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利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4篇骨髓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急性
  • 2篇血清瘦素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增生
  • 2篇沙利度胺
  • 2篇瘦素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类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淋巴瘤

机构

  • 14篇大连大学附属...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血液中...

作者

  • 14篇张永利
  • 10篇侯芸华
  • 4篇李宁宁
  • 4篇宋振岚
  • 4篇麦玉洁
  • 3篇应晓杨
  • 3篇刘璟瑶
  • 1篇侯云华
  • 1篇安万新
  • 1篇刘影
  • 1篇卢发强
  • 1篇康炜
  • 1篇张婷
  • 1篇王晓非
  • 1篇刘瑶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免疫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性肾炎患者,用LF20mg/d口服,疗程为3个月,同时设对照组12例继续用环磷酰胺(CTX)治疗,比较1个月和3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时LF组所有临床观察指标即有明显改善(P<0.05),而CTX组改善不明显.3个月时LF组在提高血红蛋白、降低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数方面与CTK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LF组治疗后ANA、抗dsDNA抗体转阴及补体升高明显(P<0.01),与CTX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毒副作用:LF组表现为-过性皮疹、轻度白细胞下降、脱发、瘙痒;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LF治疗狼疮性肾炎安全有效且物美价廉.
张永利侯芸华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来氟米特
血清瘦素水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的表达。方法AL患者25例(实验组),健康人25例(对照组),分别以放射免疫法测量AL患者治疗前血清LEP水平及健康人血清LEP水平。结果两组血清LEP水平分别为(19.6±3.48)μg/L和(32.89±6.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人为低。
张永利侯芸华宋振岚麦玉洁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瘦素细胞因子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抗血管新生治疗的部分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反应停)辅助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淋巴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实验组17例及对照组14例NH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的VEGF、NF-κB、MVD表达。结果两组病例的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分别为70.6%和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R患者随访6个月以后,实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3例复发;治疗后MVD、VEG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42.3±19.2)%vs(57.8±19.8)%,VEGF(21.3±5.4)%vs(31.7±5.8)%(P<0.05,P<0.01),NF-κ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可以维持NHL患者的持续缓解状态,减少复发;其通过降低NH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其MVD而抑制血管新生来达到此作用的。
侯芸华宋振岚张永利刘璟瑶
关键词:淋巴瘤血管核蛋白质类
降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剂量对慢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降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剂量对慢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thrombocytopenia)患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化疗引起的慢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10×10^9/L)为研究对象。其中位年龄为45岁[(32~68)岁]。将其按照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接受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1.1×10^11/m^2(体表面积)](n=40)和标准剂量组[2.2×10^11/m^2(体表面积)](n=40),每天检测记录疗效。根据wH0关于出血的四级分级标准,记录并分析超过二级的出血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其他内科疾病史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在80例接受至少1次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者中,WHO关于出血分级超过二级别的出血人数在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分别为60.0%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WHO关于出血分级为三、四级的输注不良反应率在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在整个病期内所输注血小板总量显著降低[(7.92±1.49)×10^11/m^2(体表面积)VS.(12.06±1.79)×10^11/m^2(体表面积)],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输注次数降低[(5.8土1.2)次VS.(4.3±1.0)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降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剂量,对慢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输血后出血风险无显著影响,并可使血小板输注总量显著降低。
卢发强安万新康炜张永利
关键词:血小板出血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63例处于活动期的SLE的血清ANCA,并分析ANCA与SLE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用IIF方法检测时ANCA在SLE的阳性率25.4%,全部是核周型AN-CA(p-ANCA)。用ELISA方法检测靶抗原,乳铁蛋白Lactofertin(LF)为主要的靶抗原。ANCA在SLE合并皮肤血管炎或肾脏受累、病情活动及抗ds-DNA抗体阳性时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ANCA可能参与了SLE血管炎的发病过程。
应晓杨张永利
可溶性补体受体2在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补体受体2(sCR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可溶性补体受体2的浓度,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pSS患者sCR2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均<0.01),sCR2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特别是PSS患者中抗体阳性组血清sCR2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pSS患者血清sCR2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G及血沉存在明显负相关。结论:pSS患者血清sCR2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免疫球蛋白IgG及血沉存在明显负相关,提示sCR2可能参与pSS的发病过程。
李宁宁张永利王晓非侯云华应晓杨王晨辰张婷刘影王芳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维甲酸、达那唑、罗钙全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2006年
侯芸华张永利刘瑶
关键词:MDS-RA维甲酸达那唑罗钙全
老年急性低增生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的初探
2005年
张永利侯芸华刘璟瑶
关键词:老年化疗阿糖胞苷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1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淋巴瘤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8例淋巴瘤患者及(试验组)27例淋巴结炎患者对照组淋巴结组织中的HIF-1α、VEGF、MVD表达.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MVD、VEGF、HIF-1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是(57.2±10.7)%比(38.3±11.2)%、(38.5±6.6)%比(21.3±6.3)%、(39.2±4.5)%比(24.5±4.8)%,均P<0.05].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淋巴结中HIF-1α、VEGF、MVD水平均较淋巴结炎患者增高,HIF-1α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水平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侯芸华张永利麦玉洁李宁宁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活检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应用骨髓活检和涂片相结合,对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进行骨髓切片和涂片结果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形态学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收集恶性血液病病例82例,一步法抽吸骨髓,常规方法涂片染色,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参照2001年WHO分型标准。结果骨髓活检和涂片相结合,在诊断骨髓纤维化、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对于淋巴瘤骨髓受累的病例,骨髓活检更容易找到特征性的淋巴瘤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活检切片是体内肿瘤负荷更敏感的指标;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判断急变及急性白血病判断缓解后复发,骨髓活检常能进行较好的监测。结论骨髓活检和穿刺涂片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应晓杨张永利
关键词:骨髓活检骨髓涂片恶性血液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