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飚

作品数:11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术
  • 3篇系膜
  • 3篇肠系膜
  • 2篇动脉栓塞
  • 2篇栓塞
  • 2篇下肢
  • 2篇下肢动脉
  • 2篇下肢动脉栓塞
  • 2篇急性下肢
  • 2篇急性下肢动脉
  • 2篇急性下肢动脉...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固醇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张飚
  • 7篇强金伟
  • 5篇廖治河
  • 5篇李若坤
  • 3篇李新
  • 3篇贺成
  • 3篇叶宣光
  • 2篇纪昌学
  • 2篇袁海滨
  • 2篇冯琴
  • 2篇鞠帅
  • 1篇孙荣勋
  • 1篇李翔
  • 1篇任伟民
  • 1篇吉学生
  • 1篇章勇
  • 1篇尹望平
  • 1篇桂柯科
  • 1篇陈财忠
  • 1篇蒋春梅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TMR体层血管造影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3T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评判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压迫,并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结果:症状侧血管压迫者52例,非症状侧血管压迫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TA显示的神经血管接触52例中,术中49例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MRTA显示无接触的8例中有4例发现血管压迫或接触。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57.1%、88.3%、94.2%和50%。结论:MRTA可以准确显示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张飚李新李若坤强金伟廖治河蒋春梅饶圣祥陈财忠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肛周脓肿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5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和MRI影像学资料。按以下步骤进行MRI检查:横断面T1WI,横断面、冠状面和(或)矢状面T2WI抑脂序列平扫,横断面、冠状面和(或)矢状面增强扫描。分析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和增强特征。结果50例患者通过MRI共检出51个脓肿病灶.脓肿在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抑脂脓腔呈明显高信号。增强见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肿最大径(3.4±1.7)cm,脓腔最大径(2.7±1.7)cm。脓肿呈类圆形26个,长圆形18个,新月形7个:脓腔单房41个,多房10个。脓肿位于肛提肌下方、括约肌间沟上方23例.位于括约肌间沟下方3例.跨肛提肌及括约肌间沟1例,跨肛提肌7例,跨括约肌间沟16例,肛提肌上方1例。结论MRI能无创、方便、准确地诊断肛周脓肿,清晰显示脓肿与肛管结构的解剖关系。
李翔强金伟贺成吉学生张飚
关键词:肛周脓肿磁共振成像
肠系膜静脉结扎致急性肠缺血的多层螺旋CT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MSCT显示肠系膜静脉结扎致急性肠缺血的早期征象及其动态演化规律。方法12只巴马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术后6、12、18h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9只猪剖腹结扎肠系膜上静脉(SMV)主干远端空肠、回肠和回结肠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和18h采用MSCT行乎扫和增强后动脉、静脉和延迟期扫描。对照组3只猪仅剖腹分离暴露SMV,并于上述时间点进行扫描,比较手术前后肠系膜血管、肠道、腹腔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9只实验组猪均显示急性肠缺血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缺血进行性加重。CTA可准确显示SMV主干、大属支及其远端小分支直至肠壁边缘的直小静脉,显示SMV分支各结扎点。静脉堵塞性肠缺血的早期CTA改变为肠系膜上动脉痉挛、充盈欠佳、显影延迟和延长;SMV显影淡、延迟;肠壁增厚,系膜水肿,腹水,肠壁强化高于正常;随时间推移,出现肠壁变薄,肠腔扩张、积液,系膜水肿,腹水加重,肠壁强化减弱。结论CTA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解剖、堵塞的静脉、早期肠缺血改变及其动态演化规律,于病变早期可靠地诊断静脉堵塞性肠缺血。
强金伟李若坤冯晓源冯琴张飚孙荣勋章勇叶宣光
关键词:缺血肠系膜静脉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imb arterial embolism,A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AE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经皮穿刺下肢动脉造影,明确栓塞部位和范围后,行大腔导管吸栓术并反复数次,术后造影评估血流通畅程度,术毕留置导管溶栓。结果:32例患者经大腔导管吸栓术后,均顺利开通栓塞动脉,有14例患者吸栓后因细小栓子脱落引起远端血管栓塞,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2例未能开通,但侧支循环较前明显增多。随访(20±5)月,27例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4例栓塞侧足部皮肤苍白、皮温低、末梢血运差,1例行截肢治疗。结论: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AE,能够快速清除血栓、恢复血流,临床效果好。
纪昌学鞠帅张飚
关键词:栓塞胆固醇下肢血管造影术
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分析其特点。[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2、3、L3、4椎间隙。A组为纤维环穿刺组,采用16号针头穿刺,B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4、6、8周通过MR 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髓核变性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纤维环穿刺组髓核信号强度在术后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髓核面积逐渐缩小,椎间隙高度也逐步下降,从术后4周开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进展,纤维环穿刺组髓核内细胞含量逐渐减少。[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桂柯科尹望平张飚李新叶宣光任伟民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猪肠系膜上动脉的MS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2010年
目的:评价猪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可行性及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方法:24只巴马猪行MSCTA及DSA检查,12只DSA检查结束后行SMA二级分支栓塞。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别。以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A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结果: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解剖特征,VR及MIP图像均可显示血管主干及一级大分支,19例可显示二级分支,TSMIP可显示末端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显示栓子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5.3%、94.5%、91.9%、100%。结论:MSCTA可以较为准确的显示猪肠系膜上动脉三维解剖学解剖特征及病变,有助于肠缺血等动物模型制作及介入实验研究。
李若坤强金伟贺成廖治河冯琴张飚袁海滨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术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比Forgarty导管取栓术和导管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6例接受For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32例接受吸栓术(吸栓组)。两组术后均给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58例患肢均恢复血流,保肢率96.5%(56/58),围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术后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8~24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garty导管取栓术和血栓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疗效相似。血栓吸栓术有更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纪昌学鞠帅张飚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疗效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而后行螺旋CT横断面扫描以及SSD和MPR重建。螺旋CT的扫描参数为层厚2~5mm,床速3~5mm,重建间距1.5~3mm。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或MPR明确地显示了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为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贺成强金伟廖治河张飚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胫骨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分析肠系膜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特别是交通支的显示。结果:54例肠系膜动脉均清晰显示。VR及MIP图像可显示4~5级分支,TSMIP可显示6~7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及变异情况。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分支间均可见吻合支,仅59.2%病例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间吻合。在显示吻合支的能力方面,TSMIP优于MIP和VR。结论:MSCTA三维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李若坤强金伟廖治河刘伟张飚袁海滨
关键词:肠系膜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解剖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对50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良性组36例,恶性组14例)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取0、150、300和500s/mm2时良恶性病灶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并比较其差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49例)或活检(1例)病理证实。结果: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在b值为0、150、300和500s/mm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50、300和500s/mm2时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恶性组ADC值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诊断阈值,则b值为150、300和500s/mm2时,诊断阈值分别为1.992×10-3、1.582×10-3和1.410×10-3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时ADC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作用,显示b值为150s/mm2时价值最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84.62%、82.50%、73.33%和88.00%。结论:甲状腺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b值取150s/mm2、阈值设为1.992×10-3mm2/s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李若坤强金伟刘伟廖治河张飚李新叶宣光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