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菲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哲学
  • 3篇艺术
  • 3篇哲学基础
  • 3篇山水
  • 2篇形神
  • 2篇艺术设计
  • 2篇艺术设计专业
  • 2篇宗炳
  • 2篇美学
  • 2篇家具
  • 1篇道家
  • 1篇形神理论
  • 1篇学位
  • 1篇学位研究生
  • 1篇以形写神
  • 1篇造物
  • 1篇造物思想
  • 1篇哲学阐释
  • 1篇中道
  • 1篇中国人

机构

  • 14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14篇易菲

传媒

  • 4篇中华文化论坛
  • 3篇家具与室内装...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科教导刊
  • 1篇美术
  • 1篇装饰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审美视域下的家居产品可持续设计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生态审美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在理论建构上形成了三种基本范式,即以主客统一取代主客二元式的审美模式、强调美善统一的生态伦理、与科学认知主义相结合。生态审美视域下的家居产品设计要求设计师充分理解人类去中心化与共生的理念,在价值重估的基础上探索家居产品设计中的生态审美要素和家居产品的可持续性,并通过解构与重构的过程,灵活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实现设计思维创新与设计担当的结合。
易菲
关键词:生态审美
先秦儒道自然观及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2015年
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科,其中尤以山水为盛。首先,儒家伦理化、人格化的自然观使人的情感和自然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使得自然山水褪去远古时期神秘的外衣,走向现实的社会人生。其次,道家哲理化、审美化的自然观使得自然山水在中国人眼中具有了理性的力量和怡情的效力。这对中国山水画的源起、功能地位及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菲
关键词:儒家道家自然观中国山水画
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2014年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是超前意识、政策支持、资源特点、消费市场和品牌形象,问题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业人才匮乏、国内国际合作程度低。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整合、开拓国际市场是进一步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易菲
关键词:文化产业
基于QFD/TRIZ理论的人宠共用生态家具设计被引量:7
2023年
在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文章通过调研饲主获取到28项需求点,运用QFD与TRIZ模型理论分析在人猫共生的居住空间中,通过功能共享、模块化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考量来设计一种具有生态特征的人猫共用家具,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减少家具的重复购置或功能闲置,降低资源消耗,以实现人宠共生居住空间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易菲
关键词:TRIZ理论生态设计
王微山水“形神”思想的哲学基础及美学建构
2023年
形神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显命题,魏晋时期逐渐走向哲学和艺术。一方面,王微以“形神相俱”为逻辑起点,将“神”和“灵”、“动”、“情”等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赋予山水及山水画以生命意象,其形神思想超越了概念性的哲学静观,揭示了山水画创造的想象力和自由之美;另一方面,王微坚持山水画的生命意象犹如宇宙自然的创化,是动态、有节奏并且有规律的生命表现,因此形神在山水画中又表现为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易菲
关键词:形神哲学基础
“双一流”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被引量:7
2022年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目标。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要素。针对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脱节、企业参与研究生的培养不够深入、研究生实验室和工作室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应及时动态调整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深化学院与行业联合培养的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设计类专题考察,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易菲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韩福江花鸟画“工”与“写”的双重美学探索
2020年
如果说中国人物画的产生关系到鉴戒贤愚和宗教祭祀的社会功用,山水画的兴起满足了文人士大夫的林泉之志,那么花鸟画则使画家个人情致在现实生活之中得到更为细腻的表达,从而与人物画、山水画鼎足而立,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自五代黄荃、徐熙形成“徐黄二体”之后,中国的花鸟画逐渐走向“工笔”与“写意”两条创作及审美路径。
易菲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文人士大夫宗教祭祀社会功用
宗炳绘画美学思想中“道”的哲学阐释被引量:2
2016年
"道"是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儒家、道家、玄学分别从社会、人生、自然等几个方面对"道"做过详尽的阐释。但宗炳另辟蹊径,以佛释道,认为山水之形是受佛的精感所托而形成的,是佛的"神明"之"道"的体现,开创了中国山水画重道、重理的先河。
易菲
关键词:宗炳哲学阐释
从哲学到艺术:宗炳对山水“形神”问题的逻辑建构
2023年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韵”“趣”“意”而非“形似”为最高审美标准,源头在“形神”问题。“形神”问题经历了从原始宗教到哲学美学的嬗变,至刘宋宗炳始用于阐释山水画的创作与审美。一方面,宗炳的“形神”观建立在佛教的基础之上,将“神”看作是独立于“形”的不灭的抽象精神;另一方面,宗炳通过超功利的“澄怀”和“畅神”将佛教中抽象的形神问题转化为“趣”“灵”“妙”等极富美学意味的山水体验,并且以“写”的方式完成对包含“神”之“形”的感性直观表达,从而开启了形神问题从哲学到艺术的转换。
易菲
关键词:形神宗炳
略论魏晋“形神”理论的美学转换被引量:1
2014年
"形神"理论最早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哲学问题,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和随之而来的玄学思想深化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具有了美学意味,进而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观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形神"理论的这种演进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转换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逻辑痕迹,因此,对这一过程作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特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易菲
关键词:以形写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