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阿妍

作品数:11 被引量:28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沉水
  • 4篇沉水植物
  • 3篇生物吸附
  • 3篇秋浇
  • 3篇灌区
  • 2篇氮素
  • 2篇污染
  • 2篇胁迫
  • 2篇河套
  • 2篇河套灌区
  • 2篇黑藻
  • 2篇CU^2+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氮素迁移
  • 1篇氮污染
  • 1篇氮污染物
  • 1篇等温线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吉林燃料乙醇...

作者

  • 11篇曾阿妍
  • 5篇郝芳华
  • 4篇张嘉勋
  • 4篇颜昌宙
  • 3篇欧阳威
  • 3篇金相灿
  • 3篇孙雯
  • 2篇赵景柱
  • 2篇许秋瑾
  • 2篇马小凡
  • 2篇王圣瑞
  • 2篇李鹏
  • 2篇岳勇
  • 1篇郭平
  • 1篇王兴民
  • 1篇田伟君
  • 1篇郭鹏
  • 1篇张敏霞
  • 1篇李军
  • 1篇李静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u^(2+)的生物吸附及其生理反应被引量:25
2009年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在吸收铜离子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反应。以上两种沉水植物在Cu2+浓度分别为0、2、4、8、16、32、64mg.L-1的溶液中暴露了24、48、72、96h,结果表明:黑藻对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狐尾藻对铜的积累量,本实验中黑藻对铜的最大积累量为11295.31μgCu.g-(1干重),而狐尾藻对铜的最大积累量为6861.26μgCu.g-(1干重);对以上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产生胁迫效应的Cu2+浓度明显不同,表明狐尾藻较黑藻对重金属Cu2+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性。以上研究结果对利用沉水植物去除重金属污染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颜昌宙曾阿妍
关键词:生物吸附CU2+叶绿素POD
优势菌种活细胞对天然水体中Pb^(2+)和Cd^(2+)的吸附被引量:5
2004年
通过对天然水环境———伊通河中优势菌种活细胞吸附Pb2 + 、Cd2 + 的研究发现 :pH对Pb2 + 、Cd2 + 吸附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Pb2 + 的吸附量在 pH =5 .0~ 7.0时变化不大 ,对Cd2 + 的吸附量在 pH =6 .0~ 8.0时变化不大 ;温度对活细胞吸附Pb2 + 、Cd2 + 影响明显不同 ;活细胞对Pb2 + 、Cd2 + 的吸附量随着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渗透压的增大而降低 .图 5表 1参
郭平李军曾阿妍马小凡郭鹏李静
关键词:天然水优势菌种活细胞PB^2+
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u~(2+)的吸附特征及其逆境生理研究
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新兴技术。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依托国家“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湖泊富营养花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开展了下...
曾阿妍
关键词:沉水植物重金属逆境胁迫
文献传递
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等温吸附特征被引量:40
2006年
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了线性和非线性2种方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并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在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比较和评价不同生物吸附剂的性能时,不能仅仅根据R2和χ2的大小进行拟合方程的适用性比较.为了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拟合结果,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分别进行拟合,而每一种拟合方法也要同时采用多种模型,在对多个拟合结果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更符合实验数据的吸附模型;②在本实验中,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吸附Cu2+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Freundlich模型特别是其线性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误差较大;③沉水植物中粗纤维素占干物质的比重是影响其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细胞壁上多糖的—OH和—CONH2可能是吸附的活性中心;④根据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参数qm,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55 mg/g和10.80mg/g,其吸附Cu2+的最大活性比表面积分别为3.23m2/g和1.62m2/g.
颜昌宙曾阿妍金相灿王圣瑞许秋瑾赵景柱
关键词:沉水植物生物吸附CU^2+
内蒙古农业灌区秋浇的盐分流失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在农业废水产生量较大的秋浇期,选取14条引水和排水渠中的灌溉引水和秋浇退水进行盐份含量及组分分析,并针对重点渠段进行了45d的连续监测.结果发现,在各引水渠中盐分含量都较低,全盐量基本在300mg.L-1左右.排水渠中全盐量较引水渠中有大幅升高,其中第8灌域与第9灌域的排干渠中的全盐量达到6000m.gL-1以上.水质综合分析表明,灌溉后退水都为盐碱水和重盐碱水.同时,排水渠中高含盐量是随着灌区的秋浇活动而持续发生的,并且与灌溉引水量成比例关系.研究表明,内蒙古农业灌区的秋浇活动是导致乌梁素海以及黄河中下游水中盐分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郝芳华曾阿妍马桂芬张嘉勋孙雯
关键词:秋浇水质恶化
内蒙古农业灌区夏、秋浇的氮磷流失变化被引量:23
