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怀刚
- 作品数:6 被引量:22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被引量:113
- 2007年
- 利用NCEP 1950—2004年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对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上空大气春夏季热源在过去50年里,尤其是最近20年,表现为持续减弱的趋势。而1960—2004年青藏高原50站的冬春雪深却出现了增加,尤其是春季雪深在1977年出现了由少到多的突变。用SVD方法对高原积雪和高原大气热源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存在非常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即高原冬春积雪偏多,高原大气春夏季热源偏弱。高原大气春夏季热源和中国160站降水的SVD分析表明,高原大气春夏季热源和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呈反相关,与华南和华北降水呈正相关;而高原冬春积雪和中国160站降水的SVD分析显示,高原冬春积雪和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华南和华北降水呈反相关。在年代际尺度上,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南涝北旱)有很好的相关。最后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机制。青藏高原春夏季热源减弱,使得海陆热力差异减小,致使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输送到华北的水汽减少,而到达长江流域的水汽却增加;同时,高原热源减弱,使得副热带高压偏西,夏季雨带在长江流域维持更长时间。导致近20年来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偏少,形成"南涝北旱"雨型。高原冬春积雪的增加,降低了地表温度,减弱了地面热源,并进而使得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大气热源减弱。
- 朱玉祥丁一汇徐怀刚
- 关键词:季风高原积雪
- 雾对城市边界层和城市环境的影响被引量:85
- 2002年
- 根据 1 999年 1 1、1 2月及 2 0 0 1年 2月北京市几次雾过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 ,再配合大范围气象资料 ,分析了北京城市雾发生过程中的大气环流形势 ,对比研究了出现水雾和霾时不同的边界层结构特征 ,结合环境污染监测资料 ,分析了雾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边界层的温度层结由雾前的逆温层转变为雾区内的近中性层结 ,雾的微物理结构变化也表现出对污染物的沉降作用明显减弱 ,造成在雾发生时 ,城市空气污染相对严重。同时 。
- 徐怀刚邓北胜周小刚王强
- 关键词:城市边界层逆温层空气污染城市环境
- 北京城市雾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 为了研究北京市区雾和城市空气污染状况的相互关系,我们在1999年秋冬季组织了综合探测实验,对水雾和霾两种低能见度过程进行研究.实验项目包括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高空气象探测,气象铁塔和系留气球边界层探测,雾滴谱和气溶胶采...
- 王强邓北胜徐怀刚周小刚李金香张蔷
- 文献传递
- 2007年7月9—10日江淮大暴雨的水汽图像解译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为了充分发挥卫星水汽图像在区域性暴雨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相应的云图解译技术,采用风云2C(FY2C)卫星水汽图像与常规动力场和位涡场联合分析的方法,解译了2007年7月9—10日江淮大暴雨不同时段水汽图像的典型特征及其对应的物理涵义,探索了适用于我国区域性暴雨的云图解译技术。这一典型个例验证了卫星水汽图像与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环流场和位涡场之间良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这些对应关系,总结和提炼了4个对预报江淮暴雨有指示意义的云图指标:风切变陡增引起的"干三角"结构、干冷空气大规模南下引起的大尺度"漏斗"状水汽结构、冷空气干侵入引起的斜压叶状云、新的急流核生成(气旋生)引起的白色狭长带状云线等。这些特征和指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暴雨有良好的预示作用,并且较容易识别和应用。
- 曹丽霞赵亮徐怀刚吴晓京夏明
- 关键词:水汽图像暴雨位涡解译
- 对称扫描四步增量画线算法被引量:5
- 2002年
- 直线的生成方法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基本问题 ,为此提出一种四步增量算法 ,该算法中只用到了整数加法运算和左移位运算 ,大大降低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 ,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速度 ,易于硬件实现 .由于每次可同时画出 4个像素 ,故其效率大约是 Bresenham算法的 3~ 4倍 .另外 ,还可根据直线的对称性进行对称扫描变换 ,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在算法中 ,根据直线的几何特征而采用的二叉树搜索法 ,使其平均每点判断次数几乎与 Bresen-ham算法相同 ,而其平均每点迭代次数却远小于 Bresenham算法 .
- 柳士俊邓北胜徐怀刚
- 关键词:BRESENHAM算法计算机图形学
- 北京市一次大雾过程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6
- 2004年
- 利用一个包括土壤 植被 大气相互作用的一维边界层模式 ,对 1999年 11月发生在北京的一次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相应时段边界层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 ,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雾的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 ,以及雾的发生、消散时间和持续过程。由于模式中包括了辐射和平流物理过程 ,因此 ,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相应的雾属于平流辐射雾。另外 ,对模式模拟结果的不足之处和可能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 周小刚王强邓北胜徐怀刚
- 关键词: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