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春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锝-氮-氮欧乙替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锝-氮-氮欧乙替(^(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99m)Tc-N-NOET 运动负荷和再分布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在42例患者中,2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10例,二支病变7例,三支病变9例。^(99m)Tc-N-NOET 心肌显像检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21例,未检出异常5例;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99m)Tc-N-NOET 心肌显像正常14例,异常2例。^(99m)Tc-N-NOET 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74%,预测准确性为83%。诊断单支、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0%(6/10)、86%(6/7)、100%(9/9)。42例均无干扰心肌分辨的肺、肝重度摄取增高者。15 min 运动负荷显像肺脏摄取高,尤以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增高明显。结论 ^(99m)Tc-N-NOET 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心病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早期显像肺摄取增加与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 田月琴张万春窦克非王学斌唐志刚侯青张俊波张海龙乔树宾何作祥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女性冠状动脉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评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女性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59例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同时进行了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患者(间隔时间<60d),平均年龄(60±8)岁。其中227例进行了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32例进行了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以冠状动脉管径狭窄≥50%为诊断标准,在接受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227例患者中,79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23例,3支病变23例。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7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41支,右冠状动脉40支,左主干8支。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为63%,特异性为97%,准确性为85%。诊断单支、双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1%,52%和78%。按运动试验是否达到终止指标,将227例患者分为2组,即运动试验达到终止指标组(n=137)和运动试验未达到终止指标组(n=90)。在运动试验达到终止指标组,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6%。而在运动试验未达终止指标组,诊断灵敏度则为38%。在接受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32例患者中,1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为84%,准确性为84%。结论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有效诊断女性冠心病,且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更适合于运动耐力受损的老年女性患者。
- 张万春田月琴杨敏福郭新华何作祥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N)(PNP5)(DBODC)]^+在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的显像研究
- 2007年
- 目的 [二(二甲氧丙基膦基乙基)-乙氧乙胺]-[二(氧-乙氧乙基)二硫代氨基]锝氮配合物[^(99m)Tc(N)(PNP5)(DBODC)]^+是新近开发出的一种心肌灌注显像剂,前期研究显示,其具有显著的肝清除速度。本研究观察其在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的显像特点,并与^(99m)Tc-MIBI 进行比较。方法 12只实验用纯种比格犬随机分为两组。组1,手术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制成冠状动脉狭窄>90%后,静脉滴注腺苷,0.14 mg·kg^(-1)·min^(-1),共6 min,3 min 末时注射[^(99m)Tc(N)(PNP5)(DBODC)]^+185 MBq。腺苷滴注完毕后,解除血管阻断,恢复心肌供血。分别于注射显像剂后0.5、1、1.5、2 h 进行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24 h 后行静息心肌 SPECT 显像。组2,除注射的显像剂为^(99m)Tc-MIBI 外,其余实验方案同组1。结果 [^(99m)Tc(N)(PNP5)(DBODC)]^+的心肌摄取高,滞留时间长,其心肌摄取与^(99m)Tc-MIBI 相当。两者的肺摄取均很低,0.5 h 时[^(99m)Tc(N)(PNP5)(DBODC)]^+和^(99m)Tc-MIBI 的心/肺比值分别为3.55±0.68和2.92±0.32,且2 h 内无显著变化。但[^(99m)Tc(N)(PNP5)(DBODC)]^+的肝清除速度显著快于^(99m)Tc-MIBI,注射后1 h,[^(99m)Tc(N)(PNP5)(DBODC)]^+的心/肝比值已显著高于^(99m)Tc-MIBI(1.36±0.43比0.58±0.21,P=0.005)。