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冬辉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8篇十二指肠
  • 8篇手术治疗
  • 8篇非手术治疗
  • 8篇穿孔
  • 7篇胃十二指肠
  • 7篇消化性溃疡
  • 7篇溃疡
  • 7篇溃疡穿孔
  • 5篇十二指肠溃疡
  • 5篇十二指肠溃疡...
  • 5篇肠溃疡
  • 4篇胃十二指肠溃...
  • 4篇胃十二指肠溃...
  • 4篇消化性溃疡穿...
  • 4篇镜检
  • 3篇十二指肠穿孔
  • 3篇胃镜
  • 3篇胃镜检查
  • 3篇胃十二指肠穿...

机构

  • 10篇广东医学院
  • 6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张冬辉
  • 11篇陈钢
  • 9篇张剑宝
  • 8篇谭诗成
  • 7篇庄哲宏
  • 6篇鲁刚
  • 5篇刘业星
  • 5篇张朝军
  • 4篇郑昌京
  • 4篇何葵
  • 2篇李俊达
  • 2篇曾新晨
  • 2篇罗小玲
  • 2篇方向红
  • 2篇朱立亚
  • 2篇刘付英聪
  • 1篇朱建华
  • 1篇沈剑刚
  • 1篇陈世惠
  • 1篇许欣

