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5篇脑室
  • 4篇引流
  • 3篇引流术
  • 3篇手术
  • 3篇外引流
  • 3篇脑出血
  • 3篇脑室出血
  • 2篇引流治疗
  • 2篇尿激酶
  • 2篇外引流术
  • 2篇脑室铸型
  • 2篇脑室铸型出血
  • 2篇激酶
  • 2篇高血压
  • 2篇并发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东莞市石龙人...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华侨医院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3篇张代龙
  • 9篇吴立平
  • 6篇邓景阳
  • 4篇陈善成
  • 2篇刘灵慧
  • 1篇项永生
  • 1篇刘灵惠
  • 1篇杨敏
  • 1篇杜天明
  • 1篇王立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经CT确诊为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32例,根据患者的CT结果及临床表现,应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手术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后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中存活28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其中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死亡1例,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死亡1例,呼吸衰竭死亡1例,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根据GC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良好12例(37.5%),轻残11例(34.38%),重残3例(9.38%),植物生存2例(6.25%),死亡4例(12.5%)。结论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往往临床表现比较隐匿,病情进展快,应及时根据手术指征采取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张代龙吴立平邓景阳
关键词:脑疝手术
破解微小脑动脉瘤的急性期栓塞治疗
2014年
目的:探讨破解微小脑动脉瘤急性期行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微小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了再出血情况,发现后立即开展了二次手术。观察组未发生再出血情况,经12个月随访亦无复发产生。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3.3%,观察组为88.0%,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6.7%,观察组为4.0%,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开展介入栓塞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生命体征恢复至稳定状态,并且再出血几率较低,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张代龙吴立平邓景阳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解急性期栓塞治疗
全(铸型)脑室出血外引流术系列技术改进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对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进行系列技术改进,探讨不同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分别采取:A组(30例):传统额角穿刺单纯单侧脑室引流术。B组(30例):单纯双侧脑室引流术。C组(30例):改良额角穿刺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观察一次性脑室刺中率、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改良额角穿刺法与传统额角穿刺法相比,一次性脑室刺中率(48/60,56/60,χ2=4.615,P=0.032<0.05)存在显著性差异。(2)三种引流方法引流时间(14.5±1.3;10.7±0.9;6.9±0.9,P=0.000<0.05)、颅内感染率(12/30,7/30,2/30,χ2=4.275P=0.018<0.05)、死亡率(16/30、10/30、6/30χ2=7.371,df=2,P=0.025<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额角穿刺法比传统额角穿刺法更易刺中脑室,有利于减少医源性损伤。脑室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加尿激酶灌注外引流术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代龙吴立平邓景阳陈善成
关键词:脑室铸型出血
“联合评分法”指导脑室出血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联合评分法对脑室出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出血患者182例,根据联合Glas-gow评分以及修改的Graeb评分结果,分别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Glasgow评分≥8分136例,内科治疗81例,死亡16例,病死率19.75%;外科治疗55例,死亡5例,病死率9.09%,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分<8分46例,内科治疗23例,死亡13例,病死率56.52%;外科治疗23例,死亡4例,病死率21.0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Glasgow评分<8分者,采取外科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张代龙陈善成
关键词:脑室出血内外科治疗
侧脑室肿瘤18例临床诊治经验被引量:4
2003年
张代龙刘灵慧陈善成
关键词:病例分析侧脑室肿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8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标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8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经6个月~8个月随访,病人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其中轻、中残10例,重残5例,死亡3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颅高压,明显改善病人愈后。
张代龙陈善成吴立平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标准大骨瓣手术
自发性脑出血全脑室铸型28例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全脑室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自发性脑出血全脑室铸型患者进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手术。结果 按GOS评价预后 ;良好 12例 ,中残 9例 ,重残 3例 ,植物生存 1例 ,死亡 3例。结论 双侧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脑室内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代龙吴立平刘灵惠陈善成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
2014年
目的观察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3—2012-04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单管组患者实施单管血肿穿刺外引流,双管组实施双管血肿穿刺外引流,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双管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组中出血量≥50mL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管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以颅内感染和迟发性脑出血为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单管法,值得推广。
张代龙吴立平杨敏
关键词:双管法血肿穿刺高血压基底节出血
立体定向丘脑中央中核毁损控制癌症顽痛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介绍立体定向毁损中央中核控制癌症顽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选择中央中核坐标为X =± 8mm ,Y = 8mm ,Z =0mm ,行热凝射频 ,时间 60~ 90秒 ,温度 70℃~ 75℃ ,治疗癌症顽痛患者 86例 ,其中肺癌 35例 ,鼻咽癌 2 0例 ,肠癌 9例 ,胰头癌 8例 ,骨癌 8例 ,肾癌 4例 ,肝癌 2例。结果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1 0分法评定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疼痛计分均在 7分以上 ,术后降至 0~ 3分 ,近期均可停用止痛药。终身追踪 ,有 2 4例不同程度疼痛复发 ,但计分在 5分以下。其余患者均持续止痛 ,时间超过 1年的 1 3例 ,有 3例达 2年多。结论 立体定向中央中核毁损是一种损伤轻 ,并发症少 。
刘灵慧陈善成杜天明项永生张代龙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镇痛
脑外伤后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及CT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脑外伤病人行SPECT脑灌注显像及CT对比检查,了解伤后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情况,为临床上“脑外伤后脑缺血甚至脑梗塞”的合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  运用SPECT对36...
张代龙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血流CT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