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玉方

作品数:45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颅内
  • 9篇动脉瘤
  • 9篇颅内动脉
  • 9篇颅内动脉瘤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7篇神经系
  • 7篇神经系统
  • 7篇替莫唑胺
  • 7篇中枢神经
  • 7篇中枢神经系统
  • 7篇中枢神经系统...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7篇化疗
  • 7篇基因
  • 7篇放疗
  • 6篇原发性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机构

  • 24篇山东省肿瘤医...
  • 10篇泰山医学院附...
  • 10篇山东大学
  • 6篇山东省立医院
  • 4篇济南大学
  • 4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肯塔基州立大...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肿瘤防...

作者

  • 45篇朱玉方
  • 22篇陶荣杰
  • 20篇徐军
  • 13篇王勇
  • 11篇庞琦
  • 9篇王秀华
  • 7篇郑修启
  • 6篇王汉斌
  • 6篇姬广福
  • 6篇李永胜
  • 6篇周士振
  • 6篇赵玉娥
  • 5篇许德志
  • 5篇葛明旭
  • 4篇刘志芳
  • 4篇贺红卫
  • 3篇于金明
  • 3篇司志超
  • 3篇马莉
  • 3篇杨松立

传媒

  • 5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伐单抗一线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贝伐单抗一线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汇总,采用Meta-Analyst Beta 3.1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8篇,排除66篇,最终纳入12项临床试验,共计837例患者。通过Meta分析对数据进行合并,其结果显示:所有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6月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4.5%(95%CI:78.1~89.3),12月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55.1%(95%CI:48.0~61.9),1年总生存率为76.0%(95%CI:62.5~85.7),2年总生存率为38.4%(95%CI:32.5~44.7)。经比较分析示:贝伐单抗联合RT+TMZ组与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药物组之间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常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血栓/栓塞、疲劳、脑卒中、粒细胞减少、感染等,不同治疗组织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贝伐单抗联合标准方案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在贝伐单抗联合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其他药物治疗,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王勇高烨徐军朱玉方周士振陶荣杰
关键词:贝伐单抗胶质母细胞瘤化疗预后
颅内动脉瘤COL3A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检测与分析
2009年
目的检测与分析颅内动脉瘤中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比较298例颅内动脉瘤与488例对照病人之间COL3A1基因启动子区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构成。结果颅内动脉瘤组与对照组中rs2138533位点TC+CC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χ2=11.45,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χ2=30.93,P=0.000),采用Logistic回归纠正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后仍差异显著(均P<0.01);而两组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位点的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
朱玉方庞琦路明王秀华赵玉娥徐军陶荣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放化疗联合Ommaya囊置入化疗治疗囊性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Ommaya囊置入治疗囊性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Ommaya组24例,对照组16例。Ommaya组行Ommaya囊置入术,同时进行同步放化疗及瘤内化疗;对照组仅进行同步放化疗,均4周为1个疗程。2组均随访至2013年6月,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MOS)、生存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Oommaya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62.5%(P<0.05)。Oommaya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月。Ommaya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75.0%和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18.8%和0(P<0.05)。患者的耐受性好,2组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Ommaya囊内化疗治疗囊性脑转移瘤,其疗效优于单纯放化疗,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许德志王勇徐军朱玉方陶荣杰
关键词:OMMAYA囊
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生物学意义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描述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该段血管的微观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调节机制。方法非血管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行开颅手术,术中小心暴露并取出脑桥静脉至近静脉窦端,常规TEM样品制备方法,选取脑桥静脉流出端行超薄切片,重金属盐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脑桥静脉流出端有大量致密排列的纤维,以胶原纤维为主,也可见弹性纤维及少量网状纤维,散在的成纤维细胞也可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未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该血管节段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与脑静脉系统其他部位明显不同。结论脑静脉血管床贮存的大量静脉血液可以通过容量调节影响到颅内压力变化,而脑桥静脉作为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最后通路,流出端具有的特殊形态学特征提示其可能是脑血液循环中静脉血液流出的关键环节。由于该段静脉血管壁没有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而致密分布的胶原纤维本身不具有自主舒缩功能,因此推测该段血管缺乏主动调控机制。研究脑桥静脉流出端参与静脉血液流出的被动调节机制可为下一步针对脑静脉系统临床治疗颅内压增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庞琦司志超贺红卫孔大伟李伯琴王汉斌赵光宇朱玉方葛明旭翟国德
