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斌

作品数:101 被引量:96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6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9篇本底
  • 16篇臭氧
  • 16篇大气本底
  • 13篇酸雨
  • 13篇污染
  • 10篇降水
  • 9篇地面臭氧
  • 7篇站点
  • 7篇色谱
  • 7篇气溶胶
  • 7篇气相
  • 7篇气相色谱
  • 7篇全二维气相色...
  • 7篇相色谱
  • 7篇CO
  • 6篇PM2.5
  • 6篇长江
  • 6篇长江三角
  • 6篇长江三角洲
  • 5篇对流层

机构

  • 99篇中国气象科学...
  • 17篇中国气象局
  • 5篇西藏高原大气...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湖北省气象局
  • 4篇香港理工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浙江省气象局
  • 3篇青海省气象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101篇徐晓斌
  • 31篇林伟立
  • 23篇王瑛
  • 18篇汤洁
  • 14篇程红兵
  • 12篇于晓岚
  • 11篇孟昭阳
  • 10篇王淑凤
  • 9篇丁国安
  • 7篇毛婷
  • 6篇葛宝珠
  • 6篇张晓春
  • 5篇刘希文
  • 5篇巴金
  • 5篇颜鹏
  • 4篇徐敬
  • 4篇李阳
  • 4篇温玉璞
  • 3篇赵花荣
  • 3篇张东启

