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剑威
- 作品数:27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江苏刘圩幅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
- 2021年
- 江苏刘圩幅(I50E015017)1:50 000地质图数据集由系统库、地质图及空间数据库、成果报告及附图附表组成。该图幅在充分利用前人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地质解译、地球物理与地质钻探勘探、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郯庐断裂带空间结构、新近纪与第四纪沉积特征、构造活动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构造地貌解析、构建地球物理和地质钻探联合剖面、露头尺度解剖,查明了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深部及地表出露特征、新近系与第四系三维结构,结合年代学研究,发现F_(2)断层晚更新世活动证据。恢复了区域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和古地理古环境演化历史,划分了区域白垩纪断陷沉降、古近纪挤压隆升、新近纪伸展断陷和晚第四纪以来的再次挤压隆升共4期构造演化阶段。提出晚第四纪区域由伸展断陷向挤压隆升的构造转换事件。图幅数据库是刘圩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由主图和角图构成,并附简要说明,涵盖了区内新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地质体及其构造属性特征,充分反映了该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深部结构与构造演化、活动构造与地震防灾等提供基础数据。
- 蒋仁曾剑威刘凯李长波于俊杰彭博赵玲劳金秀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地质图数据库
- 余姚—丽水断裂带嵊州地区燕山期主要构造特征被引量:1
- 2018年
- 余姚—丽水断裂带是浙东南地区活动时间长、延伸远、发育比较宽的一条NE—NNE展布的断裂构造带,在浙江嵊州地区上火山岩系磨石山群和下火山岩系永康群中构造形迹表现十分明显。余姚—丽水断裂带由一系列NE—NNE向控制区内白垩纪盆地形成与发展的正断层,以及NE—NNE走向、自北西向南东逆冲的叠瓦状断层和轴迹呈NE—NNE向的褶皱组成。通过对其构造活动特征及控制新老地层的时序关系研究,结合区域构造活动规律和时空演化关系等综合分析认为:正断层形成时间较早,控制白垩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与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减薄形成的拉张作用密切相关;叠瓦状逆冲断层及斜歪褶皱、紧闭同斜褶皱等褶、断构造组合形成于晚白垩世之后,其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效应有关。研究成果为深入探讨浙东地区燕山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资料。
- 褚平利陈荣曾剑威廖圣兵杨祝良
- 关键词:断裂带下白垩统燕山期断层活动
- 东北印度洋东经90°海岭末次冰消期孢粉源区的转换及机制
- 2024年
- 海洋沉积物中的孢粉是反映大气环流变化与洋流输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东北印度洋90°E海岭18I105A孔(孢粉分析长度为168 cm,即45.1 cal.ka B.P.以来)的孢粉群落分析,发现在12.6 cal.ka B.P.孢粉组合存在一个明显的转变,孢粉的组成由单缝孢子、松属花粉和栲属、青冈属等壳斗科花粉转变为三缝孢子、桃金娘科花粉和榆科花粉。通过与现代孢粉主要源区对比以及与海岭北部的YDY05孔进行对比,认为18I105A孔的孢粉源区从苏门答腊岛到斯里兰卡、印度半岛等地,发生了重要转变。在12.6 cal.ka B.P.之前,孢粉源区主要来源于苏门答腊岛等近源区域,主要输运方式为安达曼表层洋流,受海平面升降控制;而到了全新世,加强的印度夏季风形成较强的西南季风流、海平面上升使得源区距离增加,阻碍了源区距离较近的东部苏门答腊岛等地的孢粉运输过程,导致孢粉源区变为印度半岛及斯里兰卡,孢粉浓度骤降,该阶段海平面和夏季风起主要控制作用;在12.6 cal.ka B.P.之前,YDY05孔孢粉总浓度远低于18I105A孔,反映当时YDY05孔孢粉源区距离更远,二者具有相似的孢粉组合类型及孢粉变化趋势,表明90°E海岭沉积物中孢粉具有相似的源区及影响因素。孢粉记录的区域气候/降水变化为:18I105A孔孢粉记录了45.1 cal.ka B.P.以来的陆源地的古气候演化历史,苏门答腊岛在海洋同位素阶段(MIS)3时期以干冷气候为主,MIS 2时期为湿冷气候,全新世时期记录了印度和斯里兰卡温暖潮湿的气候变化。
- 孙玉慧罗传秀向荣刘建国曾剑威林刚苏翔万随张兰兰杜恕环杨艺萍黄云
- 关键词:印度季风
- 基于景观类型及其生态风险评价的巢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
- 2024年
- 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优化巢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分区,本文以该流域2010年、2016年、2022年3期景观类型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巢湖流域近年来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并结合自然本底特征提出了巢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分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2010~2022年,巢湖流域低风险小流域数量在减少,较低风险小流域数量后期开始增加,中等风险小流域在增加,较高、高风险小流域数量有减少趋势。对比发现,景观生态风险在区域各主要流域内部及主要流域之间差异性较大,但同一流域变化等级未出现越级变化现象,均为相邻等级之间转化,因此,同一主要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随时间变化特征差异较小。基于巢湖流域自然本底及景观风险时空变化特征,提出了“两区、三廊、四片、两带”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分区优化建议。
- 李月彭博林韶恺李洋周盈曾剑威
- 关键词:巢湖流域
