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晶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儿童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 3篇癫痫
  • 3篇小儿
  • 3篇临床疗效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儿童癫痫
  • 3篇SCN1A
  • 2篇炎症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乌司他丁

机构

  • 18篇湖南省儿童医...

作者

  • 18篇张晶
  • 9篇何周康
  • 8篇赵昕
  • 4篇祝文兵
  • 4篇田静
  • 3篇杨智
  • 2篇方艳
  • 2篇彭芳玲
  • 2篇阳利龙
  • 2篇郭易苗
  • 2篇刘红艳
  • 2篇刘潇
  • 1篇陈鹏
  • 1篇罗丹
  • 1篇罗颂
  • 1篇吴攀
  • 1篇周小琳
  • 1篇唐莲
  • 1篇蒋志平
  • 1篇赵文娟

传媒

  • 7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师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南药学
  • 1篇肿瘤药学
  • 1篇2010北京...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腹泻持续时间显著较短,治疗4 d与治疗7 d后的大便次数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张晶刘潇郭易苗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
SCN1A基因多态性与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关系
目的:探讨SCN1A IVS5N+5 G>A对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200例儿童癫痫患者,为运用卡马西平治疗或卡马西平治疗无效转用其他AEDs的患儿。检测其SCN1A IVS5N+5基因型...
赵昕何周康张晶杨智
关键词:儿童癫痫卡马西平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
文献传递
我院2013年3183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对丙戊酸钠(VPA)治疗癫疒间病例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 183例次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疒间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1 763例次(55.39%)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μg/mL),〈50μg/mL者1 262例次(39.65%),〉100μg/mL者158例次(4.96%)。结论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个体化差异大,其抗癫疒间的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祝文兵阳利龙唐勇擘田静张晶
关键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治疗药物监测
支气管哮喘患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氨茶碱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分析其有效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3∶77),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73 nm,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部住院治疗且使用了氨茶碱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 L范围时,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75.56%。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临床用药时宜控制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 L范围,能确保临床疗效并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祝文兵唐勇擘张晶田静阳利龙何周康
关键词:氨茶碱血药浓度儿童支气管哮喘
阿奇霉素与丙种球蛋白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影响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临床症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CAP患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所有入组患儿均予抗炎、降温、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喘鸣、呼吸增快、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发生率及症状消失时间,评估并比较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入组前血清CRP、IL-6、TNF-α、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IL-6、TNF-α、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CAP患儿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状态,提升患儿临床疗效且安全。该治疗方案对小儿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赵昕唐莲张晶何彦瑶
关键词: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阿奇霉素丙种球蛋白临床症状
氯霉素氢化可的松滴耳液质量标准研究
2015年
目的:制定氯霉素氢化可的松滴耳液质量控制标准,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水-乙腈(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 nm,同时测定氯霉素和氢化可的松的含量。结果:氯霉素在0.051 0-0.203 8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氢化可的松在0.053 3-0.213 2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4%、98.77%,RSD分别为1.72%,1.37%%(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氯霉素氢化可的松滴耳液的质量控制。
祝文兵田静彭芳玲张晶刘红艳何周康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氯霉素滴耳液
SCN1A基因多态性与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SCN1A IVS5N+5 G>A对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的癫痫患儿10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癫痫患儿及健康儿童SCN1A IVS5N+5基因型,监测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分析不同基因型间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情况和拉莫三嗪治疗有效及无效患儿的SCN1A IVS5N+5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癫痫患儿中SCN1A IVS5N+5 G>A突变率为65.5%,高于健康儿童对照组的22.5%;拉莫三嗪治疗有效的患儿中AA突变频率为35.62%,远低于治疗无效患儿的5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莫三嗪治疗有效的患儿中,AA基因型患儿血药浓度及维持剂量均高于GG型及GA型,GG型患儿血药浓度及维持剂量最低。结论:SCN1A IVS5N+5 G>A基因多态性与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有关。
赵昕何周康张晶
关键词:癫痫拉莫三嗪SCN1A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患儿,给予头孢呋辛钠、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采取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症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性好。
张晶刘潇郭易苗
关键词:小儿肺炎溴己新头孢呋辛钠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我院住院部药房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儿科医院病区药房的应用。方法:介绍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工作模式、流程、制度及优缺点,统计实际差错率并给出解决措施。结果: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减少了药品污染和资源浪费,方便患儿用药。结论: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药品调配模式,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
蒋志平张晶杨智周小琳何周康
关键词:差错率药学服务
黄芪甲苷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轻棕榈酸诱导脂肪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棕榈酸诱导脂肪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T3-L1脂肪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100μmol·L^(-1))预孵育3T3-L1脂肪细胞4 h后,再用500μmol·L^(-1)的棕榈酸处理24 h。Real-time PCR测定炎症因子IL-6和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和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测定IκBα和p-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NF-κB的核转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棕榈酸可使脂肪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黄芪甲苷可缓解棕榈酸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免疫印迹检测发现黄芪甲苷降低IκBα表达,增加IκBα的磷酸化;免疫荧光发现黄芪甲苷可降低棕榈酸诱导的NF-κB核转位。结论黄芪甲苷可降低棕榈酸诱导脂肪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其机制与降低细胞内NF-κB的激活有关。
罗丹张晶赵文娟
关键词:黄芪甲苷棕榈酸脂肪细胞炎症因子NF-Κ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