传媒

  • 13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科学通报
  • 5篇气象
  • 5篇气象科技合作...
  • 4篇气象科技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气象学报
  • 3篇第26届中国...
  • 2篇环境化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化...
  • 2篇2007年中...
  • 2篇全国卫星应用...
  • 2篇第30届中国...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19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城区冬季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观测与分析
区域的光化学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热点大气环境问题之一.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光化学烟雾的一种重要组分,主要由人为排放的污染物经光化学反应生成,并经过热分解消耗.北京市作为我国超大城市,拥有数量庞大的机动车和较不利于污染...
张华龙徐晓斌林伟立
关键词:PAN
我国霾和光化学污染观测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6年
霾和光化学污染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气象灾害,受到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针对我国的环境气象问题,国内外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该文对近年来我国霾和光化学污染的观测、分析和影响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将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在霾污染方面,主要回顾了霾的现象与判别、组成与来源、影响霾的气象因素、霾的长期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光化学污染方面,主要回顾了污染的特征与水平、污染的区域化、臭氧垂直分布、地面臭氧影响因素、臭氧污染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概括了霾和光化学污染危害研究主要成果,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方面问题,包括进一步加强霾和雾的科学判识方法、污染物相互作用、污染-气象-化学-生态间耦合效应研究,特别关注光化学污染发展态势,加强长期观测资料的积累、分析与应用等。
徐晓斌
关键词:光化学污染污染危害
全二维气相色谱法测定北京交通干道大气中芳香烃被引量:12
2009年
为了更全面地获得城市大气中芳香烃的基础数据,借助具有强大分离、检测复杂样品能力的全二维气相色谱法(GC×GC),于2007年国庆期间对北京交通干道大气中芳香烃进行了采样分析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气中芳香烃检测范围较一维气相色谱法宽,可同时测定单环芳烃和部分多环芳烃,并能将目标芳香烃更好地分离和定量.观测期间,在北京交通干道大气中检测出30多种芳香烃,其中,单环芳烃平均浓度为0.75×10^-9~24.64×10^-9C(碳单位体积比),甲苯浓度最高,间、对二甲苯与乙苯浓度次之;多环芳烃平均浓度为0.03×10^-9~2.28×10^-9C,萘浓度最高,2-甲基萘、4-甲基联苯浓度次之;四环以上的稠环芳烃则没有检出.芳香烃浓度变化明显受天气因素影响.高碳数芳香烃之间相关性很高,而苯、甲苯与高碳数的芳香烃相关性较差,表明两者可能受汽车尾气和汽油挥发之外的其它源的显著影响.
毛婷徐晓斌王瑛
关键词:芳香烃交通干道气象因素
瓦里关山降水化学特征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17
2000年
报告了 1997年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 (观测站点位于青海省瓦里关山 )的降水化学观测结果 .该站点位于我国北方高原的半干旱地区 ,周围较少有局地污染排放源影响 .对获得的 5 9个降水样品进行了 pH值、电导率和可溶性离子成分的分析 ,其结果显示 ,该地降水的年平均 pH值为 6 .4,呈中性 ;年平均电导率为 14.8μS/cm ,降水较为洁净 ;降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依次为NH4 + ,Ca2 + ,SO4 2 -,Mg2 + ,Na+ ,NO3 -,Cl-,K+ ,F-离子 ,各离子成分的浓度高于我国丽江地区的降水 ,但阴阳离子成分的组成比例同丽江地区比较接近 ,NH4 + 和Ca2 + 离子浓度的比例比丽江地区降水略高 ;瓦里关地区降水的主要化学特征反映了我国北方大气背景地区降水的特点 ,该站适合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长期降水化学背景监测点 .
汤洁薛虎圣于晓岚程红兵徐晓斌张晓春季军
关键词:降水化学分析化学特征大气监测
一种加压式空气采样设备及其采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压式空气采样设备及其采样方法,所述空气采样设备包含采样排气系统、安全系统和切换气路装置,所述采样排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采样罐和采样罐接口、总进气口、总排气口和真空泵,所述采样罐连接采样罐接口,所述切换气路...
王瑛徐晓斌
文献传递
人为排放对长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大气酸性气体的影响
大气酸性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可较快速地转化为其他物质。其转化过程与产物对于大气化学、天气与气候、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等均有重要的影响。过去一、二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徐晓斌林伟立王韬颜鹏张忠华俞向明
关键词:酸性气体气体浓度大气环境
文献传递
中国酸雨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15
1997年
1992~1993年在我国气象系统已有酸雨站网观测基础上,结合“酸雨攻关”项目增加了降水样品的化学组分分析。每个测站按照气象部门制定的酸雨观测有关规定(代规范)采集每场降水,当样品和室温平衡后使用江苏泰兴或上海雷磁数字式pH计(精度为0.01)立即测定pH值。留待分析的降水样品寄往北京大气化学中心试验室,统一进行阴、阳离子分析。使用WATERS ACTION离子色谱仪分析了和NH_4^+,180/70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了Ca^(2+),K^+,Na^+和Mg^(2+)。本文着重分析我国酸雨现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其发展趋势。
丁国安徐晓斌房秀梅金淑萍徐霞汤洁刘奇俊王淑凤王文兴
关键词:酸雨PH值
金沙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本底浓度及长距离输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对金沙大气本底站在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之间获得的O3,CO,NOx,SO2浓度的频率分布进行Lorentz多(单)峰曲线拟合,得到4个不同季节下不同的峰值浓度.这些峰值浓度代表着不同过程作用下的本底浓度水平.将这些峰值浓度与相应的总体平均值(中值)浓度比较,讨论了后者在代表本底浓度水平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大气污染物的平均值(中值)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的本底浓度,但由于受污染物输送等因素的影响,总体平均值(中值)浓度往往低估或高估了本底浓度.本工作利用HYSPLIT轨迹模式计算了观测期间的气团后向轨迹,通过聚类-气体浓度关联分析法取得了各类轨迹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对应的O3,SO2,NOx和CO平均浓度水平,并进一步通过滤掉污染物固有的季节变化,取得了不同气团来源对金沙站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对影响的信息.结果表明:金沙站可用于研究受长三角、中南地区、江汉平原及其北部地区排放影响的不同气团来源的大气本底信息;来自其南面的华中、华南地区和长三角西部地区的气团对其近地面O3的贡献显著;来自其北至东北方向的江汉平原、黄淮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区,以及其南面的中南地区的气团对其SO2,CO和NOx的贡献显著;来自海洋的长距离输送气团对局地污染物起清洁作用;来自西北的长距离输送气团常带有自由大气的特征(高O3浓度,低CO,NOx浓度和相对湿度),但却带着相对高浓度的SO2.
林伟立徐晓斌孙俊英刘希文王瑛
关键词:大气输送O3COSO2
华中地区偏远站点金沙站气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对于2006年6月到2007年7月在华中地区的金沙区域大气本底站站址科学论证实验期间获得的近地面O3、SO2、NOx和CO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3、SO2、NOx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6±17.0ppb、2.8±5.5ppb、5.6±5.5ppb和502±222ppb,低于同纬度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临安大气本底站的同期观测水平.金沙站局地O3光化学生成不显著,一次污染物的平均日变化比较平稳,有别于临安和位于华北地区的上甸子大气本底站的变化特征.由于观测点相对孤立且海拔相对较高,可受到自由大气的影响,使O3浓度持续多日保持较高水平,而一次污染物浓度很低,相对湿度显著降低且与O3浓度变化明显反相关.因此,该站数据可以在更大的尺度上反映出区域本底信号的变化情况.
林伟立徐晓斌孙俊英李怡孟昭阳
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1979~2013年卫星对流层臭氧遥感数据序列,分析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的长期变化趋势,考察各主要影响因子和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对臭氧变化的影响作用.过去30多年来,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差异很大:夏季对流层臭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28 DU/10 a;冬季表现出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46 DU/10 a;在春季和秋季表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对流层臭氧夏季含量最高,一般在50 DU上下,春季平均值大约40 DU,秋季平均值35 DU左右,冬季含量最小一般在26 DU左右.对华北地区对流层臭氧分布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有太阳周期(Solar),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准两年振荡(QBO).其中,Solar的影响幅度可达到5~6 DU,ENSO影响作用1~2 DU,QBO影响一般小于1 DU.对流层顶高度在年内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周期变化,与对流层臭氧变化紧密相关,相关系数R=0.826,表明对流层顶高度年周期变化对对流层臭氧产生重要影响.从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对流层顶高度不存在显著性变化趋势,对对流层臭氧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陈希黄富祥夏学齐曹静徐晓斌
关键词:对流层臭氧太阳周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