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晶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胰腺肿瘤
  • 2篇沙利度胺
  • 2篇细胞株
  • 2篇腺癌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内切
  • 2篇内切酶
  • 2篇核酸
  • 2篇核酸内切酶
  • 2篇APE/RE...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吴江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吴叔明
  • 7篇徐晓晶
  • 4篇熊光苏
  • 3篇李恩灵
  • 3篇朱红音
  • 2篇周鋆
  • 2篇莫剑忠
  • 1篇孙菡青
  • 1篇沈冠凤
  • 1篇高琴琰
  • 1篇王勇峰
  • 1篇刘强
  • 1篇徐华
  • 1篇王震华

传媒

  • 3篇胃肠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核技术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细胞动力学和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和一些实体瘤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免疫调节活性以及抗血管生成、抗增殖和促凋亡特性有关。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胰腺癌细胞细胞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用于胰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以沙利度胺干预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 48 h,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结果:经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干预的Patu-8988细胞,生长抑制率、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VEGF异构体VEGF121、VEGF165 mRNA表达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从多方面对胰腺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包括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和早期凋亡,以及通过抑制VEGF转录而抑制肿瘤血管发生。
徐晓晶熊光苏李恩灵朱红音罗鸿仔沈冠凤吴叔明
关键词:沙利度胺胰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APE/Ref-1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在吉西他滨化疗时APE/Ref-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试图揭示其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10、20、40及60μmol/L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 h,分别以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作用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吉西他滨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h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与吉西他滨的浓度呈正相关(RT-PCR:r=0.645,P=0.012;Western blot:r= 0.598,P=0.020).结论:APE/Ref-1在胰腺癌化疗时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化疗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并提示针对APE/Ref-1的靶向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化疗敏感性.
熊光苏吴叔明徐晓晶周鋆朱红音李恩灵莫剑忠
关键词:吉西他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
沙利度胺治疗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沙利度胺治疗实体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抑制实体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协同激活T淋巴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目前许多评估沙利度胺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二期临床研究已经肯定沙利度胺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此文着重介绍沙利度胺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徐晓晶吴叔明
关键词:沙利度胺消化道肿瘤肿瘤治疗
放射性核素^32P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APE/Ref-1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为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内照射时APE/Ref-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试图揭示其在胰腺癌放疗抵抗中所起的作用,用不同剂量的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加入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培养液中,形成最终放射性活度分别为:0、0.11、0.22、0.45、0.90MBq/mL等5个放射照射剂量组,共孵育24h。然后分别以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测定作用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32P胶体作用24h后发现,Patu-8988的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与32P胶体的放射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APE/Ref-1在胰腺癌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内照射时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胰腺癌放疗抵抗的产生有关,并提示针对APE/Ref-1的靶向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放疗敏感性。
熊光苏吴叔明徐晓晶周鋆朱红音李恩灵莫剑忠
关键词:胰腺肿瘤^32P胶体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背景: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过去被称为“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近年来发现这一疾病的本质是肠道T细胞淋巴瘤。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猛,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很难确诊。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仁济医院1994年9月~2004年9月6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4~73岁,男女比例为5∶1。病变多位于空、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5例,肿块1例。1例患者经术前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5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不伴有乳糜泻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该病预后极差。
徐晓晶徐华刘强吴叔明
关键词:肠道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后病理检查患者年龄白细胞共同抗原
成人自身免疫性肠病三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明确成人自身免疫性肠病(AIE)临床诊断标准,探讨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过去3年中3例持续性严重腹泻且对禁食无效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名患者符合AIE描述的典型腹部症状并伴有严重低白蛋白血症,并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限于十二指肠至回肠,病理检查示肠黏膜重姨慢性活动性炎症,绒毛结构消失。1例尝试性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后症状迅速改善,另2例在激素减量后出现腹泻症状反复,予甲氨蝶呤后好转。结论据此认为3名患者罹患罕见的成人自身免疫性肠病,建议有上述病症且禁食无效的患者应行肠黏膜活检,检测上皮细胞自身抗体及进行胶囊胃镜检查。
孙菡青王震华吴叔明高琴琰熊光苏王勇峰徐晓晶
关键词:迁延性腹泻
21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胃肠道是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累及部位。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活检诊断率较低。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病例,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上海仁济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0月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符合Dawson标准的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复习误诊病例,分析可能的误诊原因。结果:共入组误诊病例21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3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1例,大多数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曾行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误诊为阑尾炎或胃肠炎,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常误诊为克罗恩病,套细胞淋巴瘤均误诊为结肠息肉,此外尚有误诊为肠道血管炎、淋巴细胞性胃肠炎以及未能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者。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误诊为其他肠道疾病时表现各有其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能有助于正确诊断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徐晓晶吴叔明
关键词:肠肿瘤淋巴瘤非霍奇金误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