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肝炎
  • 22篇肝硬化
  • 18篇慢性
  • 15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12篇疗效
  • 12篇慢性乙型
  • 11篇预后
  • 10篇代偿
  • 9篇重型
  • 9篇重型肝炎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失代偿
  • 7篇失代偿期
  • 6篇脂肪
  • 5篇影响因素
  • 5篇脂肪性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非酒精性

机构

  • 40篇湖北医药学院
  • 26篇郧阳医学院附...
  • 22篇十堰市妇幼保...
  • 2篇房县人民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作者

  • 67篇张薇薇
  • 56篇占国清
  • 50篇谭华炳
  • 42篇李儒贵
  • 28篇李芳
  • 22篇袁学华
  • 20篇李刚
  • 17篇胡波
  • 12篇朱琳
  • 12篇李金科
  • 12篇杜卫星
  • 8篇郭鹏
  • 7篇谢杏榕
  • 7篇陈秀兰
  • 6篇刘翔
  • 5篇郑三菊
  • 4篇陈光治
  • 2篇江山
  • 2篇田方圆
  • 2篇邓文钦

传媒

  • 15篇临床消化病杂...
  • 13篇临床肝胆病杂...
  • 6篇实用肝脏病杂...
  • 4篇湖北医药学院...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陕西中医
  • 2篇西部医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4篇2011
  • 15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的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 C)及β2微球蛋白(β2-M)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患妊娠期糖尿病待产妇患者85例,根据其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被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5例)、微量蛋白尿组(3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20例),选取同期来院待产的健康孕妇3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间24 h尿蛋白量,血清RBP和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Cys C和β2-M]水平,血清RBP,Cys C,β2-M单项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24 h尿蛋白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91~16.33,均P<0.01),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8~16.94,均P<0.01);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的BUN,Scr,CysC,β2-M,R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t=3.68~18.54,均P<0.01),微量蛋白尿组与大量蛋白尿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0~10.87,均P<0.01);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血清.RBP,Cys C,β2-M单项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x^2=20.27~38.57,均P<0.01),微量蛋白尿组与大量蛋白尿组间上述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93,均P>0.05);同组3项指标的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x^2=3.97~6.65,P<0.05或P<0.01)。结论血清RBP,Cys C及β2-M的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指标。
袁学华张薇薇李权伦柯盈月王字卉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Β2微球蛋白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196例肝硬化并U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病例的出血病因、既往出血史、24h内再出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常规(PLT、Hb)、重要生化指标(TBIL、ALB、Cr)及凝血相关指标(PT、TT、aPTT)等因素。结果 死亡组出血原因中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生存组,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发生率低于生存组(P<0.01);两组在上述其他观察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出血病因、既往出血史、24h内再出血、肝功能分级、并发症、重要生化指标(PLT、Hb、TBIL、ALB、Cr)及凝血因子水平均影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转归,可作为评价此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占国清郑三菊李儒贵张薇薇谭华炳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影响因素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疗效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前ALT、HBV DNA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规则用药、HBeAg性质及HBV YMDD变异等因素。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失败96例,成功1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ALT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HBeAg阳性患者治疗中阴转和血清转换率低(P<0.01),治疗前HBV DNA水平和HBV YMDD变异率高,患者不规则用药(P<0.01),两组在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T、HBV DNA基线水平,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用药规则,HBV YMDD变异及治疗后HBeAg性质改变均是影响拉米夫定治疗CHB疗效的相关因素。
占国清郑三菊朱琳张薇薇李刚杜卫星
关键词:拉米夫定疗效
舒肝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舒肝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4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给予舒肝宁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合酚妥拉明10 mg加入葡萄糖2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21.434)。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舒肝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张薇薇袁学华谭华炳占国清谢查榕李金科
关键词:舒肝宁酚妥拉明高胆红素血症
替比夫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30例,静点茵栀黄注射液。两组均予以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TBil(血清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在TBil降低的程度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治疗组在升高PTA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6周临床总有效率达70%。治疗组在HBVDNA定量下降≥1log10copies/m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TBil降低、PTA值升高、HBVDNA定量下降有较好疗效。
张薇薇袁学华谭华炳占国清李儒贵杜卫星
关键词:酚妥拉明重型肝炎治疗学
抗病毒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肝后中晚期肝癌的作用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抗病毒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肝后中晚期肝癌的作用。方法 60例HBVDNA阳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抗HBV,比较两组治疗1月和3月后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DNA水平,治疗3月后实体瘤缩小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生存期。结果治疗后1月、3月治疗组ALT、TBil、HBVDNA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治疗后3月AST、AFP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ALB较对照组升高(P<0.05),Child-Pugh分级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治疗后3月两组实体瘤缩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对TACE治疗的乙肝后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占国清谭华炳朱琳李儒贵张薇薇胡波杜卫星
关键词:拉米夫定抗病毒药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Child-Turcotte-Pugh(CTP)和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65例具有完整住院资料和随访结果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人院后首次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并了解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的能力。结果 3个月内有58例死亡。死亡组MELD、MELD-Na、CTP及CrCTP分值(分别为22.15±5.67、31.45±8.50、11.60±2.70、12.72±2.54)均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2.35±3.56、17.24±4.75、8.73±2.35、9.05±2.50)(P<0.01),两组在MELD分值和CTP分级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CTP及CrCTP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868、0.758、0.794,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评分(P<0.05),MELD与MELD-Na、CrCT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CTP及CrCTP模型均可有效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预后;MELD评估患者短期预后价值优于CTP;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即CrCTP评分可以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力。
占国清谭华炳李芳李儒贵张薇薇李金科
关键词:肝硬化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
三种抗病毒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8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单药替比夫定(Ld T)组(29例)、单药恩替卡韦(ETV)组(30例)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LAM+ADV)组(26例)。抗病毒治疗96周以上,比较3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12、24、96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和乙肝病毒DNA(HBV DNA)转阴率,治疗后96周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及转换率、HBV耐药率及Child-Pugh分级变化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96周以上的抗病毒治疗。3组治疗后第12周、24周及96周ALT复常率差异和HBV DNA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96周Ld T组HBe Ag转阴率为42.9%,高于ETV组的22.7%和LAM+ADV组的20.0%,Ld T组HBe Ag血清转换率为28.6%,也高于ETV组的13.6%和LAM+ADV组的15.0%,但3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分级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抗病毒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患者HBV DNA复制和改善肝功能,Ld T组在HBe Ag转阴率和转换率上可能优于另两组,3组其他临床疗效相当。
占国清李芳李儒贵刘翔郭鹏张薇薇谭华炳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疗效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磷腺苷、辅酶A、肌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8,P<0.05)。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4、2.071、3.234,P值均小于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袁学华张薇薇陈秀兰陈光治田方圆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分析135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前后体温、腹部症状和体征、血常规、腹水白细胞及多核细胞数变化、腹水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82.2%患者有发热,90.4%有腹部症状,88.9%有中等以上腹水7,0.4%有顽固性腹水;21.5%外周血白细胞数≥10.0×109/L,63.7%中性粒细胞>0.7;45.2%腹水白细胞数>0.5×109/L,57.8%多核细胞>0.5;25.4%(30/118)细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5例(83.3%),革兰氏阳性菌5例(16.7%),检测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大部分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治愈40例(29.63%),好转48例(35.56%),无效、恶化或自动出院47例(34.81%),其中死亡15例。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除应尽早行腹水培养外,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腹水常规检查等综合分析,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占国清谭华炳李儒贵张薇薇胡波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革兰阴性菌感染药物耐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