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静毅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含前表面抗原1和2免疫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
- 一种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同时含有前表面抗原S1、S2免疫决定簇和S抗原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这种新型的基因结构在重组痘苗病毒体系中,能稳定地分泌表达同时具有前S1,前S2和S的三重抗原性的融合颗粒。该融合颗粒可用作乙型肝...
- 李光地惠静毅汪垣
- 文献传递
- 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DNA免疫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构建了 3种融合了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表达质粒 .在COS M6细胞中暂时表达的结果显示 ,在CMV启动子转录调控下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有效地分泌至细胞外 ,并且同时具有HBsAg ,preS1和 preS2抗原性 .带有 preS抗原决定簇顺序的质粒DNA直接免疫BALB/c小鼠后 ,能诱发小鼠产生抗S抗体 ,抗体滴度高于仅带有S基因的表达质粒 .带有 preS1抗原决定簇顺序的质粒还可以使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 preS1抗体 ,而且preS1抗体的出现早于S抗体 .
- 惠静毅李光地孔玉英汪垣
-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DNA免疫抗体
- 一种抗QKI-5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QKI-5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由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 C2014228的杂交瘤细胞分泌。所述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仅仅识别QKI-5,对QKI的另外两种异构体QKI-6...
- 惠静毅宗峰阳李钠
- 文献传递
- 乙肝病毒融合表面抗原SA-28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被引量:10
- 1997年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先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preSI融合基因SA-28置于酵母杂合启动子ADH2-SUC2的控制下,然后将SA-28基因的表达单元插入高稳定质粒PHCll的BamHI位点,构建成表达质粒YFD150和YFD150-o,并将其转化酿酒酵母Y19。对转化子表达SA-28基因的研究表明:表达受葡萄糖浓度调控;表达产物具有S和preS1双重抗原性,并形成密度为1.20—1.229/ml的颗粒。
- 袁汉英潘辉刘 婷胡宝龙李育阳惠静毅李光地汪垣
- 关键词:酵母乙肝病毒
- 哺乳动物细胞mRNA剪接调控的分子机制
- 2010年
- mRNA的可变剪接是指一个单一的mRNA前体(pre-mRNA)经过不同的剪接加工方式生成多种mRNA变异体(variants)的过程,这些变异体最终可以编码合成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在过去的10多年中,大量数据表明,可变剪接是增加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多样性的重要资源,也是调控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步骤。可变剪接具有高度的组织与发育阶段特异性,并受到外界信号的控制。剪接调控的紊乱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将对哺乳动物细胞mRNA剪接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
- 程呈龚秀峰惠静毅
- 关键词:可变剪接信号转导MIRNA染色质结构
- 含前表面抗原1和2免疫决定簇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
- 一种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同时含有前表面抗原S1、S2免疫决定簇和S抗原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这种新型的基因结构在重组痘苗病毒体系中,能稳定地分泌表达同时具有前S1,前S2和S的三重抗原性的融合颗粒。该融合颗粒可用作乙型肝...
- 李光地惠静毅汪垣
- 文献传递
- 染色质结构与mRNA可变剪接
- 2014年
- mRNA的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是一种由一个mRNA前体(pre-mRNA)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产生多个mRNA变异体(variants)的RNA加工过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mRNA剪接过程是独立于转录过程的一个转录后RNA加工过程。然而,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mRNA剪接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转录偶联发生的。因此,剪接调控会受到与转录相关因素的调控。本文将对染色质与mRNA剪接调控的相关性和染色质结构调控可变剪接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
- 蒋琰惠静毅
- 关键词:可变剪接染色质核小体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
- 一种抗QKI-5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QKI‑5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由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CCTCC C2014228的杂交瘤细胞分泌。所述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仅仅识别QKI‑5,对QKI的另外两种异构体QKI‑6...
- 惠静毅宗峰阳李钠
- 文献传递
- 一种改造的同时含有preS1,preS2抗原决定簇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被引量:6
- 1998年
- 利用PCR方法合成的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preS1区氨基酸第 2 1~ 47位和preS2区第 1 2 0~ 1 46位肽段的基因片段同时分别与S基因的 5′端和 3′端 (相当于第 2 2 3位氨基酸 )融合 .融合基因被置于痘苗病毒通用载体 pGJP 5上的P7.5启动子下游 ,并通过体内同源重组 ,经筛选获得重组痘苗病毒vS2SS1 .vS2SS1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后 ,融合蛋白S2SS1获得表达 .对S2SS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泌性、抗原性和颗粒性分析结果表明 ,S2SS1蛋白能够形成同时具有preS1 ,preS2和S抗原性的颗粒 ,并能有效地从细胞中分泌 。
- 惠静毅李光地孔玉英汪垣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PRES1PRES2抗原决定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