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泰明

作品数:26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基因
  • 10篇淋巴
  • 9篇蛋白
  • 9篇免疫
  • 8篇乳腺
  • 8篇肿瘤
  • 8篇淋巴瘤
  • 7篇乳腺癌
  • 7篇组织化学
  • 7篇腺癌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糖蛋白
  • 5篇细胞
  • 4篇恶性
  • 4篇恶性淋巴瘤
  • 4篇癌基因
  • 4篇P-糖蛋白
  • 4篇P53
  • 3篇凋亡

机构

  • 2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陕西省肿瘤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张泰明
  • 22篇许良中
  • 15篇朱伟萍
  • 10篇金爱萍
  • 6篇李小妹
  • 5篇朱雄增
  • 5篇何开玲
  • 4篇罗建民
  • 3篇韩军
  • 3篇胡筱娟
  • 3篇周晓燕
  • 2篇朱伟萍
  • 2篇杨文涛
  • 2篇许良中
  • 2篇金爱萍
  • 2篇李小妹
  • 2篇田晓峰
  • 1篇施宗高
  • 1篇杨文涛
  • 1篇孔今诚

传媒

  • 9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肿瘤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陕西肿瘤医学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瘤凋亡调节基因bcl x 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凋亡调节基因bclx 在淋巴瘤细胞凋亡调控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 例新鲜标本和109 例存档蜡块( 均包括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T、B常见类型淋巴瘤)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和免疫组化枸橼酸微波ABC法分别观察bclxmRNA 和其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RT- PCR 显示30 例新鲜标本中均有bclx 的转录,其中29 例可见bclxl 条带,13 例出现bclxs 条带,bclxl 的强度均强于bclxs。免疫组化显示109 例中97 例bclx阳性,呈胞质内细颗粒状,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bclx 呈弱阳性,主要为滤泡中心及滤泡间区细胞阳性,而套细胞为阴性;淋巴瘤细胞常为弥漫强阳性,各类型淋巴瘤染色分数显著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 0.05) ,但各类型淋巴瘤间染色分数和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 bclx 在淋巴瘤中呈活跃转录及蛋白高表达,主要以抑制细胞凋亡的bclxl 形式存在。bclx 的蛋白表达特征可能对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周晓燕许良中何开玲朱雄增朱伟萍张泰明
关键词:淋巴瘤MRNA免疫组织化学BCL-X
c-neu、c-myc与P53癌基因蛋白在人结、直肠癌中的共同表达被引量:2
1993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103例结、直肠癌的c-neu、c-myc和P53癌基因蛋白的共同表达。103例中c-neu强阳性为42.7%,c-myc为39.8%,P53为13.5%。前两者之间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表明这两个癌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在103例中,14例的P53是与c-neu或c-myc共同表达的,无一例P53单独表达阳性。P53与c-neu,P53与c-myc的阳性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上差别(P<0.01)。
许良中汪桂毓黄殿成胡筱娟张泰明罗建民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癌基因蛋白P53
用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IgH基因重排被引量:7
1999年
用PCR方法检测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正在成为B细胞淋巴瘤基因诊断的有效手段。与Southern分析法相比,前者有明显的优点:快速简便,标本用量少并可用于石蜡切片,无放射性危害等。PCR所用引物是辨认IgH基因可变区(V)和连接区(J)中存在的相对保守...
田晓峰许良中朱伟萍张泰明李小妹金爱萍何开玲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基因重排
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
1997年
观察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用TUNEL法检测调亡细胞,观察其特征,以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凋亡细胞数作为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用枸椽酸-微波-ABC法检测PCNA表达并以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作为增殖指数(PCNAindex,PI)。结果:与反应性增生相比,在大多数淋巴瘤类型中AI显著减小,PI显著增大,而AI/PI在所有淋巴瘤类型中均显著减小。结论:所用检测方法客观而敏感;细胞凋亡减少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小淋巴细胞性、滤泡性、弥漫小裂细胞性淋巴瘤发生的主要原因;AI/PI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参数。
周晓燕许良中朱伟萍金爱萍李小妹张泰明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
203例肺癌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癌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5
1994年
203例肺癌中(鳞癌110例,腺癌63例,小细胞癌11例,鳞腺癌7例,肺泡腺癌6例,类癌3例,粘液细胞癌3例)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占50.25%,Pan-ras阳性占41.87%,P53阳性为35.47%。EGFR和P53同时表达占的24.63%。c-erbB-2阳性者在110例鳞癌中为22.73%,而在63例腺癌中为52.38%,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P53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有关,P53阴性的发生远处转移危险性为P53阳性的2.35倍(P=0.007)。
许良中朱雄增蒋国梁杜豫朱伟萍张泰明金爱萍
关键词: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肺肿瘤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意义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关系。方法 用建立在多聚酶链反应(PCR) 基础上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 ,对88 例乳腺癌和16 例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88 例乳腺癌中,75 例(852% ) 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其中3 例导管内癌端粒酶均为阳性) ,而在16 例乳腺良性疾病中仅2 例(125% ) 端粒酶阳性,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01)。此外,端粒酶活性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932% ) 中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者(773 % ,P<005) 。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发生的早期指标。
杨文涛许良中张泰明朱伟萍李小妹金爱萍何开玲
关键词:乳腺癌端粒酶病理学TRAP
PCR检测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13
1999年
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是当今肿瘤病理学上最感棘手的问题。除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外,分子水平的诊断已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ML中出现克隆性的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已为大家所熟悉,并被用于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基因重排经典的检测方法...
田晓峰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张泰明李小妹金爱萍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
乳腺癌nm23-H_1等位基因缺失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34例乳腺癌以及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等位基因缺失情况,分析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缺失与肿瘤大小,发病年龄,雌激素受体状况以及腋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肿瘤大小.发病年龄以及雌激素受体状况无关.而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关系十分密切.有转移病例nm23-H1等位基因缺失的百分率为333%(7/21).无转移病例等位基因缺失的百分率为77%(1/13),两组病例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nm23-H1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张丽萍袁建达张泰明许良中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转移等位基因缺失淋巴结转移
P-糖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99年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P糖蛋白(Pgp)的关系,以及复发肺癌与化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肺癌标本中的Pgp表达水平。 结果 51例肺癌组织中有20例Pgp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92%。Pgp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而在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之间,有显著差异,但与吸烟史长、短无关。29例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与Pgp表达无关。15例复发肺癌患者接受联合化疗,Pgp阳性病例疗效较阴性者为差。 结论 Pgp表达与肺癌患者吸烟史有关;
韩军许良中朱雄增高浩荣张泰明
关键词:肺肿瘤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乳癌组织中癌胚抗原与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被引量:1
1989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93例乳癌的癌胚抗原(CEA)及雌激素受体(ER)。其中53例CEA阳性,45例ER阳性。93例中23例为CEA(+),ER(+);18例为CEA(-),ER(-);30例为CEA(+)、ER(-);22例为CEA(-)、ER(+)。CEA与ER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的转移无关。在ER阴性的48例中,CEA阳性者30例、阴性者18例,两者有明显的差别(p<0.05)。乳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 A与ER可能对预告预后是有用的。
许良中胡筱娟张泰明罗建民金爱萍
关键词:乳腺癌癌胚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