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帅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悬移质
  • 2篇输移
  • 2篇渠灌区
  • 2篇泾惠渠灌区
  • 2篇浑水
  • 2篇灌区
  • 2篇灌渠
  • 2篇沉淀物
  • 1篇蓄滞洪
  • 1篇蓄滞洪区
  • 1篇引水
  • 1篇引水防沙
  • 1篇淤积
  • 1篇运行管理
  • 1篇滞洪
  • 1篇输沙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推移质
  • 1篇渠首枢纽
  • 1篇取水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张小帅
  • 4篇张耀哲
  • 1篇程祥龙
  • 1篇张芳芳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泾惠渠灌区浑水泥沙输移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对泾惠渠灌区2013年夏秋灌期干支斗渠浑水资料的实时取样分析,探究渠灌区渠系挟沙水流含沙量及泥沙级配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描述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颗粒的输移特征,旨在获得灌渠渠系内挟沙水流历经冲淤过程不同粒径悬沙沿程的垂向分布与输移规律,为渠灌区的运行及泥沙问题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灌区内进行的原型取样测流工作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干-支-斗渠线路上进行,观测分析了灌区渠系含沙量及不同粒径泥沙颗粒沿垂线分布的特征,验证分析了挟沙水流历经淤积过程含沙量分布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典型渠系线路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的沿程调整计算分析,表明不同粒径泥沙沿程的输移特征不同,各分组沙的冲淤特征并不都和全沙平均计算结果一致,其中级配曲线左端一定粒径范围(约>0.015 mm)的粗沙与全沙具有同冲同淤的规律。该研究可为泾惠渠灌区泥沙处理利用以及渠灌区浑水调控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张小帅张耀哲党永仁王博张芳芳
关键词:灌渠输移沉淀物泾惠渠灌区悬移质
基于MATLAB的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计算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一维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中的明显淤积过程,应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采用泾惠渠实测水沙资料进行了算例演示。结果表明: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模型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张小帅张耀哲
关键词:数学模型MATLAB淤积不平衡输沙非均匀沙悬移质
叶尔羌河中游渠首枢纽运行管理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叶尔羌河中游渠首枢纽建成运行以来在防洪安全及引水防沙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枢纽上游河势规划与河道整治范围、枢纽引水防沙运行所必须的辅助工程措施、枢纽运行方式的可操作性以及枢纽相关设施的设计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初步提出了维持叶尔羌河中游渠首枢纽安全持续运行的措施和途径,本文所持观点和得出的结论可为内陆河流域宽浅游荡型河流上修建闸堰结合型引水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吉永军张小帅
关键词:引水防沙运行管理
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计算方法分析
2013年
本文以对小滩坡蓄滞洪区新建铁路后所作的防洪评价计算为实例,介绍了蓄滞洪区启用时,新建铁路上下游两个蓄水单元间的水体交换即流量过程的计算分析方法。整个蓄滞洪区以新建铁路为界分为上、下游两个蓄水单元,铁路桥涵过流能力按宽顶堰计算,根据上下游蓄滞洪区水位一面积~库容关系,采用试算法计算蓄滞洪区洪水流量过程。计算得到了蓄滞洪区两种工况下的洪水流量过程,结果显示新建铁路对小滩坡蓄滞洪区的防洪能力影响甚微,蓄滞洪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蓄滞洪水的能力。本文对于小滩坡蓄滞洪区内修建铁路后的洪水演进过程的计算,方法简单实用,对于相似蓄滞洪区的防洪评价计算有一定参考价值。
程祥龙张耀哲张小帅
关键词:蓄滞洪区防洪评价洪水演进
泾惠渠灌区浑水泥沙输移特征
通过对泾惠渠灌区2013年夏秋灌期干支斗渠浑水资料的实时取样分析,探究渠灌区渠系挟沙水流含沙量及泥沙级配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描述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颗粒的输移特征,旨在获得灌渠渠系内挟沙水流历经冲淤过程不同粒径悬沙沿程的垂...
张小帅张耀哲党永仁王博张芳芳
关键词:灌渠输移沉淀物泾惠渠灌区悬移质
文献传递
某取水工程防沙设计及试验验证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为伊拉克萨拉哈丁燃油气电站选取最佳的取水口位置,并为取水工程进行防沙设计。试验在两个模型平台上进行,根据全河段变态模型试验各工况下的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的取水口位置;通过局部河段正态模型试验,确定取水口防沙具体细部设计,并对防沙效果进行验证。试验表明,取水口位置确定后,选择合理的侧向取水角,通过明渠口门处的一次性疏浚及两层次拦沙坎等防沙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推移质及悬移质进入取水明渠,并取得明渠口门前主河道"门前清"的效果。
张小帅张耀哲刘伟峰
关键词:取水口防沙推移质悬移质拦沙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