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子非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溶栓后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出血
  • 2篇出血性
  • 2篇出血性转换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头痛
  • 1篇偏头痛
  • 1篇去骨
  • 1篇去骨瓣
  • 1篇去骨瓣减压
  • 1篇疗效

机构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4篇张子非
  • 3篇陈会生
  • 3篇李凤鹏
  • 3篇王而强
  • 3篇郝维军
  • 2篇周中和
  • 2篇韩雅玲
  • 1篇郑雪丹
  • 1篇何超
  • 1篇祝清勇
  • 1篇伊娜

传媒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去骨瓣减压与内科保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初步疗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n=53)与手术治疗组(n=16),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对存活者采用美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治疗组死亡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39.6%,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8±1.86 vs 13.21±2.05,P<0.05);手术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手术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争取尽早行手术治疗。
张子非郑雪丹韩雅玲陈会生
关键词:脑梗死药物治疗
慢性偏头痛和发作性偏头痛临床特点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慢性偏头痛(CM)和发作性偏头痛(E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CM患者和54例EM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CM组较EM组头痛严重程度减轻、头痛持续时间延长、头痛单侧性特点减少、头痛搏动性特点减少、恶心和(或)呕吐伴随症状减少、伴随睡眠障碍增多、过度使用止痛药物增多以及有头痛家族史增多(P <0.05或P<0.01).结论 CM和EM临床特点有所不同,提高对慢性偏头痛的认识,有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治.
李凤鹏王而强何超郝维军祝清勇张子非伊娜
关键词:慢性偏头痛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换(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48 h复查头CT,根据有无脑出血分为无HT组和HT组.对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脑白质疏松、年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舒张压和溶栓前血糖10项可能影响溶栓后HT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溶栓后HT发生率为16.28%,房颤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OR=15.50;95%CI:2.34,102.85;P =0.005).结论 对伴发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发生HT的风险增高.
李凤鹏周中和王而强张子非郝维军邢大江韩雅玲陈会生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出血性转换心房颤动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凤鹏陈会生周中和王而强张子非郝维军邢大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性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