- 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冰后期孢粉组合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依据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典型钻孔CSJA6孔中冰后期孢粉分布情况,结合有孔虫分析以及6个样品的AMS^(14)C年龄,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冰后期3个有时间标定的孢粉组合,分别为:Ⅰ.Quercus-Lipuidambar-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早全新世;Ⅱ.Quercus-Castanopsis-Cyperaceae-Pteris组合,时代属于早-中全新世;Ⅲ.Quercus-Ulmus-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中-晚全新世。3个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古气候演变过程为凉干—热湿—温干,这与中国的气候大环境较为一致,且与本区前人研究成果亦做了相应的对比,依然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 于俊杰蒋仁劳金秀张宗言曾剑威彭博赵玲杨祝良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冰后期孢粉组合古气候
- 浙江永康盆地朝川组震积岩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浙东永康盆地北东段朝川组中上部发现多期地震活动的记录,赋存于湖相灰黑色泥灰岩、钙质泥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互层地层中。识别出的地震活动标志为多种原地成因的震积岩,主要包括层内微断层、震裂角砾岩、液化砂岩脉、碟状构造、液化角砾和液化卷曲变形。通过对震积岩及震积序列特征分析,结合浙东地区构造背景,认为朝川组中上部地震事件与早白垩世晚期盆地控盆断裂的活动有关,是区域构造-沉积由稳定补偿沉积阶段转为抬升剥蚀阶段的启动标志,并具良好等时性意义,是陆相盆地沉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标志。
- 曾剑威陈荣禇平利廖圣兵
- 关键词:震积岩盆地沉积发育特征地质意义
- 黄河夺泗事件在江苏泗洪的沉积记录
- 2022年
- 文章研究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夺泗水但未入淮的泛滥沉积物特征。对泗洪北部6个钻孔纵向与平面的粒度和元素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根据6个钻孔黄泛层的粒度可以较明显地划分出标准偏差差别较大的2个区,即钻孔SH1、SH5、SH6黄泛层对应洪泛水道沉积微相,钻孔SH2、SH3、SH4黄泛层对应漫滩沉积微相。依靠相邻钻孔SHJ23的年龄数据和黄河夺泗入淮文献记载,大体推定泗洪北部黄泛层除主体形成于公元1128年黄河夺泗入淮后的700多年间,部分可能形成于公元前322年—公元1020年黄河短暂南流经泗入淮时期;钻孔SH6可能靠近或正处于公元前322年泗水东移至金镇时的主河道。黄泛层大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与Al的质量分数比值相对于黄土和现代黄河的差异较小,显示黄泛沉积物总体继承了黄土高原物质的元素特征;其中w(Ba)与淮河、废黄河相比较低,与现代黄河泥质、砂质沉积物相比有高有低,显示研究区黄泛沉积物受到淮河水系沉积物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 康乘愿蒋仁曾剑威刘凯冯启
-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物粒度微量元素
- 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葛万藻与腕足动物的耦合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对广西桂林杨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剖面连续高密度取样磨片,在显微镜下分别统计腕足动物和葛万藻在薄片中所占面积百分比,以此作为其丰度变化的指标.研究发现,腕足动物与葛万藻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腕足动物的掘穴、觅食等活动对葛万藻的生长起破坏作用,当腕足动物繁盛时葛万藻的数量将会大幅下降,但两者之间并不仅仅是生存竞争关系.葛万藻繁盛时通过光合作用大量释放氧气将会缓解水体缺氧状况,在下Kellwasser贫氧事件中对腕足动物的生存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使得腕足动物丰度上升.丰度增加的腕足动物反过来又压制了葛万藻的生长,造成葛万藻数量锐减.而在缺乏葛万藻改善水体含氧量的情况下,腕足动物在上Kellwasser层的缺氧事件中也受到重创.腕足动物和葛万藻分别作为后生动物和地微生物的代表,在晚泥盆世F-F大灭绝事件中表现出的这种复杂关系对研究地质历史转折期后生动物与地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 徐冉龚一鸣曾剑威
- 关键词:腕足动物缺氧晚泥盆世
- 泥盆纪F-F之交海底热液活动与海洋酸化:来自稀土元素的证据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ICP-MS对采集于广西桂林杨堤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碳酸盐岩地层样品的测试分析,表明测试样品稀土元素总含量平均值为33.32μgg?1;轻稀土与重稀土含量比值的平均值为6.35,明显富轻稀土,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分布模式;Eu异常值的平均值为1.13,普遍呈正异常,并在F-F界线附近出现两次明显的Eu正异常峰值;测试样品稀土元素具明显的四素组效应,并在两次Eu正异常层位表现为明显的M型四素组效应.综合杨堤剖面稀土元素及相关微量元素特征,认为杨堤剖面在上、下Kellwasser层位(KWH)发生了两次明显的热液活动,并导致海水酸化.热液活动带来的多金属离子和酸性液体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组织结构,引起以层孔虫-珊瑚礁为标志的宏体生物大灭绝.
- 曾剑威徐冉龚一鸣
- 关键词:泥盆纪生物灭绝稀土元素热液活动
- 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被引量:1
- 2019年
- 中国东部中生代发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是地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主量、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大爽组底部火山岩年龄为155.2±1.4 Ma(MSWD=0.83),显示浙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并不限于白垩纪,火山喷发至少于晚侏罗世就已经开始;岩石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钾玄岩系列;基性岩石、中性岩石与中酸性(酸性)岩之间不具有同源演化关系,基性岩石来源于富集地幔,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中性岩石可能来源于先存于下地壳深部的新元古代岛弧岩石,中酸性(酸性)岩石来源于地壳,中酸性岩浆与酸性岩浆之间存在演化关系;岩石总体形成于地壳幕式减薄环境,而其弧岩浆岩特征主要反映源岩属性。
- 廖圣兵陈荣褚平利曾剑威张彦杰王存智黄文成
- 关键词:晚中生代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