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遗传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定位的研究
- 孙慧敏郑建秋马志伟张晓红
- 构建一组已知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微卫星标记库,以遗传性白内障的探讨和防治。对每个已知致病基因所在位点选用3-5个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与GJA8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1q21.1)相连锁,进一步精细定位...
- 关键词: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
- 近视眼角膜上皮细胞EGFR、TGF-βRⅠ及IL-1RⅠ的表达
- 2003年
- 目的 :检测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转化生长因子 βⅠ型受体 (TGF -βRⅠ )和白细胞介素 1Ⅰ型受体 (IL -1RⅠ )的表达。方法 :将PRK术中获取的角膜上皮细胞制成细胞涂片 ,ABC法检测。结果 :EGFR、TGF -βRⅠ和IL -1RⅠ在全部标本表达 ,强度依次为EGFR >IL -1RⅠ >TGF -βRⅠ。结论 :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达此三种受体 ,推测PRK术后此三种受体参与角膜创面修复。
- 孙慧敏张晓红苑晓勇赵少贞
- 关键词:近视EGFR
- 肿瘤坏死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粘附移行作用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 α)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细胞外基质上的粘附移行作用 ,以及在此过程中整合素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借助细胞粘附实验和移行实验研究TNF α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细胞外基质上的粘附和移行 ,以及整合素抗体封闭后对细胞的影响。TNF α对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表达调节经免疫荧光染色后由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TNF α可以明显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在Ⅳ型胶原、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上的粘附移行。抗体封闭实验表明整合素 β1、α2、α3、α5亚基参与细胞的粘附 ,在细胞移行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α亚基而非 β亚基。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TNF α可上调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整合素的表达。结论 :胶原、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是晶状体囊的主要成分 ,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与晶状体囊膜成分的粘附移行 ,该作用的发挥至少部分通过TNF
- 张晓红孙慧敏陈桂彬苑晓勇袁佳琴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白内障
- 改进Trizol一步法提取人晶状体囊膜组织及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总RNA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改进传统一步法,尝试从人晶状体囊膜和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提取质量满意的总RNA。方法将人晶状体前囊膜和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一步法和改进法提取总RNA,通过测OD值、做变性胶电泳和RTPCR反应检测改进法是否可提高微量组织或细胞的RNA产量,并验证其纯度和完整性。结果相同标本量条件下,改进组RNA产量均高于标准组数倍;变性胶电泳28S∶18S=2∶1,各组RNA产物经RTPCR反应均可扩增出220bp的目的基因,而阴性对照反应均得到阴性结果,可认为是完整的未降解的无污染的RNA。结论改进一步法可成功地提取毫克级组织和104个细胞的总RNA,产物完整无降解并可用于下一步反应。
- 孙岩秀孙慧敏郭若琳张晓红袁佳琴
- 关键词:TRIZOL糖原晶状体上皮细胞
-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对体外培养的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经不同浓度TGF β作用后的增殖情况 ;以TUNEL技术研究TGF β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的变化。 结果 TGF β可显著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抑制率高达 35 %。原位凋亡测定显示TGF β作用 30min至 8h可明显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 ,阳性细胞核由边缘着色逐渐变为整个核均匀着色。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 β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诱导细胞凋亡。
- 张晓红李筱荣孙慧敏袁佳琴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凋亡
- 肿瘤坏死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表达的作用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原癌基因 fos,jun, myb, myc, ras等蛋白产物表达的作用。方法细胞经 10 U/ml 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酶标技术测定蛋白表达。结果经TNF-α作用后,几种原癌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 fos,jun,myb,ras在刺激1h后即达到顶峰,myc在刺激2h后达到顶峰,随后很快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细胞的阳性反应强度增加,细胞核内变化更为明显。结论TNF-α通过激活细胞内原癌基因的表达而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 张晓红李筱荣孙慧敏袁佳琴
-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原癌基因白内障
- 细胞粘附分子在眼部的作用被引量:5
- 1999年
- 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通过介导细胞的粘附作用参与组织发育、炎症反应、创伤修复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眼部疾病中也有粘附分子的参与。
- 张晓红孙慧敏袁佳琴
- 关键词:眼部疾病细胞粘附分子整合素
-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成分的测定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中的成分。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研究白内障术中取出的患者晶状体囊膜的成分。结果 Ⅳ型胶原、层粘蛋白阳性率为 10 0 % ,部分患者晶状体囊膜中有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存在。有些囊膜同时具有上述 4种成分。结论 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囊膜主要成分依然为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 ,但也会有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等成分存在。这些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能在白内障术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增殖中发挥作用。
- 张晓红张红汤欣季建孙慧敏
-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囊膜
-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对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综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激活过程,TGF-β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眼内不同细胞的分布。特别介绍了TGF-β对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
- 张晓红李筱荣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晶体上皮细胞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基因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探讨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术中撕取晶状体前囊36眼,其中单纯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0眼,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9眼,角膜移植供体眼及外伤性晶状体脱位7眼(正常对照)。3组晶状体囊膜分别提取总RNA,将合格的各组RNA样品做差异显示(DD-RT-PCR),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再将其分离、扩增、测序,最后选取与白内障形成密切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5)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各组RNA纯度达到要求,总RNA完整,经差异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比正常人组低表达的条带有5条,高表达条带15条。对6条明亮条带测序后,其中3个片段分别与IGFBP-5、LAMP-2及小核糖体蛋白10(rps10)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他3个片段均为新近克隆未知功能的基因或基因组序列。验证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IGFBP-5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1),而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LAMP-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结论IGFBP-5和LAMP-2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在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 张晓红孙慧敏孙岩秀袁佳琴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MRNA差异显示技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