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志坤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铁岭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5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手术
  • 3篇耐药
  • 3篇AD-P53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抑素
  • 2篇抑素
  • 2篇阴性
  • 2篇阴性乳腺癌
  • 2篇人血管
  • 2篇人血管内皮
  • 2篇三阴
  • 2篇三阴性乳腺癌
  • 2篇逆转
  • 2篇切除
  • 2篇重组人P53...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铁岭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常志坤
  • 5篇戚晓东
  • 5篇赵广章
  • 2篇王丹丹
  • 2篇杨之斌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5
  • 4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乳腺癌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多基因、多靶点联合治疗已成为肿瘤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对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ES组、rAd/p53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处理;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和肿瘤的体积,并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microvessel densit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结果:成瘤后ES组,rAd/p53组和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1.75%、43.36%和58.68%,rAd/p53组和联合组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5),联合组抑瘤作用更为显著;对照组、ES组、rAd/p53组与联合组肿瘤组织的MVD及VEGF表达H-评分分别为(30±5、24±4、24±4、18±4)和(46±8、39±8、40±5、29±5),联合组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均未见不良反应,体重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rAd/p53可显著抑制裸鼠乳腺癌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
赵广章戚晓东常志坤
关键词:内皮抑素P53乳腺癌裸小鼠
p170和p53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70和p53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1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96例乳腺癌组织中p170阳性表达率为65.25%(54/96),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53阳性表达率为41.67%(40/96),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170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p170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他们是重要的病理指标,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赵广章戚晓东常志坤
关键词:乳腺癌P170P53免疫组化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效果探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在良性乳腺肿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45±3.1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1.57±12.73)ml,切口长度(16.09±2.40)mm、手术时间(17.18±6.2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0.31±3.54)mm、(57.40±11.2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瘢痕长度(2.70±0.61)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72±5.74)mm,乳房变形率1.89%、肿物残留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1%、9.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乳腺变形与肿物残留的发生,能缩短瘢痕长度,且手术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常志坤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IF1L低表达及其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样(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 like,AIF1L)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选取132例乳腺癌组织和39例癌旁组织标本以及TNBC细胞系MDAMB231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验证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AIF1L表达情况。通过构建过表达AIF1L腺病毒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系,采用MTT实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细胞伸展实验分别检测AIF1L对TN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伸展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IF1L对FAK-RhoA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探究其分子作用机制。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IF1L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TNBC组织中AIF1L阳性表达率最低。AIF1L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伸展能力。AIF1L抑制FAK-Rho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活性,逆转癌细胞EMT表型。结论:AIF1L在TNBC组织中极低表达,对TNBC细胞生物学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AK-RhoA信号通路和(或)EMT相关通路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
常志坤闫立果王丹丹段倞艳
关键词: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
Ad-p53对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基因1/P—gP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Ad-p53)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作用及其对MDR1 mRNA/P-g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实验对象,以50 MOI Ad—p53感染MCF-7/Adr细胞,CCK-8法观察Ad-p53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DR1 mRNA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50 MO IAd-p53能使MCF-7/Adr细胞阿霉素IC50由(4.54±0.91)mg/L降到(0.25±0.11)mg/L,逆转耐药倍数为18.1倍(P〈0.01);MDR1 mRNA相对表达量由1.32下降至0.85(P〈0.01),P-gP蛋白表达量亦下降。结论Ad—p53具有对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其可下调MDR1 mRNA/P-gP表达。
常志坤戚晓东赵广章杨之斌
关键词:P-糖蛋白多药耐药
Ad-p53逆转乳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及其对P-gp、TOPOⅡ和GST-π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耐受性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突变型p53基因与肿瘤多药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Ad-p53)对人乳腺癌多柔比星(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对耐药相关蛋白P-gp、TOPOⅡ和GST-π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其多柔比星耐药株MCF-7/Adr为实验对象,cck-8法观察Ad-p53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Western blot检测P-gp、TOPOⅡ和GST-π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50MOI Ad-p53能使多柔比星对MCF-7/Adr细胞IC50由(4.54±0.91)μg/ml降到(0.26±0.11)μg/ml,逆转耐药倍数为18.1倍(P<0.001);P-gp、GST-π蛋白表达量下降,TOPOⅡ未见明显变化。结论:Ad-p53能够逆转MCF-7/Adr多药耐药,下调P-gp和GST-π表达。
常志坤戚晓东赵广章杨之斌
关键词:耐药逆转
PM联合ALND对早期乳腺癌患者VCAM-1水平的影响及远期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乳腺区段切除术(PM)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ALND)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PM联合ALND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VCAM-1水平、生活质量和1年复发率、病死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2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感觉异常和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的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联合ALND治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VCAM-1水平影响小,但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常志坤闫立果王丹丹段倞艳
关键词:乳腺区段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浆细胞性乳腺炎62例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6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各类型手术治疗方式。结果脓肿切开引流10例,肿块切除、象限切除43例,单纯性乳房切除7例,皮下乳房全切并行假体植入2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为乳腺癌,结合临床查体、超声、钼靶及MRI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对不同类型选择正确治疗时机及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常志坤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方式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的抑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ES)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对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荷人乳腺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ES组、rAd/P53组和两药联合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肿瘤生长,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均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生长,ES组、rAd/P53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1.67%、48.74%和75.54%,联合用药组抑瘤作用最为显著(P<0.05)。对照组、ES组、rAd/P53组与联合用药组的移植瘤组织MVD分别为31.17±2.48、20.33±4.84、22.33±3.88及12.50±2.74,VEGF表达H评分分别为45.33±5.89、35.83±5.46、33.67±4.80及22.33±4.41,联合用药组的MVD和VEGF表达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重组人ES联合rAd/P53治疗可显著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生成。
赵广章戚晓东常志坤
关键词:内皮抑素乳腺癌移植瘤裸小鼠
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复发转移指标的变化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及观察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复发转移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24例体检显示健康的同龄妇女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2、4、12周和对照组的血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2、4、12周的血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术前的血清表达水平高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复发转移指标的变化波动较大,应加强对其的监测,以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常志坤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