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伟勇

作品数:53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波浪
  • 9篇功率
  • 9篇波浪能
  • 8篇功率密度
  • 5篇台风
  • 5篇近海
  • 5篇海洋能
  • 4篇海岸
  • 4篇海洋能资源
  • 4篇潮流能
  • 3篇浙江近海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台风浪
  • 3篇资源评价
  • 3篇海域
  • 3篇SWAN
  • 3篇潮汐
  • 3篇储量
  • 3篇值模拟
  • 2篇神经网

机构

  • 49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浙江省海洋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3篇施伟勇
  • 16篇许雪峰
  • 13篇叶钦
  • 12篇张俊彪
  • 12篇羊天柱
  • 12篇杨忠良
  • 9篇杨万康
  • 7篇戴志军
  • 7篇宋泽坤
  • 6篇王传崑
  • 4篇孙志林
  • 4篇陈子燊
  • 4篇张峰
  • 3篇苟诤慷
  • 3篇陈培雄
  • 3篇潘冲
  • 3篇俞亮亮
  • 3篇杨斌
  • 2篇吴清松
  • 2篇张小玲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通报
  • 3篇海洋学研究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海洋技术
  • 2篇海岸工程
  • 2篇海洋工程
  • 2篇东海海洋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门湾近期水动力特性观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2013年夏季包括大、中、小潮的三门湾大范围、同步水文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三门湾近期潮动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属于强潮海湾,湾顶处的各项潮汐特征值均大于湾口处.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性质,潮波在向湾顶传播过程中浅水分潮增强明显.涨、落潮流历时相当,涨、落潮平均流速大小也比较接近,整体上优势流保持在45%~58%之间,涨落潮动力相对平衡.涨、落潮流矢表现出明显的往复流运动形式,整体涨落潮流向顺应三门湾的平面形态,主流向与湾内等深线基本平行.底摩擦对潮流的垂向结构作用明显,流速在垂向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致成对数型结构分布,即表层或次表层流速最大,越靠下层流速越小,底层流速最小.各个测站之间,底层流速相对集中,越靠上层各测站之间流速大小差异越大,表层和次表层各站点之间流速大小差异最大.流速梯度极大值出现在急流附近,流速梯度的极小值出现在憩流附近.海床底部的粗糙度对流速梯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宋泽坤施伟勇张峰吴清松杨斌周阳杨忠勇
关键词:海洋水文学垂向变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同一时期的遥感影像和实测杭州湾北岸海图资料,构建了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之间的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反演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模型比较,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反演地形的精度迭84%。由此可见,基于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反演海岸水下地形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陈浩戴志军张小玲施伟勇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粤东后江湾沙坝-泻湖海岸系统的演变及动力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及历史海图对比 ,对粤东后江湾沙坝 泻湖海岸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该系统近代演变的动力作用及泥沙运动 .
戴志军韩丽施伟勇
关键词:动力分析钻孔资料
浙江嵊泗青沙围填海综合开发项目的景观指数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选择青沙围填海工程作为研究案例,将其弧线堤线方案和直线轴向堤线方案进行对比,分别计算了各项景观评估指数的变化,包括景观斑块数(P)、景观多样性指数(H)、景观形状指数(LSI)、岸线形态判别指数(D)、单位海岸线支持度(S)。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景观变化主要受人为的围填海工程和相关人造景观建设的影响,弧线堤线方案实施后,虽然占用大量的潮间带,但各项评估指数均优化,整体景观改善,使其相应功能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弧形堤线填海方案是海岸线和滩涂资源综合开发的较好方式,该类型的围堤方案使得各项景观评估指数均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将有利于滨海湿地景观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许雪峰聂源羊天柱施伟勇
