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管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人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平滑肌脂...
  • 1篇胰腺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机构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市陈星海...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作者

  • 12篇朱峰正
  • 7篇梁海毛
  • 4篇王建俭
  • 3篇朱林
  • 2篇周林锋
  • 2篇郑国良
  • 2篇周雁玲
  • 2篇董延江
  • 2篇张伟耀
  • 2篇王雪松
  • 2篇陈峥
  • 2篇陈其锋
  • 2篇黄晓健
  • 2篇景举珍
  • 1篇韦增才
  • 1篇宋志彬
  • 1篇刘细斌
  • 1篇蔡文翀
  • 1篇闭崎诚
  • 1篇司徒祖超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 lipoma,EAML)的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突出肾轮廓之外,CT平扫呈等或稍高于肾皮质。5例位于右肾,4例位于左肾,1例双肾多发。10例密度均不均匀,2例其内见大片囊变坏死,1例见点片状出血灶,3例含脂肪成分。6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肾包膜受侵;4例直径大于6cm。增强扫描8例病灶实性部分均呈"快进快出",2例富含脂肪成分病灶实质期见多发迂曲的血管。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对该病。
梁海毛王建俭周林锋朱峰正朱林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X线计算机肾脏
急性阑尾炎CT检查的辅助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思路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及易与之混淆的其他急腹症的CT图像特征,探讨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的辅助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120例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和对比CT征象,研究其与最终诊断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120例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45例,阑尾坏疽、穿孔25例,阑尾脓肿10例;其他急腹症20例;5例未确诊。阑尾炎患者的术前CT征象因阑尾炎种类不同而略有区别,有56例发现粪石;而其他急腹症的CT征象有结肠管壁局限性增厚、肾输尿管高密度影、肾周筋膜增厚、子宫附件区囊性或实性肿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水等。结论 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张伟耀邓惠玲朱峰正梁海毛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CT检查
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的CT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直肌肿物的时间、肿物触诊情况等)和CT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5例均为腹直肌单发肿物,病灶位于切口处腹直肌内。(1)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9~48个月,CT表现为腹直肌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韧带样瘤6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2~36个月,触诊为质硬无痛性包块;6例密度均等于或稍低于肌肉,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一致。(3)脓肿7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4周,触诊边界不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见气-液平面,增强呈环形强化。(4)血肿4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周内,肿物呈梭形局限于腹直肌内,边界清楚,增强后无强化,周围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是一组与手术相关的疾病,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特征,根据 CT 影像表现,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黄晓健朱峰正关键张奕昭陈峥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直肌
不典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扫描图像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典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扫描图像的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不典型恶性GIST的螺旋CT扫描图像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结果 13例腹腔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规则或浅分叶状占位,其密度多不均匀;螺旋CT平扫8例呈实性等或稍低密度,5例呈囊实性,3例病灶内见气体密度,4例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见实性病灶及病灶的实性部分呈持续强化或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灶内部均可见范围不等的无强化区。结论不典型恶性GIST的螺旋CT图像特点是腹腔内巨大不规则或浅分叶状占位,密度不均匀,病灶内部见范围不等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或持续强化,内部见不同程度的无强化区。
梁海毛周林锋朱峰正朱林闭崎诚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法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多层螺旋CT常规10 mm层厚横断面图及1.25 mm层厚横断面图与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MIP)联合诊断的颅盖骨线状骨折病例49例,利用16层螺旋CT行头部非螺旋平扫检查,对比3种方法对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颅盖骨线状骨折病例中,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显示骨折49例,10 mm层厚横断面图显示骨折36例,1.25mm层厚横断面图显示骨折43例。结论: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盖骨线状骨折的诊断,应该作为头部外伤CT检查的一种常规观察方法。
郑国良周雁玲朱峰正王俭
关键词:颅骨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成人幕上PNET的CT及MRI表现(其中CT检查2例、MRI检查4例)。结果 6例PNET中,位于幕上大脑半球颞叶3例、额顶叶2例及基底节区1例。肿瘤实质CT平扫2例均呈稍高密度;4例经MRI扫描,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体积较大,内含囊变/坏死4例、出血2例及流空血管1例,边界较清,瘤周无或轻度水肿5例,大片水肿1例。结论充分认识成人幕上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梁海毛王雪松王建俭朱峰正陈其锋
关键词:神经外胚层肿瘤体层摄影术
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室内脑膜瘤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16例位于侧脑室,2例位于三脑室。脑室内脑膜瘤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11例)或分叶状(7例)肿块。T1WI上呈稍低信号(14例)或低信号(4例);T2WI呈稍高信号(12例)或低信号(6例),9例见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5例可见少许斑片状低信号。14例见肿瘤与邻近脉络丛关系密切。结论脑室内的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梁海毛王建俭朱峰正景举珍董延江
关键词:脑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超声联合CT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小肝癌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均行超声及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病例共29例(31个瘤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及联合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20个瘤灶,CT诊断有27个瘤灶,两者联合诊断为29个瘤灶,超声、CT、超声联合CT对小肝癌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4.5%、87.1%、93.5%。结论:联合超声及CT有助小肝癌的诊断。
郑国良周雁玲朱峰正张富刘细斌
关键词:小肝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超声
64排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诊断明确的lemmel综合征患者CT资料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lemmel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6个,直径在9~38 mm之间,其中30例为薄壁憩室,内可见炎症渗出,6例憩室壁增厚;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环内侧囊袋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其内多为气体密度影,增强扫描显示憩室壁与十二指肠壁强化一致,腔内无强化。1所有患者胆总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扩张,胆总管直径在11~20 mm之间;210例患者表现为胰管扩张,其中6例患者合并胰腺肿胀及胰腺周围渗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36例患者表现出胆总管及肝管结石,结石直径为2~20 mm。结论 64排螺旋CT对lemmel综合征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黄晓健朱峰正陈峥韦增才蔡文翀司徒祖超
关键词:LEMMEL综合征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憩室胆管结石X线计算机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DWI及DTT扫描,测量FA值、ADC值,DTT评估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梗死不同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FA值呈降低趋势,ADC值呈逐渐升高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边缘带的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弥散张量纤维束(DTT)成像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分为不累及、受压无中断、破坏中断减少,破坏组及受压组的FA值、ADC及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FA及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可评估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DTT可以显示梗死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有利于评估预后。
梁海毛谢金华蓝宇宋志彬朱峰正景举珍董延江陈其锋
关键词:脑梗塞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