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志博

作品数:1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主题

  • 12篇音乐
  • 5篇声音
  • 3篇当代音乐
  • 3篇艺术
  • 3篇音乐创作
  • 3篇音响
  • 3篇媒介
  • 2篇音乐作品
  • 2篇音色
  • 2篇思维
  • 2篇主题
  • 1篇当代音乐创作
  • 1篇电子音乐
  • 1篇电子音乐作品
  • 1篇定格动画
  • 1篇动画
  • 1篇动机
  • 1篇独奏
  • 1篇对歌
  • 1篇新媒体艺术

机构

  • 1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上海音乐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国音乐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15篇徐志博
  • 1篇孙嘉艺
  • 1篇陈鸿铎
  • 1篇杨健
  • 1篇徐言亭
  • 1篇田彬华
  • 1篇邵青

传媒

  • 2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中国音乐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上海艺术家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音乐探索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艺术教育
  • 1篇人民音乐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音乐创作中的音响意涵与声音表现
2014年
当代音乐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乐音材料"的声音材料。其本身所具有的相对复杂的声学特性和丰富的音响意涵性对于相关音乐形式的搭建、内容的表现、听觉审美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各种"非声音"内容的引入则需要某种"听觉转译",并形成某种"泛听觉"叙事和审美接受。在历史视角下,音乐作品中的音响意义呈现与声音材料性质间的关联性日益互动和多样化。谭盾的"有机音乐"观念和一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声音材料和音乐结构中的意涵性并借具象的声音载体予以表现。"音乐新媒体剧场"《意镜》从当代多媒体艺术的视角审视了听觉线索与其他艺术结构线索间的多重对应关系,从而唤出一种宽泛而"健全"的听。
徐志博
关键词:当代音乐创作
直面声音,籁由天成——何训田《天籁》的音响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何训田的《天籁》是中国当代音乐历史上一部十分特别的作品。另类的声音素材、别致的器乐编制、独创的音律系统、特制的图示乐谱皆为其贴上了不同凡响的标签。作品所营造的旷古、神秘的音响意境曾引发争议。其非同寻常的音响形态构造难以纳入共性化的音乐理论范式之内。文章以皮埃尔·舍费尔的音响类型学理论为分析基础,通过声音材料分类、核心组织机制提炼、形态结构布局等对全曲进行剖析,以揭示作品突破规约化限制、直面声音本身、自成一体的音响听觉构架。
徐志博
关键词:天籁声音当代音乐
当代中国音乐研究、创作、发展与推广(2)——青年学者论坛(二)
2017年
杨健:本场论坛涉及中国当代音乐的分析、创作与传播等多个话题。下面先请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徐言亭同学发言,题目是《中国当代音乐分析的“现代性”迷思——从第三届中国音乐分析学研讨会说开去》。
徐言亭田彬华高缨孙嘉艺徐志博陈鸿铎杨健
关键词:青年学者论坛音乐研究音乐分析博士研究生
谭盾沉浸式剧场音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实景”音乐思维评析被引量:1
2021年
自20世纪以来,音乐创作的边界不断向外延伸与拓展,音乐作品不再固化于某种既有观念与表现形式,逐渐开始与多媒体技术或其他媒介形式结合,形成全新的音乐体裁。继有机音乐三部曲之后,谭盾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合作共筑"水乐堂"实景音乐剧场,并亲自设计和创作实景建筑水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作品以实景化建构思维为着眼点,贯穿作曲家谭盾长期以来秉持的有机音乐创作理念,运用自然界中原有材料作为音乐发声的基本素材,将西方传统的乐器语言与现代的工艺性声音手段巧妙融合,以水乐堂建筑空间作为音乐材料的组织载体,形成奇特的视听一体化音乐景观。
银慧军徐志博
关键词:音乐材料
别样风格中感受人间温情——群文音乐创作“耕耘路上”
2017年