[^(99m)Tc(N)(PNP5)(DBODC)]^+能清晰显示心肌缺血,其检测心肌缺血的效能不差于^(99m)Tc-MIBI,[^(99m)Tc(N)(PNP5)(DBODC)]^+显示缺损节段(3.60±1.52)个,^(99m)Tc-MIBI 显示缺损节段(4.25±0.96)个,P=0.48。[^(99m)Tc(N)(PNP5)(DBODC)]^+具有和^(99m)Tc-MIBI 相似的轻度"再分布"特性。由于肝清除迅速,早期显像(注射后30 min)时,[^(99m)Tc(N)(PNP5)(DBODC)]^+的图像质量优于^(99m)Tc-MIBI。结论 [^(99m)Tc(N)(PNP5)(DBODC)]^+作为一种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其心肌摄取、肺摄取、检测心肌缺血的效能以及"再分布"特性等均与^(99m)Tc-MIBI 相似,同时其肝清除速度显著快于^(99m)Tc-MIBI,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早期显像,�
- 张万春方纬王学斌李彬唐志刚郭风郭琳耿庆海何作祥
- 关键词:心肌缺血放射性核素显像
- 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99)Tc^m-N-DBODC5在兔体内的生物分布
- 2007年
- 制备了99Tcm-N-DBODC5,并将其经静脉注射到新西兰白兔体内,进行活体显像,检测其活体生物分布及离体器官分布,研究99Tcm-N-DBODC5作为心肌灌注显像剂的可行性。活体生物分布结果显示,99Tcm-N-DBODC5的心肌摄取迅速,心肌摄取量低于99Tcm-MIBI,99Tcm-N-DBODC5的肝清除速度显著快于99Tcm-MIBI,在注射后30 min时心与肝的T/NT为0.98±0.52,已接近1,显著高于99Tcm-MIBI的心与肝的T/NT(0.56±0.19),P=0.007。60 min时,99Tcm-N-DBODC5的心与肝的T/NT达到高峰,为1.18±0.57,而99Tcm-MIBI仅为0.71±0.29。在180 min内,99Tcm-N-DBODC5的心与肝的T/NT维持在较高水平9。9Tcm-N-DBODC5的肺摄取低,清除快,心与肺的T/NT在180 min内保持在1.43±0.37以上,与99Tcm-MIBI无显著差别9。9Tcm-N-DBODC5的肝清除迅速,避免了肝内放射性对左室下壁的干扰,有利于实现早期显像。故99Tcm-N-DBODC有望成为一种生物分布特性较好的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 张万春王学斌方纬李彬唐志刚王峰郭风郭琳何作祥
- 关键词:生物分布心肌灌注显像剂
- 新型心肌显像剂[^99Tc^m(N)(PNP5)(DBODC)]^+猪心肌显像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新型心肌显像剂[^99Tc^m(N)(PNP5)(DBODC)]^+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分布特性。方法利用药盒法制备[^99Tc^m(N)(PNP5)(DBODC)]^+注射液。实验动物选7头实验用成年健康中华小型猪,由耳静脉注入[^99Tc^m(N)(PNP5)(DBODC)]^+,分别于注射后2,5,10,15,30,45,60,75,90,120,150和180min从猪后肢静脉进行血样采集以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同时进行胸腹部平面系列显像,以观察该药物在猪体内的生物分布和靶/非靶比值,并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99Tc^m(N)(PNP5)(DBODC)]^+标记率为(95.54±0.85)%,其符合一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2.97±0.48)min,消除半衰期T1/2β(52.49±19.49)min,血液总清除速率(CL)=(14314.29.±8445.79)ml/h。心、肝、肺时间-放射性曲线显示[^99Tc^m(N)(PNP5)(DBODC)]^+肝摄取在初始时明显高于心肌,但肝内放射性清除迅速,在注射30min后,肝内放射性已低于心肌放射性,而^99Tc^m-MIBI肝摄取在180min内均高于心肌。[^99Tc^m(N)(PNP5)(DBODC)]^+ 的心/肝比值在注射后30~180min均高于^99Tc^m-MIBI(t值为10.395~54.482,P均〈0.05)。显像示在注射[^99Tc^m(N)(PNP5)(DBODC)]^+ 后5~180min均可获得清晰的心肌图像,肝内示踪剂迅速排入胆、肠系统,致使肝内放射性迅速减低,有利于减少对左室下壁的干扰。结论[^99Tc^m(N)(PNP5)(DBODC)]^+ 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
- 张万春王学斌方纬李彬唐志刚王峰郭风郭琳何作祥
- 关键词: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
- 放射性核素肺显像与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5月共51例临床疑诊急性PTE患者的肺灌注显像,其中18例行肺通气显像,并与CTPA对比。以汇总所有临床资料、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讨论得出的最终诊断作为“标准”。结果最终24位患者被诊断为PTE占47.1%(24/51例),V/Q显像与CTPA的灵敏度分别为95.8%(23/24例)和95.8% (23/24例),特异性分别为88.9%(24/27例)和92.6%(25/27例),准确性分别为92.2%(47/51例)和94.1%(48/51例)。在定性诊断方面,2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 0.71),两者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6.3%(44/51例),Kappa值为0.73。24例PTE患者中,CTPA显示为“完全阻塞”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44个肺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32个(72.7%);CTPA显示为“部分充盈缺损”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266个肺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155个(58.3%),显示为“亚肺段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9个(3.4%)。结论V/Q显像与CTPA在PTE定性诊断方面符合率高,一致性好,但在定位方面存在差异;两者为互补关系。
- 王峰方纬鲁锦国吕滨褚克维王道宇张万春倪新海熊长明柳志红何作祥
- 关键词:肺栓塞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