r=-0.209,P〈0.01;r=0.107,P〈0.01)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149,P〈0.01;r=0.154,P〈0.01;r=-0.086,P〈0.01)相关。结论DBil升高、Alb降低和TBil升高是心衰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减低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是影响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肝功能的主要因素。
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赵庆彦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肝功能不全预后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了解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CSHF)住院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共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CSHF住院患者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和≥81岁组;根据心功能分为I、Ⅱ、Ⅲ、Ⅳ级(NYHA分级)组;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LVEF0.41~0.50、0.31—0.40、0.21~0.30和≤0.20组;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和扩张型心脏病(扩心病)组。结果①CSHF患者室早和室速的发生率分别为68.30%和14.5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室早和室速的发生风险(HR)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冠心病组相比,风心病、高心病和扩心病组室早和室速HR分别为0.430(95%CI,0.381~0.497,P〈0.01)、0.559(95%CI,0.322—0.743,P〈0.01)、1.297(95%CI,1.132~1.486,P〈0.01)和0.530(95%CI,0.421~0.652,P〈0.01)、0.896(95%CI,0.775—1.211,P=0.358)、12.111(95%CI,9.820—14.937,P〈0.01);室速HR随LVEF降低而显著增加(与LVEF0.41~0.50组相比,LVEF0.31—0.40、0.21~0.30和≤0.20组室速HR分别为1.760(95%CI,1.218~2.345,P〈0.01)、2.396(95%CI,2.019—2.783,P〈0.01)和4.209(95%CI,3.554~4.862,P〈0.01),但LVEF各组间室早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HF患者室早和室速的发生率高;室速HR随LVEF减低而增加;不同病因引起的CSHF患者并发室早和室速情况各不相同。
代子玄于胜波崔红营秦牧梁狄赵庆彦黄从新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98例行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治疗的患者(手术组)和102例同期入院未行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药物组)。所有患者于纳入研究时和治疗后12个月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采集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平片、心脏超声、12导同步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资料。纳入研究后12个月门诊复查12导同步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对手术组、药物组、手术组术后12个月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后12个月SF-36评分高于术前,SDS粗分和标准分低于术前(P均<0.01)。药物组纳入时和纳入后12个月SDS和SF-36评分无差异。与药物组比较,手术组纳入时的SDS、SF-36无差异,纳入后12个月SDS降低、SF-36增加(P均<0.05)。手术组中复发组和未复发组SDS和SF-36评分有差异(P<0.05)。左房内径[OR=3.28,95%CI(3.07,3.52),P<0.05]和抑郁[OR=2.40,95%CI(2.24,2.85),P<0.05]是房颤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环肺静脉射频消融能显著改善房颤患者抑郁状态。左房增大和抑郁状态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崔红营于胜波秦牧赵庆彦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抑郁生活质量
不同心脏疾病所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病因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地区16681例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不同病因患者预后差异并构建Kaplan—Meier曲线。Cox生存分析评价心衰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ROC曲线。结果(1)随访3(2~4)年,冠心病(CHD)、扩张型心肌病(DCM)、高血压性心脏病(HHD)和风湿性心瓣膜病(RHD)总死亡率、心脏泵衰竭死亡和心源性猝死分别为34.50%、54130%、41.48%和15.76%;30.11%、44.95%、36.25%和13.10%;8.46%、8.45%、9.84%和1.05%。(2)以RHD为参照,CHD、DCM和HHD总死亡、心脏泵衰竭死亡和心源性猝死风险分别为1.554(P〈0.001)、1.405(P=0.003)和1.315(P=0.005);1.458(P〈0.001)、1.763(P〈0.001)和1.281(P=0.008);3.345(P=0.013)、4.764(P=0.002)和2.062(P=0.137)。(3)病因增加最佳预测模型预测总死亡和心脏泵衰竭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95%CI:0.832—0.845)vs.0.776(95% CI:0.768-0.784)]和[0.814(95%CI:0.806~0.822)vs.0.796(95%CI:0.788—0.804)]。结论病因对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影响。
于胜波崔红营秦牧刘韬孔彬赵庆彦黄鹤黄从新
关键词:心力衰竭病因学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