关键词:围填海景观滨海湿地
自适应可浮动的浮式消浪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可浮动的浮式消浪平台,包括被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的上壳体、悬浮或漂浮于水中且通过多个立柱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的浮体、多个彼此相互独立且分别与所述上壳体、浮体相连接的立柱、撑杆、动力装置以及通信与导航系统,...
宋泽坤许雪峰张俊彪施伟勇黄力波
文献传递
杭州湾北岸岸滩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以龙泉-南竹港岸段为例
2011年
相对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岸潜在侵蚀是海岸带资源利用与规划的重点关注内容。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岸段实测断面资料,利用历史岸线后退和淹没法则计算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海岸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a来岸滩呈侵蚀后退趋势,年侵蚀速率为3.7~5.7m/a,相对海平面上升对岸滩迁移后退的贡献为2%~6%;未来100a岸滩迁移后退将超过300m,其中相对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岸滩后退的距离约为20m,而目前海堤位置与0m等深线间的平均水平距离不超过60m,因此需将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堤潜在危险纳入海堤安全与稳定性的进一步研究,予以系统分析。
施伟勇许雪峰应剑云羊天柱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
波高周期联合分布四种重现水平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Gumbel-Hougaard copula、Kendall和生存Kendall函数对比分析波高和周期联合分布的4种重现水平。以位于北卡罗来纳州Duck的美国陆军工程师团FRF(Field Research Facility)实验场观测的波高与周期样本为例,计算二者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Kendall重现期和生存Kendall重现期及其联合设计值。主要结论如下:对比设定重现期,相对于"或"联合重现期,Kendall重现期可更准确地反映波高周期联合分布的风险率;相对于"且"联合重现期,生存Kendall重现期可更准确地反映波高周期同时超值情况下的风险率。按目前有关规范设计要求的单变量波高设计值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按两变量"或"重现期和波高周期两变量同频率设计值推算的设计值偏高,以最大可能概率推算的两变量的Kendall重现期和生存Kendall重现期设计值可为海岸海洋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提供新的选择。
陈子燊施伟勇路剑飞
关键词:风险评估
浙江沿海波浪能资源初步研究
浙江省沿海岛屿众多,岸线复杂,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波浪能资源,但由于对波浪的观测就目前而言非常有限,往往只能通过单点统计分析来了解该代表海域的波浪能状况,本文采用波浪数值模型对浙江沿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计算和初步研究,可以给出...
叶钦杨忠良施伟勇
关键词:波浪能资源调查功率密度
文献传递
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技术的近海波浪能资源评估
本文采用SWAN模型,对浙江中部近海海域进行了为期10年的高分辨率波浪数值模拟,获得了年均波功率密度分布,同时讨论了波能在该海域的有效时长分布,通过对波功率密度的变异系数统计讨论了其稳定性,最后估算了该海域波浪能资源储量...
叶钦杨忠良施伟勇
关键词:近海海域波浪能资源评估
杭州湾口门中部水沙输运机制初探——以岱衢洋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2012年9月在杭州湾口门中部外侧海域岱衢洋主槽内获得的包括大、中、小潮的垂向流速和悬浮泥沙观测资料,利用机制分解方法计算了岱衢洋的水沙输移通量等特征,分析并讨论了各个输沙项对总输沙量的贡献,解释了杭州湾水沙进出外海的输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单宽涨潮量大潮为小潮的2.3倍,单宽落潮量大潮为小潮的1.6倍。从小潮到大潮的余流和单宽净输水量由向海变为向陆;单宽涨潮输沙量大潮为小潮的4.5倍,单宽落潮输沙量大潮为小潮的2.7倍。单宽输沙量表现为小潮和中潮向海,大潮向陆的特点,大潮单宽净输沙量约为小潮和中潮的2倍;在各输沙项中,平流输沙主要来自水体净输移(拉格朗日余流决定)对悬沙输移的贡献,平流输沙方向小潮向海,中潮和大潮向陆,其中大潮和小潮时平流输沙在各项中贡献率最大;潮泵输沙小潮和中潮向海,大潮输沙向陆,中潮时潮泵输沙贡献率在各项中贡献率最大;垂向净环流输沙方向均向陆,大中小潮悬沙含量的垂向的差异是导致小潮垂向净环流输沙量大,大潮输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杭州湾中部通过岱衢洋通道与外海泥沙交换的主要形式是大进大出、反复搬运,而在一个完整的半月周期内外海泥沙净进杭州湾的量相对较小。
宋泽坤张俊彪施伟勇许雪峰俞亮亮杨万康
关键词:水动力水沙通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