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炜 作品数:22 被引量:1,061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The Royal Society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郯—庐断裂中段应变和位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993年 通过横穿郯—庐断裂中段——沂沐断裂带基底剪切带的应变测量和分析,获得了其剪应变函数和位移函数。 许浚远 徐嘉炜关键词:位移函数 断裂带 沂沭断裂带内盖层的剪切变形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995年 通过沂沭断裂带内晚元古代至古生代益层变形的详细研究,发现这套盖层遭受了明显的顺层左旋走滑剪切变形。这期盖层变形是与沂沭断裂带基底中北北东走向左行韧性剪切带同期形成的。它们是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运动在不同层次上所造成的不同产物。这套益层的变形及其特征证明了郯庐断裂带大平移发生在中生代。 朱光 徐嘉炜关键词:剪切变形 盖层 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平移时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被引量:126 1995年 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K-Ar全岩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该剪切带形成后,在99±2Ma前(早白垩世末期)冷却至封闭温度。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推测为110—130Ma前。这一平移时代与太平洋的伊泽奈崎(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俯冲的时间基本一致。 朱光 徐嘉炜 孙世群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糜棱岩 同位素年龄 氩 中国东部中生代平移断裂的变格作用 东部的郯—庐平移断裂系是一个巨大的剪切系统。该断裂发生在中生代,滨临太平洋,结束了中国古生代南北分野的局面。这一个北北东向穿陆性质的大型平移断裂及其左行平移剪切运动在改变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中起着实质性的效应。以郯—庐断为主... 徐嘉炜 童蔚欣 朱光关键词:新华夏构造体系 平移断层 大地构造学 构造型式 中生代 论走滑断层作用的几个主要问题 被引量:104 1995年 介绍了走滑断层作用研究前缘的若干主要方面。认为普遍使用走滑断层的术语外,在大陆上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使用平移断层。强调了单剪机制对大型走滑断层形成的作用,并评论了X破裂的纯剪理论。基于我国郯庐断裂带等的研究成果,提出走滑断层作用的若干新概念。指出剪曲(牵引)构造不同于雁列褶皱。认为中国地质学家从地质力学研究走滑断层的旋转构造已有卓绝的成就,只要同世界科学接轨,就会获得新的巨大生命力。文中描述了确定位移的方法,提出平移幅度与错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剪切热在大陆构造中的作用,提出走滑剪切带演化中剪切变形-断裂动热变质-重熔岩浆作用旋回。讨论了剪切成矿作用及已成矿体、矿带的走滑错移及变形。划分了三种基本走滑盆地类型及论证了大陆浅源走滑型地震机制。 徐嘉炜关键词:走滑断层 成矿作用 走滑盆地 胶北蓬莱群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994年 位于胶北带的蓬莱群是鲁东残留于太古宙—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之 上唯一的盖层。其沉积时代和变形、变质时代过去一直是未解决的问 题。本文报道并解释了从蓬莱群板岩中新获得的全岩Rb-Sr年龄、伊 利石-全岩对Rb-Sr年龄和伊利石K-Ar年龄。 在对样品的构造、变质研究和伊利石结晶度、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 镜分析的基础上,所得473±32Ma(奥陶纪)的全岩Rb-Sr年龄被解 释为蓬莱群遭受埋藏变质的中止时间。因此蓬莱群是老于奥陶纪的地 层。蓬莱群的第一期褶皱和同构造低绿片岩相变质(即蓬莱运动),发生于299±4Ma以前,即晚石炭世。处于华北板块南缘上胶北带的蓬莱运动,是华北和扬子板块沿胶南带碰撞的结果。这表明郯庐断裂以东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发生在晚石炭世。这一碰撞事件在秦岭-大别山-胶南碰撞带以北的华北板块南缘带中都造成了近南北向挤压变形。 朱光 徐嘉炜 W.R.Fitches C.J.N.Fletcher关键词:同位素年龄 蓬莱群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59 2001年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发生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 ,控制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安徽段的断陷出现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 ,苏鲁段仅发生于晚白垩世 ,而山东潍坊以北的断陷皆出现在早第三纪 ,显示了伸展活动南早北晚的迁移规律。这一伸展活动叠加在前期走滑构造之上 ,呈现为幕式的正断层运动。现可鉴别出断裂带的伸展活动经历过 5次显著的断陷事件。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构造多不同于典型的裂谷。它与中国东部同期一系列伸展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致 ,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正面高角度俯冲下。 朱光 王道轩 刘国生 宋传中 徐嘉炜 牛漫兰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动力学背景 伸展盆地 中国东南陆缘弧活动与地震 被引量:4 1996年 陆缘弧系是北西滨太平洋区岛弧系后面主陆边缘的弧形构造,其与岛弧在形态及运动学上有相似性,又有其本身特点.中国东南沿海陆缘弧的前弧及其两翼走滑带的活动控制了我国大陆东部的强震活动.前弧出现挤压逆冲型地震,两翼则呈现走滑型地震. 徐嘉炜关键词:走滑断层 强震 陆缘弧 地震 密山—抚顺断裂带西南段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在阐述郯庐断裂带北延重要分支密山—抚顺断裂带西南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动力学角度对该断裂带中、新生代不同尺度构造形迹分别进行研究。分折了与该断裂带有成因联系的大、中型伴随构造反映主干断裂活动时限及应力场方向的情况。并结合节理统计、岩组分析资料,得到一个统一的、有联系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即燕山早期该断裂带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σ_1方向为近 SN 向(NE10°±10°);燕山晚期σ_1为北东向(NE50°±10°);喜山期σ_1为近 EW 向(NE90°±10°)。作者认为该断裂带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规律与板块运动存在着联系。 郝建民 徐嘉炜关键词:断裂带 应力场 新生代 郯庐断裂带平移年代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78 1995年 郯庐断裂带经过长期的研究,取得许多成果,但在年代学上还存在严重的分歧及缺乏严格定时的证据,尤以确定走滑剪切运动的时限争纷更甚。走滑剪切运动是一个非瞬间又非均匀的过程。依据作者近年内进行的专门工作及现有的各种材料,从地质年代学及同位素年代学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郯庐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末期(140Ma左右)开始产生剪切破裂井大规模左行平移,直至早白垩世晚期(110Ma左右)又有一次重要的走滑剪切运动。左行走滑运动延续约30Ma。随后郯庐断裂带进入以伸展为主的构造运动。从始新世中期(45Ma左右),它又转化为多次受挤压兼小幅度右滑的运动。 徐嘉炜 朱光 吕培基 郑学信 孙世群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年代学 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