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 作品数:26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有效保障高校在线教学质量被引量:32
- 2020年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1]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蔓延,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通过网络视频教学等手段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2]。各高校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部署,积极搭建在线教学平台,力争将疫情对教学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为此,如何积极应对疫情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有效保障高校在线教学质量,值得高校、院系、教师和学生各方认真思考。
- 张雷生张坤
-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疫情防控教学质量网络视频教学教育主管部门
- 中国企业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吗?——基于不同贸易状态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问题,不应一概而论。
- 张坤侯维忠刘璐
- 关键词:生产率悖论新新贸易理论
- 汇率失衡的形成机制及其测度——基于双向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
- 2020年
- 汇率变动对一国宏观经济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对均衡汇率的测度、对真实汇率失衡的研究是国际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将一国的汇率失衡通过双向随机前沿模型构建的复合干扰项进行分解,得到一国汇率失衡的形成机制即本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双向影响机制,进而得到双向影响的净效应,从而对一国汇率失衡进行测度。本文选取G20国家为实证检验样本,以实际有效汇率为考察对象,对样本国家的汇率失衡进行测度,并依据金融危机的发生、经常账户平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样本进行划分并对子样本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论表明,一国的汇率失衡受贸易伙伴国的影响大于本国的影响,但是这一模式会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经常账户平衡的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
- 张坤刘璐
- 关键词:均衡汇率汇率失衡
- 高校治理结构与教师参与高校治理问题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近年来,治理问题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作为高校的主体,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教师参与高校治理是高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关键。首先,对高校治理的结构问题进行阐述,从政府与高校、社会与高校、高校内部三个方面阐述高校治理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师参与高校治理路径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在共享共治的治理观下,以治理理论为出发,分别从组织和制度两个层面对教师参与治理路径及有效性展开论述。教师参与高校治理表现出明显的有限有效性特征,这一特征体现了教师参与高校治理在实践层面的复杂性。
- 张坤张雷生
- 关键词:高校治理教师参与
- 信用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危机发生之根源——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被引量:2
- 2013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都先表现为金融危机,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此次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更是如此。关于危机发生原因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能够更本质地揭示出危机背后的根源。本文在解析《资本论》中关于货币、信用阐述的基础上,对信用的产生、经济形态关联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本论》中关于危机的论述揭示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及本质。
- 张坤
- 关键词:信用经济关联经济危机
-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与学院治理的再审视被引量:3
- 2022年
-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不再对建设高校进行身份区分,学科以及学科发展建设正式成为“双一流”的主导。文章对“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统一性的关系。文章认为,学科建设的微观实践就是院系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宏观设计就是大学的发展问题,学科建设的本质就是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的统一。从“大学办学院”到“学院办大学”改变了大学治理与学院治理之间的关系。文章还结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院的内涵重新进行阐释,并以此重新审视学院治理问题。
- 张坤
-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探析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采用Melitz等(2012)提出的动态Olley-Pakes生产率分解方法,运用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对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及其变动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在这一期间表现出快速增长,私人企业生产率增长幅度相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较高,在位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变化是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企业间资源的流动与重新配置因受到不同程度约束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本文认为,提升资源流动与重新配置的自由度将有利于推动今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增长。
- 张坤
- 关键词:生产率
- 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模式探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高校的天职就是育人,培养人才既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目标,也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动力。与此同时,"三全育人"作为新的思想政治育人理念,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对"三全育人"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分别对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模式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就"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涉及相关制度建设的建议。
- 张坤田仲金刘晋禹
- 关键词:三全育人
- 东亚新贸易模式的形成与转型——基于中国地位及作用的考察被引量:8
- 2013年
- 本文在分析东亚新贸易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此次东亚贸易转型的核心即为中国经济的转型。随后,本文运用传统简化的引力模型,从分产品的视角考察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按产品分类还是按行业分类,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市场提供能力随着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新三角贸易"格局下作为地区出口平台的结果;中国提供的最终产品市场以资本品市场为主,最终消费品的吸收能力仍较弱;未来,中国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将有赖于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能力的提升,而这又取决于中国国内最终消费规模的扩大。
- 张坤
- “弗里德曼假说”的再检验
- 2019年
- 弗里德曼的研究发现,弹性汇率制度有利于外部失衡的调整,被称为"弗里德曼"假说。选取85个经济体1980—201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研究结论支持这一假说。加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将样本分为经常账户盈余和赤字两组,通过分位数双重差分方法丰富了这一假说。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浮动汇率制度在危机前后对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方向及幅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浮动汇率制度对经常账户失衡程度不同的经济体的调整方向及幅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汇率浮动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而言,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
- 张坤刘璐
-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