2008年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引黄灌溉的2次主要大规模灌溉(夏浇、秋浇)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农业灌区的氮磷流失情况.分析了2次灌溉期的各引水渠和排水渠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溶解性无机磷(DIP)、溶解性有机磷(DOP)、颗粒磷(PP)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夏浇时,由于植物吸收、灌水量小等因素,基本不产生污染.而秋浇期间,由于灌水量大、土地裸露成为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时期.在对第8排域的TN、TP的连续监测中发现,排干沟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基本维持在4.16mg.L-1和0.1725mg.L-1,且氮为主要的污染控制因子;排干沟中的N/P为24,排入乌梁素海中极易引起水华发生.结合河套农业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了河套灌区在夏浇及秋浇时期的非点源污染产生过程及污染特点.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曾阿妍郝芳华张嘉勋欧阳威张敏霞田伟君
关键词:秋浇氮磷流失非点源污染
河套灌区不同灌季土壤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东段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在春灌、夏灌和秋浇(2005年4月、7月和11月)3个不同特征灌季进行采样分析,应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中的普通kriging法,对研究区0~20 cm土壤中氮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时期土壤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主要为球状、高斯和指数模型,与实际变异函数间的残差平方和在0.0009与0.1238之间,拟合效果较好;除11月铵态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外,其它参数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4、7月土壤中总氮元素含量大体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研究区整体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含量4月最高、11月最低,土壤铵态氮含量7月最高、11月最低.土壤中氮元素的上述时空变异受研究区地下水位、引水和农田排水不同期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
郝芳华欧阳威李鹏曾阿妍岳勇
关键词:灌区氮污染物地统计学方法
HYDRUS-1D模型对河套灌区不同灌施情景下氮素迁移的模拟被引量:45
2008年
选取河套灌区五原建丰的典型土壤,应用HYDRUS-1D模型对不同灌溉强度、不同表施浓度以及将表施改为灌施3类情景下土壤氮元素的迁移进行了动态模拟,研究了灌溉和施肥对河套灌区典型区域土壤氮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强度小于0.10 cm.h-1时,铵态氮与硝态氮累积流出通量变化极为缓慢;强度大于0.14 cm.h-1时,累积流出通量急剧攀升,表明氮元素大量向土层深层流失.铵态氮表施浓度的变化对氮素的迁移几乎没有影响.保持相同的施肥量,灌施情景对铵态氮迁移几乎无影响,但表施换为灌施后硝态氮下渗浓度增加47%,更易于向深层渗漏.
郝芳华孙雯曾阿妍李鹏张嘉勋岳勇
关键词:河套灌区HYDRUS-1D模型硝态氮铵态氮
秋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一年中水量最大的一次灌溉(秋浇)期间,灌、排水干渠和农田土壤中总磷(TP)、无机磷(IP)以及有机磷(OP)进行分析监测,考察了秋浇对灌区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秋浇使灌区土壤水分得到极大地补充,促进了土壤磷元素的溶解.由于灌溉引水中携带了大量泥沙,附着了较高含量的颗粒态磷(PP),并沉积在农田土壤中,使灌区土壤总磷含量略有升高,排水中总磷浓度降低.原有土壤中有机磷在碱性环境中与土壤中钙离子形成难溶性盐类,促进反应平衡向有机磷增加的方向进行,使灌区有机磷含量大幅增加.同时,在周期较长的淹灌期间,土壤潮湿的厌氧环境增强,促进了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态磷的吸收利用,将其转变成有机态磷,因而在灌区土壤和排水中有机磷含量均有显著提高.
张嘉勋郝芳华曾阿妍孙雯欧阳威
关键词:秋浇磷元素
不同浓度氨氮对轮叶黑藻的生理影响被引量:90
2007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0.5、1、2、4、8、16mg/L)的氨氮(NH4+-N)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生理生化影响,测定了黑藻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酰氨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氨氮(0.5、1、2mg/L)对轮叶黑藻的生长稍有促进作用,但培养液中氨氮浓度超过4mg/L时,黑藻的相对生长率(R)明显下降,当浓度达到16mg/L时,黑藻在20多天内全部死亡。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黑藻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超过4mg/L时,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第24、32、40天取样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低浓度氨氮处理组(0.5、1、2mg/L)的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又上升,而对照组的蛋白质含量一直在上升,高浓度氨氮处理组(8、16mg/L)的蛋白质含量则呈明显下降趋势。POD、SOD和G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高浓度氨氮条件下增加显著,并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格局,在第16天或第24天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提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氨氮浓度的升高将影响其生理功能,过高浓度的氨氮对轮叶黑藻是一种逆境胁迫,可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轮叶黑藻对氨氮浓度变化虽有一定耐性,但耐性会随时间延长而变弱。
颜昌宙曾阿妍金相灿赵景柱许秋瑾王兴民
关键词:氨氮黑藻生理影响胁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