传媒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倒“8”字阑尾残端包埋法与荷包包埋法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下倒"8"字缝合阑尾残端包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到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阑尾残端包埋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行腔镜下倒"8"字缝合法包埋阑尾残端,对照组62例行腔镜下荷包缝合法包埋阑尾残端,对两组患者的操作成功率及操作完成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包埋操作成功率90.9%,完成操作时间(2.24±0.97)min,并发症9例;对照组包埋操作成功率54.8%,操作完成时间(4.91±1.67)min,并发症11例。两组患者的操作成功率、完成操作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8"字缝合阑尾残端包埋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且安全的阑尾残端包埋方法。
张冬辉庄哲宏张剑宝刘业星张朝军梁智浩曾新晨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宽适应证非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erforated gastroduodenal ulcer,PGDU)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PGDU患者236例,以宽适应证选择非手术综合治疗,按临床标准评估疗效,治疗达标后通过早期胃镜检查确定穿孔病因.结果 本组236例PDGU患者中8例中转手术治疗(3.4%),非手术治愈228例(96.6%),并发症发生率6.8%,无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或死亡.在非手术治愈的病例中,治疗后住院同期接受胃镜检查213例(93.4%)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未行胃镜检查确诊15例(6.6%).结论 非手术的综合治疗对多数无严重并发症的PGDU效果良好.
陈钢刘业星庄哲宏张剑宝谭诗成张冬辉何葵梁智浩黄睿张朝军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综合疗法适应证
分层可拆线式腹壁切口缝合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分层可拆线式腹壁切口缝合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5例急诊及择期开腹手术患者,根据床位随机分为三组:A组(167例)采用分层可拆线式缝合技术缝合腹壁切口,B组(109例)全部采用丝线分层间断式缝合腹壁切口,C组(89例)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深部层次,皮肤、皮下采用丝线一层间断缝合。比较不同方法缝合的腹壁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需药物止痛及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线结反应、切口感染、切口窦道、切口疝发生率及切口甲级愈合率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分层可拆线式腹壁切口缝合方法简单,能根据病情变化对切口愈合的影响个体化适时拆线,及时消除切口愈合后组织内残留缝线造成的不良影响,切口愈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不同部位及类型腹壁切口缝合的需要,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陈钢张冬辉陈世惠
关键词:剖腹术伤口愈合
自制气囊双套管粪便导流装置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气囊双套管粪便导流装置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直肠前切除手术的16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放置自制气囊双套管粪便导流装置分为粪便导流组(71例)和未导流组(98例)。粪便导流装置放置方法:吻合完成后,由助手置入粪便导流装置,主管远端超过吻合口15 cm以上,给气囊充气,以肠腔充分扩张;7号丝线缝合肛周皮肤,捆绑、固定主管,主管超过肛门外保留3~5 cm,接引流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相当(均P 〉 0.05),但粪便导流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41和P= 0.013)。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粪便导流组术后有6例(8.5%)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于48 h内拔除导流装置;术后因气囊破裂更换气囊5例次;粪便堵塞导管21例次,冲洗不复通后拔除3例。粪便导流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导流组[2.8%(2/71)比11.2%(11/98),P= 0.043],尤其是对于低位吻合者(吻合口距肛缘〈5 cm)[2.3%(1/43)比15.4%(10/65),P= 0.028],而对于高位吻合者,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28)比3.0%(1/33),P= 0.9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置粪便导流装置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 0.316,95%CI:0.114~0.769;P= 0.003)。 结论 自制气囊双套管粪便导流装置能有效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对于高位吻合者不推荐使用。
张冬辉何葵邱怀玉庄哲宏刘付英聪张剑宝曾新晨
关键词: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
经验性临床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理性的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急诊时尚无影像学确诊依据者)PGDU的合理性及其对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急诊入院时临床诊断PGDU,并采用行非手术治疗的117例患者,在根据临床指标认定穿孔闭合后经住院期间胃镜检查,以及中转手术探查,明确其穿孔病因诊断及其病理改变。结果入选者经非手术治愈114例,其中,确诊穿孔病因为胃十二指肠溃疡(GDU)111例,占受检者97.3%;胃癌2例,占1.8%;十二指肠憩室1例,占0.9%。中转急诊手术3例,均为十二指肠溃疡(DU)。结论在急诊的特定情况下,临床诊断PGDU有其合理性,但其中非溃疡因素应引起重视,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对确定病因诊断及后续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陈钢张冬辉郑昌京鲁刚谭诗成方向红罗小玲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
直结肠癌细胞线粒体研究中样本的取材
2007年
目的:探讨直结肠癌超微结构时透射电镜样本取材过程中的细节。方法:收集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直结肠外科手术切除的直结肠腺癌大体标本共20例。结果:20例中有18例取材满意,得到了详细的样本制作数据。结论:电镜样本的取材应做到:取前准备周密,取时快、小、冷、准、狠。详细记录取材过程,特别要准确地记录每一步操作的时间和操作的持续时间。
张冬辉鲁刚游文龙沈剑刚冯炽云朱建华
关键词:直肠结肠显微镜检查取材
无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GDU)无选择性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90例PGDU患者于住院首日全部无选择地采用胃肠减压、防治感染、抑酸、支持治疗、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非手术综合治疗。结果非手术治愈86例(95.6%),其中5例腹腔积液或脓肿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均未遗留相关并发症。中转手术急诊治疗3例(3.3%),另1例(1.1%)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肠外瘘非手术后择期手术治愈。结论非手术的现代综合治疗措施对绝大多数无严重并发症的PGDU行之有效,PGDU传统的手术治疗适应证应重新评估。
陈钢谭诗成鲁刚张冬辉朱立亚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穿孔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的价值
2008年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GDU)而行非手术治疗PCD患者,根据穿孔闭合的临床指标,住院期间选择不同时段采用胃镜检查。结果接受胃镜检查133例,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GDU)129例(97.0%),胃癌3例(2.3%),十二指肠憩室1例(0.8%)。受检者均无镜检相关并发症,确诊GDU者给了药物治疗,对6例穿孔病因有手术指征者实施了早期手术治疗。结论PGD非手术治疗后早期胃镜检查,对确诊PGD病因、及时针对性病因治疗及对非手术治疗穿孔愈合机制的研究均有价值。
陈钢郑昌京张冬辉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胃镜检查胃肿瘤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非手术闭合后早期病灶形态与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PDU)闭合早期的溃疡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患者302例,在住院期间达到穿孔闭合的临床指标后,通过早期胃镜观察穿孔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Du)的病灶形态变化。结果确诊穿孔病因为DU255例,胃镜下病灶形态除1例合并肠瘘外,均表现为特征性底部封闭的深凹陷溃疡,溃疡类型也随着治疗后与胃镜检查间隔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本组病例均无因胃镜检查而出现溃疡再穿孔或再现腹膜炎。结论以A1期为主的深凹陷溃疡是PDU非手术闭合后早期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而浆膜侧肠壁的封闭是溃疡穿孔闭合的最初形式。DU的穿孔高危性与下列因素相关:(1)位于球部前壁区域的单发DU。(2)对吻型多发DU。(3)溃疡直径≥1.1cm。非手术治疗达标后的早期胃镜检查是此类穿孔病因确诊的安全途径。
陈钢张冬辉郑昌京谭诗成鲁刚刘业星张剑宝李俊达黄群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非手术治疗
成年女性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保留与切断子宫圆韧带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女性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LIHR)中保留子宫圆韧带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6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40例(45侧)行腹腔镜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依术中切断子宫圆韧带与否随机分成2组进行同期对照研究,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3)个月。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2±15)min和(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复发及补片感染病例,引流量分别为(35±8)ml和(53±11)ml。血肿、浆液肿发生率分别为10.5%和22.2%,腹股沟神经感觉异常或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3%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阴唇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是0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HR术中保留子宫圆韧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仅延长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大阴唇水肿,对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和不孕等长期远期并发症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该术式值得推广。
张冬辉张剑宝庄哲宏刘业星梁智浩张朝军
关键词:疝修补术腹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