关键词:超微结构颅内压
蛛网膜松解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9
2003年
李继禄姬广福宁方义曹春光朱玉方李永胜郑修启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颅内肿瘤治疗后残存病灶11C-胆碱摄取与肿瘤复发及生存的相关研究
目的:利用11C—胆碱(CH)PET/CT检测颅内恶性肿瘤(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手术、放疗或化疗后的残存病灶的标准摄取值,分析影响脑内病灶11C-CHO摄取的因素,并探讨其在鉴别残留灶复发的应用价值及与长期生存的关
陶荣杰刘志芳朱玉方徐军马莉于金明
雄黄治疗胶质瘤的初步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研究雄黄体内外对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评价雄黄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雄黄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大鼠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动物模型,用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肿瘤,观察雄黄体内抗肿瘤的作用。结果:雄黄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9 L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4 h1、2 h和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40%、78%和99%;体内抑瘤实验显示,局部用药3周后,75%(9/12)的大鼠肿瘤消失,3个月内的复发率为8.3%。结论:雄黄在体内外对胶质瘤均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有可能用于胶质瘤的临床治疗。
庞琦王汉斌葛明旭司志超朱玉方张康魏广福张志明
关键词:雄黄砷剂神经胶质瘤
替莫唑胺配合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配合放疗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6-2010-03应用替莫唑胺配合放疗治疗的33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46个月,其中达到完全缓解11例(33.3%),部分缓解3例(9.1%),有效率为42.4%。稳定病灶患者9例(27.3%),进展性病灶患者10例(30.2%),生存时间1~46个月,中位生存期26个月。结论: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脱发、疲倦、肝功损害和骨髓抑制等,程度较轻。替莫唑胺同步化疗配合放疗是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李宏业徐军周士振王秀华赵玉娥朱玉方陶荣杰
^(11)C-胆碱PET/CT在脑胶质瘤治疗后残存或复发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11C-胆碱(11C-CHO)PET/CT在脑胶质瘤手术、放疗或化疗后残存肿瘤或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脑胶质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脑内残存病灶行11C-CHOPET/CT显像和MR I检查,并再次切除瘤灶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或进行长期随访。肿瘤残存病灶以CT所示病灶部位11C-CHO异常浓聚,超过周围正常脑组织为阳性。其摄取量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表示。结果 22例脑胶质瘤患者经手术及随访证实共有16例残存或复发,6例未复发。11C-CHO显像真阳性16例,真阴性5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11C-CHO PET/CT显像诊断脑胶质瘤复发的敏感度100%(16/16),特异度83.3%(5/6),准确性95.5%(21/22)。ROC分析显示11C-CHO PET/CT显像诊断脑胶质瘤复发曲线下面积为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 I为0.840~0.994)。结论 11C-CHO PET/CT对脑胶质瘤残存或复发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徐军刘志芳朱玉方杨国仁付正赵书强马莉王秀华陶荣杰
关键词:胶质瘤
17例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复发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17例复发性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复发后7例PCNSL患者行大剂量(900mg/m2)培美曲塞化疗;10例行替莫唑胺+奈达铂+长春新碱联合化疗,其中3例联合局部照射20~30Gy,3例患者行Ommaya囊置入术,术后给予利妥昔单抗30mg经Ommaya囊内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脑实质内异位复发9例(52.9%),原位复发5例(29.4%),脑脊膜转移2例(11.8%),颅外腰椎转移1例(5.9%)。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显示,全组患者肿瘤实质区及瘤周近侧水肿区胆碱(Cho)峰升高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峰降低,肿瘤实质区有明显升高的Lip峰。复发PCNSL患者经治疗后有6例(35.3%)获CR,4例(23.5%)PR,5例(29.4%)SD,2例(11.8%)PD,有效率(RR)为58.8%(10/17)。至随访截止时间,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1.1个月,含替莫唑胺方案与培美曲塞方案患者的中位O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CNSL以脑内异位复发为主,复发后治疗困难,预后差,含替莫唑胺或培美曲塞综合治疗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获益。
王勇刘保岩许德志朱玉方徐军陶荣杰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替莫唑胺培美曲塞化学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