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洋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菌根
  • 3篇菌丝
  • 3篇分子
  • 2篇液面
  • 2篇生物质
  • 2篇群落
  • 2篇萃取
  • 2篇萃取液
  • 2篇外生菌根
  • 2篇微生物
  • 2篇小分子
  • 2篇共生真菌
  • 2篇翻滚
  • 1篇冻存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多样性
  • 1篇杏鲍菇
  • 1篇杏鲍菇菌株

机构

  • 1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秦光伏...

作者

  • 12篇徐洋
  • 10篇冀瑞卿
  • 5篇高婷婷
  • 4篇李玉
  • 3篇宋佳
  • 1篇王秀全
  • 1篇田恩静
  • 1篇刘淑霞
  • 1篇孟黎鹏
  • 1篇李长田
  • 1篇王得清
  • 1篇张晶
  • 1篇赵英
  • 1篇郭颖
  • 1篇王爱群
  • 1篇董蕊
  • 1篇陈春雨

传媒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菌物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菌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地区松茸栖息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松茸为外生菌根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因其独特的食、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然仍不能进行人工栽培,供需的矛盾使种质资源逐年减少,目前已为易危的状态。明晰松茸的分布与微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将为种质资源的...
徐洋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涉及萃取领域,主要为了解决萃取过程的液面分隔问题;该装置包括:盛放装置,用于为装置提供原料;管路装置,盛放装置与管路装置相互导通,用于反应液的输送;萃取装置,萃取装置与管路装置的...
冀瑞卿宋佳徐洋周吉江李冠霖
文献传递
东北红松纯林菌根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20年
外生菌根是木本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外生菌根真菌在红松等外生菌根树种的定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菌根系统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是揭示菌根共生机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生长季内红松纯林内根围土壤及菌根样品ITS2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红松根系微生态中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与其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从6月份到10月份,5个月的菌根样品测序共得到741个真菌OTUs,利用FUNGuild数据库分析,其中85个OTUs归类为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5)为蜡壳菌属Sebacina、乳牛肝菌属Suillus、Meliniomyces、红菇属Russula、棉革菌属Tomentella、须腹菌属Rhizopogon和缘腺革菌属Amphinema。6月份菌根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月份。(2)红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受到土壤pH、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和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它们与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3)根围土壤内真菌是影响红松根系外生菌根真菌相对丰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普可尼亚属Pochonia、产丝齿菌属Hyphodontia、镰刀菌属Fusarium、Collembolispora、枝穗霉属Clonostachys、Apodus、鹅膏属Amanita在内的土壤真菌与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关系。同时,超过85%的根内外生菌根真菌与同一取样地的土壤共有,可以认为侵染和扩散是红松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形成的主要方式,同时兼有植物根系的选择,因为根内并不包括所有土壤中存在的外生菌根真菌,其机制需要进一步人工模拟试验验证。
冀瑞卿高婷婷李冠霖徐洋邢鹏杰周吉江谢孟乐李佳奇李玉
关键词:外生菌根菌气候因子土壤真菌
一种用于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实验的旋转摇床
本发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用于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实验的旋转摇床,包括:工作箱体和驱动箱体,还包括: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设置于工作箱体内部,用于带动实验用容器往复运动;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与摆动机构连接,用于安...
冀瑞卿周吉江徐洋宋佳田恩静
文献传递
杏鲍菇菌株紫外诱变条件及诱变后杂交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以杏鲍菇"杏大"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方法对诱变时间、诱变距离及孢子浓度进行筛选;采用生长速率、荧光显微、菌落特性观察及杂交组合子的出菇状态来评价杂交效果。结果表明:最优紫外诱变组合为孢子浓度100倍、照射时间45 s、垂直高度45 cm。诱变后亲本单菌落杂交形成10个杂交组合,其中杂交组合TX6菌丝生长速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的生长速率(P<0.05);出菇培养后TX6、TX8和TX10组合均出菇,菇体表现为耳片状,部分化菌柄,耳片背面未见菌褶。这3个杂交组合可以作为杂交新组合进一步进行出菇条件研究。
