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青 作品数:9 被引量:19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市普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ASPECTS评价影响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影响头颅CT灌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例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在天坛医院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使用Alberta Stroke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量表对手术前后头颅CT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名入选者术前TTP与对侧比均明显延长,术后所有患者TTP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TTP术前ASPECTS评分为(2.32±1.31)分,术后ASPECT评分为(8.28±1.65)分,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术前ASPECT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5.78)。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改善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只有是否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3),术前罪犯血管狭窄率与CT灌注ASPECT评分改善程度正相关(r=1.137,P=0.001)。结论:TTP是评价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的一种敏感方法,使用ASPECT量表可以对手术前后的头颅TTP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对于狭窄严重或缺乏良好侧支循环的患者支架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 曲辉 张长青 董可辉关键词:脑动脉疾病 CT灌注 达峰时间 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2006年 张长青 方向华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生物学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比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72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次静脉滴注,2次/d。2组均未用溶栓、降纤、抗凝药物及其它神经保护剂,14d为1个疗程。分别评价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较对照组差,但是14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给予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治疗可促进急性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郑静维 张长青 路娟关键词: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自由基 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或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SDS)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X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 刘宏军 方向华 张长青 王蔚华 张新卿关键词:脑梗死 患病率 卒中部位 文献传递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54 2009年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 I:1.17-5.03)。结论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张长青 方向华 刘宏军 王蔚华 张新卿 李宁燕关键词:脑梗死 患病率 卒中部位 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被引量:97 2006年 张长青 方向华关键词:流行病学 躯体功能障碍 高死亡率 PSD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1 2007年 由于卒中后抑郁加剧卒中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侵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肢体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使死亡率增加。因此,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卒中后抑郁患病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对医治和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因素。方法:对社区2003.1—2005.7发生脑卒中的28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进行跟踪调查,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卒中次数、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等登记。 李淑婷 刘宏军 方向华 张长青 陈彪关键词:抗抑郁药物 脑卒中 发病率 缺血 神经功能 平均年龄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被引量:3 2006年 张长青 方向华关键词:躯体功能障碍 PSD 主要疾病 死亡顺位 2003—2004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市选择约10万人口的自然人群,登记2003年1月—2004年12月该社区所有新发或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卒中患者PSD患病情况。共登记380例卒中患者,其中276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有完整资料,平均年龄(67.5±8.2)岁,卒中病程中位数为11.5个月。结果PSD总患病率为65.2%(180/276),其中轻、中、重度PSD分别占45.0%、47.2%和7.8%。卒中后6个月内、6~18个月、18个月以上的PSD患病率分别是66.2%、60.2%和73.9%,卒中后6个月内重度PSD患病率最高,达12.3%。PSD患病与左利手、在区县级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依赖、认知功能异常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卒中病程、卒中发作次数、高血压或心脏病史无显著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仅左利手与PSD患病相关。结论60%以上的社区卒中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PSD,PSD与在区县级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认知功能异常、左利手相关。对于有以上相关因素的卒中患者,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张长青 方向华 刘宏军 李淑婷 李宁燕 郑颖 汤哲关键词:卒中 抑郁 流行病学因素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