优秀的群文创作并不依凭复杂的技术,更多的是作曲家真情的投入。群文歌曲理应是专业人士可以唱,普通群众也能够演唱,并能唱得好。这对于作曲家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从艺四十年,弹指一挥间”2016年12月19日晚,“‘耕耘路上’王晓宁声乐作品音乐会”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
徐志博
关键词:音乐创作作品音乐会音乐主题群众艺术馆合唱作品混声合唱
“听”之内外——当代音乐之“泛结构”视野概述
2014年
当代音乐(声音)艺术作品中的意义逻辑线索与形式化声音构造间具有广泛的关联结构和互为因果的印证关系。不同于"共性音乐时期"的艺术审美,当下的听觉艺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外在"的音乐形态结构和"内在"的音乐意义结构。借"源属"概念及创作、演绎、欣赏三重视角的提出,作品的"声音形态"与"意象形态"间包含了作为单一主体的多方位认知联想与多重主体认知联想间的"对位"。"泛结构"是承接两种音乐结构并将其"泛化"为一种"想象"的思维结构,具有"广泛"、"透出"、"延伸"、"一般性"的特点,并且是一种流动的、强调人的主体性的思维结构。"泛结构"的应用范围涵盖各类听觉艺术作品,并对作品的构成及其创作、认知过程起到关键作用。这些都体现了音乐(声音)艺术作品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些共性特征。
徐志博
关键词:当代音乐
音响结构思维研究
音乐“音响化”已经成为20世纪现代音乐发展至今所呈现出的一种典型的历史趋势。这类“音乐”与所谓“共性时期”的传统音乐在声音材料、结构形式、感知模式、美学定位上都存在着巨大的体系化差异。正缘于此,本论文试图对“音响”这一被...
徐志博
关键词:音响
文献传递
同传统对歌与当代合鸣——陈强斌《飞歌》研究
2023年
陈强斌的弦乐六重奏《飞歌》是本世纪以来我国室内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佳作。作品综合运用黔东南苗族音乐素材和西方现代音乐语汇,从音色声腔、核心声音材料、和音体系、语句形态与音响织体等层面对苗族音乐的特征进行拣选和多维利用,使用“音色化写法的贯穿”“多调性与五声化曲调的统一”“复风格化的多元曲式结构”等形式手段来实现个性化的音响与综合化的音乐风格。作曲家在一种文明对话、历史回眸、审美性杂陈的创作语境下,探寻着文化性、时代性和个人性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借回响于自身记忆与想象间的音声形式彰显当代艺术特质。
徐志博
关键词:飞歌音色复风格
奥运会开幕式音乐设计评述——兼论当代应用音乐创作价值观
2022年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设计与现场演出、仪式进程紧密贴合,制作水平一流,本真展现了当今社会高度媒介化、“实用主义”的音乐创作美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是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历史回顾与当代书写,客观依循社会的主流音乐审美;遵照特定的文化、应用价值方略,服从超大型文艺创作工程的“顶层设计”。当音乐成为综合艺术创作中的某种“中心要素”,主客观条件达到协调统一,应用音乐创作同样能获得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领域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业态变革与价值转向。如何在更为多元的创作实践中求得艺术性与应用性的兼容是摆在广大音乐创作者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徐志博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实用主义艺术价值媒介文化
浅论西方现当代音乐作品中声音素材的具——抽象运用
2014年
在现当代音乐(声音艺术)作品中,声音素材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手段十分复杂多样。强调声音材料与其组织结构间丰富的关联性并追求其间多样的"具—抽象"互动形式已经成为当前作曲家和声音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整体趋势。新音乐作品中复杂的声音素材其本身特征可归为:1.非(均一)刻度化,2.非同一性,3.多维并存。通过"材料构成""结构形式""美学界定",对不同于传统音乐结构的各类音乐/声音艺术形式进行总结。以三部不同体裁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器乐(频谱学派)、电子音乐、声音艺术为例,分析其中声音素材和相关结构形式中"具—抽象"元素的不同运用方法,从而揭示隐藏于作品声音外部形态之下的意义结构逻辑。依此线索来对音乐结构进行完整的认知,如同是一种追溯,指向音乐创造力的源头,直面音乐,"临响"并共鸣。进而探讨现当代音乐(声音艺术)作品中意义逻辑线索与形式化声音构造间所具有的广泛关联结构和互为因果的印证关系。
徐志博
关键词:声音艺术声音素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