徐洋唐高相李冠霖周吉江冀瑞卿
关键词:杏鲍菇紫外诱变杂交育种
四种农药对有害疣孢霉及食用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有害疣孢霉可引起多种食用菌的病害,本研究通过比较4种化学农药在不同浓度下对有害疣孢霉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几种食用菌本身的毒性反应,研究有害疣孢霉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合理的施药浓度。通过有害疣孢霉在不同含药培养基中培养结果显示,0.01 g/L浓度的百菌清、0.005 g/L和0.01 g/L的菌核净对有害疣孢霉的抑制效果最好。多菌灵的几个试验浓度对有害疣孢霉的抑制效果都很差。甲基托布津在48 h后对有害疣孢霉抑制效果较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菌核净对双孢菇的生长完全抑制,平菇的耐药性最强。杏鲍菇和双孢菇在相同的药剂的处理下表现出类似的性状。且杏鲍菇中‘XS1-1’的耐药性强于‘X1#’,双孢菇中‘2796’的耐药性强于‘农双T’。多菌灵对有害疣孢霉、双孢菇、平菇、杏鲍菇的抑制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综合所述,0.01 g/L的甲基托布津即对有害疣孢霉有抑制作用又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小。
李冠霖徐洋高婷婷邢鹏杰周吉江冀瑞卿
关键词:化学农药毒力测定
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涉及萃取领域,主要为了解决萃取过程的液面分隔问题;该装置包括:盛放装置,用于为装置提供原料;管路装置,盛放装置与管路装置相互导通,用于反应液的输送;萃取装置,萃取装置与管路装置的...
冀瑞卿宋佳徐洋周吉江李冠霖
一种提取真菌基因组DNA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取真菌基因组DNA的方法。其中,包括步骤:将真菌的菌丝或菌根加入备有提取液的PCR管中;将PCR管放入PCR仪中,在90‑100°C下处理5‑15min;取出PCR管后加入稀释液;提取完成,冻存,备用。本...
冀瑞卿孟黎鹏邢鹏杰高婷婷格雷格瑞·博尼托李长田徐洋李冠霖李玉
文献传递
蒙古栎根内及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究中国东北地区森林根系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分布状况,分析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纯林中根内及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根内真菌的1295个OTUs中有209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36属,相对丰度25.46%;根围土壤真菌1513个OTUs中有285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40属,相对丰度59.91%;根内与根围土壤共同拥有共生真菌33属,根内特有3属,根围土壤特有7属。其中,外生菌根真菌为根内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主要类群,分别占共生真菌的98.82%和99.80%。定殖根内的细菌共获得5550个OTUs,隶属于400属;根围土壤细菌获得8406个OTUs,隶属于436属,根内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低于根围土壤的。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根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CAM配体、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的丰度低于根围土壤,而膜运输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细菌毒素、细胞抗原等通路)的丰度高于根围土壤。根内与根围土壤中菌根辅助细菌组成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除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外,根内其余9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根围土壤,尤其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远高于根围土壤。
冀瑞卿邢鹏杰徐洋李冠霖高婷婷周吉江付俊慧谢孟乐李玉
关键词:蒙古栎共生真菌共生细菌
木霉对不同香菇菌丝体生长阶段的致病性及生防制剂对其的抑制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木霉病原菌对不同香菇菌丝体生长阶段的致病性生防制剂的反应来研究木霉致病性及其防治方法。通过绿色木霉与不同香菇菌株的对峙培养结果显示,绿色木霉对不同香菇菌株的抑制效果不同,表现为对菌株‘9602’的抑制率最大;哈茨木霉则表现为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对菌株‘L26’的抑制率最大。生防制剂对两种木霉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培养48 h时的枯草芽孢杆菌杀菌剂在浓度为0.01 g/mL时对两种木霉的菌丝生长具较好的抑制效果,对绿色木霉的抑制率为76%;对哈茨木霉的抑制率为72%。多粘类芽孢杆菌对两种木霉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差异,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对哈茨木霉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绿色木霉明显,当浓度达到0.001 g/mL时对两种木霉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哈茨木霉的抑制率为75%,高于绿色木霉(抑制率为38%)。综上所述,尽管不同木霉菌株的致病性有差异,但总体表现为木霉对香菇菌丝具较强的致病性。两种生防药剂对不同木霉菌株具有不同的防治效果,为生防制剂在食用菌病害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李冠霖徐洋邢鹏杰高婷婷冀瑞卿
关键词:生防制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