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支爱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动脉
  • 8篇主动脉
  • 5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血管
  • 3篇动脉瓣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造影
  • 3篇硬化性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主动脉瓣
  • 3篇溃疡
  • 3篇肺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断层摄影
  • 2篇心室
  • 2篇心室发育不良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邯郸市中心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7篇支爱华
  • 11篇蒋世良
  • 11篇戴汝平
  • 5篇吕滨
  • 4篇黄连军
  • 3篇郑园园
  • 3篇张沛
  • 3篇杨素君
  • 2篇张辉
  • 2篇白桦
  • 2篇张戈军
  • 2篇赵世华
  • 2篇曹程
  • 2篇王云
  • 2篇凌坚
  • 2篇张岩
  • 1篇李楠
  • 1篇宋殿行
  • 1篇赵红
  • 1篇张岩

传媒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3年1月到2004年3月16例...
支爱华蒋世良凌坚黄连军赵世华张岩张戈军王云戴汝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右心室发育不良
文献传递
非医源性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非医源性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999-08至2013-06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治的9例非医源性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病因包括粥样硬化病变(4例),Behcet’s综合征(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瘤破裂(1例),不明原因(1例)。9例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9例非医源性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累及前降支5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2例。2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2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例为特发性,另1例为先天性);心脏移植1例(粥样硬化性);开胸探查手术1例(Behcet’s综合征);3例保守治疗(2例为Behcet’s综合征患者,另1例为粥样硬化性病变);1例随诊观察;1例失访。本组患者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结论:非医源性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CTA可以确诊。术前明确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可以采用保守、介入或外科旁路移植术手术治疗。
张沛支爱华戴汝平杨跃进
关键词:非医源性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冠状动脉造影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评估胸廓内动脉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评估胸廓内动脉解剖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MSCTA技术对199例CABG术前患者的胸廓内动脉进行分析,测量左胸廓内动脉长度,观察其起源、走行、分支、变异情况.结果 199例胸廓内动脉主干及其终支均能清晰显现,其中45例发生起源变异,变异率为22.6%,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类型以甲状颈干共干多见,占42例(21.1%),另有1例(0.5%)起自肩胛上动脉,2例(1.0%)起自腋动脉.左胸廓内动脉平均长度(193.80±28.74)mm,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胸廓内动脉的起源、主要分支及变异等解剖结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预评估有重要意义.
倪亦琨支爱华丁力孙洋张岩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廓内动脉乳内动脉
MDCT观察冠脉钙化斑块(钙化伪影多或中度以上)狭窄与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杨素君楚坤义张辉郑园园支爱华
课题选择较少的严重钙化斑块及管腔中度以上狭窄进行更详细的分析研究,将钙化斑块及CS作为创新点;研究方法中病例筛选和入组条件选择合适,各参数选择合适,与课题密切相关,冠状动脉分支分段及图像质量分级等标准遵循规定或国际共识,...
关键词:
关键词:造影检查
升主动脉置换术后右房耳分流的CT诊断
目的:心血管外科行主动脉瓣或/和升主动脉置换手术后血压上升或体温恢复正常时,原已闭合的小血管重新开放出血。右房耳人工造口可引流异常血液入右心, 这个分流短期可缓解主动脉根部异常高压,减少二次开
支爱华戴汝平蒋世良吕滨
文献传递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心血管造影诊断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PA/IVS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结合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电子束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例行心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 ;行X线胸片 16例初步定性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 16例 ,明确诊断 15例 ,误诊 1例 ;电子束CT检查 2例 ,清楚显示肺动脉发育。结论 PA/IVS诊断主要依靠心血管造影。造影中应重点注意右室、肺动脉发育情况 ,体肺侧支及是否伴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支爱华蒋世良凌坚黄连军赵世华张岩张戈军王云戴汝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完整右心室发育不良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性质对CTCA、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患者钙化斑块与年龄的关系,分析不同性质斑块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评价效果的影响。方法对行CTCA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患者1 021例行年龄相关分析,对56例均行CTCA和CAG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节段统计,比较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50%的CTCA与CAG评价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0);83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307段存在≥50%的管腔狭窄,有钙化斑块67段,钙化为主斑块30段,混合斑块77段。CTCA在观察斑块的性质方面优于CAG,在对冠状动脉混合斑块和钙化为主斑块的CTCA评价与CAG评价在95%的可信区间内差异性较小,对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50%的狭窄程度评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与CAG比较,CTCA评价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高,在评价斑块性质方面优。
郑园园楚坤义张辉杨素君支爱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成像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主动脉瓣狭窄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外科瓣膜切开术后再狭窄很常见,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介入治疗创伤小, 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经皮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入术为主动脉瓣膜病领域中的新曙光。本文就 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支爱华蒋世良
关键词:主动脉瓣成形术球囊主动脉瓣狭窄瓣膜术后再狭窄
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的影像诊断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PFAA)的解剖学特征,评价几种常用影像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的8例PFAA患者,收集其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总结其解剖及影像学特征、类型和伴发畸形情况,对比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7例的PFAA与主动脉弓位于同侧、不形成血管环结构,4例的PFAA伴发狭窄及闭锁,8例PFAA均起自升主动脉远端无名动脉开口旁或对侧,6例止于降主动脉近端,2例止于一侧肺动脉干;8例患者均合并心血管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法乐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共同动脉干、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以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弓离断最常见;CTA对8例PFAA及伴发的其他心血管畸形患者均做出准确诊断,其准确度优于超声心动图及造影结果。结论:PFAA的解剖特征为:起自升主动脉远端无名动脉开口旁或对侧、止于降主动脉近端或一侧肺动脉干,呈弓状血管结构,部分伴发狭窄及闭锁,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CTA为PFAA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可部分替代或补充血管造影结果。
禹纪红支爱华李楠王恩宁祁晓鸥蒋世良戴汝平吕滨
关键词:主动脉畸形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转归的电子束CT研究被引量:37
2006年
目的 电子束CT(EBCT)评价主动脉不典型夹层(或称为壁内血肿,IMH)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23例经临床及EBCT诊断的主动脉IMH患者,均以胸痛或腹痛入院,21例为1-14d的急性IMH,〉14d的慢性IMH患者2例。患者EBCT检查≥2次,男19例,女4例,年龄30-81岁,平均57.78岁,随访时间4-405d(平均105.84d)。采用Imatron C-150XP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6mm,床进3.5mm或层厚3mm,床进3mm,扫描时间为0.1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40层。结果 4例A型IMH,其中3例分别于1.0、1.5、4.0个月完全吸收,1例无明显变化。19例B型IMH患者,完全吸收9例,部分吸收4例;无变化4例;进展2例,其中1例进展为真性动脉瘤。患者4-15d内短期随访血肿变化不明显或有加重,15-30d壁内血肿明显吸收,但溃疡随时间延长加重。结论 EBCT可作为IMH患者定期随访的检查,且根据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支爱华戴汝平蒋世良金敬琳曹程吴海英孙立忠白桦
关键词:主动脉动脉瘤溃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