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红

作品数:70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6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6篇学成
  • 26篇化学成分
  • 13篇三萜
  • 13篇肿瘤
  • 12篇抗肿瘤
  • 11篇药物
  • 11篇细胞
  • 11篇化合物
  • 11篇化学成分研究
  • 10篇活性
  • 8篇红树
  • 8篇二萜
  • 7篇植物
  • 7篇肿瘤药
  • 7篇肿瘤药物
  • 7篇抗肿瘤药
  • 7篇抗肿瘤药物
  • 7篇黄酮
  • 7篇红树林
  • 6篇肿瘤细胞

机构

  • 5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6篇兰州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泉州医学高等...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福建卫生职业...

作者

  • 70篇张永红
  • 11篇谢捷明
  • 9篇汪汉卿
  • 9篇马新华
  • 8篇张磊
  • 8篇王菲
  • 8篇陈永胜
  • 7篇林小燕
  • 7篇李鹏
  • 7篇王志彪
  • 5篇周芳
  • 4篇吴丽平
  • 4篇程东亮
  • 3篇钟林静
  • 3篇张婉春
  • 3篇芦志刚
  • 3篇李光文
  • 3篇陈革林
  • 3篇翁绳美
  • 3篇王玮

传媒

  • 7篇海峡药学
  • 5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国海洋药物
  • 4篇中药材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草药
  • 2篇Journa...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Acta B...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戟天根两种提取物对微波损伤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巴戟天根不同浓度提取物对微波损伤的雄性SD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先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辐射组,辐射后再将辐射组分为辐射模型组,巴戟天根水提物治疗组和巴戟天根醇提物治疗组,每组10只。辐射组应用微波信号发生器(900 HZ 1.0 W),功率密度为218μm/cm2,12 h/d,持续辐射2周。治疗组在辐射后分别给予巴戟天根水提物和巴戟天根醇提物20 g/(kg.d)持续灌胃2周。观察各组大鼠生长发育,扑捉潜伏期(CIP)和扑捉次数(CT),睾丸和附睾指数及精子形态学的差异,精子浓度、精子畸形率以及血清睾酮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69.50±36.07)g]相比,辐射模型组[(254.77±20.38)g]大鼠体重稍降低,CIP延长及CT减少(P<0.05),精子浓度[(87.717±12.365)×106/ml]降低及精子畸形率[(0.126±0.100)×106/ml]明显升高(P<0.05);睾丸和附睾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改变,睾丸指数降低,血清睾酮水平无明显变化。两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体重显著下降(P<0.05),血清睾酮的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辐射模型组相比CT增加、CIP缩短、精子浓度显著升高、畸形率显著下降、血清睾酮的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睾丸的病理性损伤显著修复,附睾管内除见大量精子外,还可见大量脱落的细胞。结论:巴戟天根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均可促进微波辐射损伤的生殖器官的修复以及精子的生成。
王凤娟王玮李容宋斌张永红周义湘
关键词:微波辐射巴戟天附睾血清睾酮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为15-羟基-2-氧-愈创木-3-烯-1α,5α,6β,7α,10α,11β氢-12,6-内酯(15-hydroxy-2-oxo...
张永红谢捷明陈永胜
三花莸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张永红陈革林陈崇宏彭丽彰汪汉卿
关键词:化学成分研究马鞭草科解表散寒外感头痛正丁醇脑苷
厦门老鼠簕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探究厦门老鼠簕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观察厦门老鼠簕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的小鼠体内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厦门老鼠簕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厦门老鼠簕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康艺巧吴莺冯是标杨娜娜罗犇马新华张永红
关键词:抗炎镇痛
灌木亚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甘肃产灌木亚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0.49%,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这两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42.39%和27.09%。含量居前三位的成分分别是1,7,7-三甲基-双环庚-2-酮(12.83%),桉叶油素(9.94%)和十氢-α,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萘(6.46%)。
张永红魏小宁李光文罗红斌汪汉卿
关键词:挥发油
一种畲药十二时辰的提取物FrB4及其制备方法和运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畲药十二时辰的提取物FrB4及其制备方法和运用。提取物FrB4采用以下方法制得:以畲药十二时辰为原料,利用极性溶剂对畲药十二时辰进行浸渍提取,接着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及正丁醇萃取,得总皂苷提取物,之后总...
张永红孙凯慧马新华张海涛杨娜娜
文献传递
大叶福王草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大叶福王草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溶剂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大叶福王草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脂溶性总成分74.84%,主要为萜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亚油酸含量占14.73%。结论大叶福王草脂溶性化学成分中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亚油酸含量最高。
张永红张婉春李鹏黄维英庄君享
关键词:菊科倍半萜类气相色谱-质谱法
2株海洋来源真菌共培养产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2株海洋来源真菌Stachybotrys sp.3A00409与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MXH-17的共培养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2株真菌共培养发酵产物的差异部分进行靶向化学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初步评价其细胞毒和抑菌活性。结果以大米静置共培养作为目标培养模式进行大量发酵,经过目标化合物靶向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二聚萘并-ɣ-吡喃酮类化合物Asperpyrone A(1)、Fonsecinone A(2)、Asperpyrone C(3)、Aurasperone A(4)、Dianhydro-aurasperone C(5)和异色酮类化合物(7S,8S)-sclerotinin A(6)。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现出弱的抑菌活性,MIC为39.7μmol/L。结论共培养刺激微生物代谢产物产生是提高微生物化学多样性的潜在有力工具,本研究从海洋来源真菌Stachybotrys sp.3A00409与Aspergillus sclerotiorum MXH-17的共培养产物中分离得到了单菌培养中未发现过的5个二聚萘并-ɣ-吡喃酮类和1个异色酮类化合物。
马新华杨娜娜陈凤冯是标钟添华骆祝华邵宗泽张永红
关键词:海洋真菌抑菌活性
弯茎还阳参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弯茎还阳参Crepis flexuos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弯茎还阳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friedelin,1),α-香树素(α-amyrin,2),β-香树素(β-amyrin,3),α-香树素乙酸脂(α-amyrin acetate,4),β-香树素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软脂酸(pal mitic acid,9)和正三十烷烃(triacontane,10)。结论从弯茎还阳参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0,其中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还阳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林小燕张婉春石冬梅陆真真张永红
关键词:菊科中药化学成分三萜光谱分析
祁州漏芦中一个新的三萜皂甙(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从祁州漏芦 (Rhaponticumuniflorum (L .)DC .)的根中分离得到 6个三萜皂甙 ( 1~ 6 ) ,其中化合物 3为一新的三萜皂甙 ,命名为unifloroside,其结构经 1D ,2D_NMR及化学方法鉴定为 3_O_α_L_arabinopyranosyl_urs_9( 11) ,12_dien_2 8_oicacidβ_D_glucopyranosylester。
张永红芦志刚李新圃汪汉卿
关键词:菊科三萜皂甙中药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