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忠
-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与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阐明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剂量效应关系 ,并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比较。方法 给动物尾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 ,注射量为0 5ml/ 10 0 g体重。剂量效应关系组动物注射活度为 3 64× 10 5Bq/ml,于注射后 1、3、6和 9d心脏穿刺取血。剂量率效应关系组动物注射活度分别为 3 64× 10 5、1 82× 10 5、0 91× 10 5和 0 4 45×10 5Bq/ml,于注射后 3、6 7、17和 4 2d心脏穿刺取血。应用多核细胞法及胞质分裂阻断法 (CBMN)和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检测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用计算机拟合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率效应关系函数。结果 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不仅随内照射剂量和剂量率增加而增加 ,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 ,而且与染色体畸变亦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 赵经涌劳勤华徐永忠王六一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位点突变
- 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诱发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与剂量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运用多核细胞法及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对5组Wistar雄性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及微核进行检测。实验组注射不同放射性比活度的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在达到累积剂量近似相等(约4.66cSv)时心脏穿刺取血。结果显示,在总累积剂量近似相等条件下,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均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4个剂量率点间的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总体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微校率与剂量率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函数Y=a+blnX表示。HPRT位点突变频率与微核率间存在线性相关。
- 徐永忠劳勤华赵经涌
- 关键词:HPRT基因微核剂量率效应
-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6
- 1998年
- 应用L_9(3~4)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影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检测的主要因素进行选定,找出最佳搭配方案。结果,最佳搭配方案为采血后清洗两次,培养温度为38℃,PHA终浓度为80mg/L,6-TG终浓度为1×10^(-5)mol/L,Cyt-B终浓度为6mg/L,加入时间为56h,培养时间是96h。
- 徐永忠劳勤华
- 关键词:正交试验多核细胞法HPRT基因突变
- hprt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在辐射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7年
- 徐永忠
- 关键词:基因突变突变分析
- 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诱发体细胞 HPRT 基因位点突变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运用多核细胞法及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对5组Wistar雄性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及微核进行检测。实验组静脉注射放射性比活度为3.64×105Bq/ml的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后1至9d心脏穿刺取血。结果表明:静注后第1d,累积剂量达1.73cSv时,与对照组相比,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率均已显著增加(p<0.01);累积剂量与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间均可拟合成剂量效应函数Y=a+blnX;HPRT基因突变检测可望成为生物剂量计。
- 徐永忠赵经涌劳勤华
- 关键词:晚期HPRT基因突变辐射生物学
- 端粒和端粒酶与辐射诱发染色体断裂机制被引量:3
- 1999年
- 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互换和断裂。从分子水平看,染色体断裂的形成很可能是DNA双链断裂(dsb)不能重接的结果。目前,有关dsb不能重接及其转变成染色体断裂的准确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种可能的机制是dsb在重接前加上了端粒。dsb部位添...
- 徐永忠郑斯英赵经涌
- 关键词:染色体断裂端粒端粒酶
- HPRT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1997年
- 较系统地综述了HPRT基因突变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HPRT基因突变分析可望成为一种生物剂量计。通过检测个体HPRT基因突变频率,对急性照射及慢性低剂量长期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评价癌患风险等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 徐永忠
- 关键词:HPRT基因生物剂量计基因突变致癌
- 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与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 1999年
- 应用多核细胞法研究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 基因位点突变, 并与染色体畸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淋巴细胞hprt 基因位点突变不仅随内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 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 而且与染色体畸变之间亦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辐射诱发hprt 基因位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动力学相似。因此hprt 基因位点突变有可能成为生物剂量计。
- 赵经涌劳勤华徐永忠
- 关键词:突变染色体畸变
- 对推算全基因组易位率公式的探讨
- 1999年
- 应用全基因组易位率推算公式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部分染色体易位率转换成全基因组易位率是基于辐射诱发染色体断裂和互换的随机假说,但有些作者研究发现,染色体断裂和互换并不是随机的。
- 徐永忠郑斯英王知权
-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
-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评价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作为癌患风险评估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 10例放疗后及 6例放疗前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并与常规法比较。结果 :放疗后 1~ 10年 ,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双着丝粒体率仍显著高于放疗前对照组的相应数值 (P <0 .0 0 1)。患者的易位率约为双着丝粒体率的 3 .5倍 ,照后 3年以上患者染色体易位率与照后小于 3年患者的易位率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1) ,而照后 3年以上患者染色体双着丝粒体率显著低于照后小于 3年患者的双着丝粒体率 (P <0 .0 0 1)。 结论 :稳定性染色体畸变 (易位 )在照后相当长时间 (10年 )仍可保持较高百分率 ,有望成为癌患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
- 徐永忠郑斯英朱巍高锦声赵经涌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畸变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