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雁洲 作品数:8 被引量:27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作用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复合制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d)、氢氯噻嗪(12.5 mg/d),服药1年;治疗组(40例)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每天1片(含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服药1年。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反射波增压指数和C-IMT,1年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经过1年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F-PWV减慢,C1和C2显著提高,反射波增压指数明显下降,C-IMT减少(P<0.01),而2组肱动脉血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降压的同时可显著地降低了高血压患者C-IMT,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朱雁洲 施展 叶椿香关键词:高血压 氨氯地平 动脉弹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氨氯地平并培哚普利对合并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血管弹性的效果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并培哚普利对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外周血压、动脉弹性功能及反射波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46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24例分别给予氨氯地平(5mg/d)和培哚普利(4mg/d),对照组22例给予氨氯地平(5mg/d)和氢氯噻嗪(12.5mg/d),疗程半年。患者行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造影结束后将造影导管撤到主动脉根部,测出中心动脉压,同时用标准袖带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获得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通过导管测量中心动脉压计算出反射波增压指数(AI%),半年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经过半年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降低更显著(P<0.05),而肱动脉血压二者无明显差异,CF-PWV明显减慢(P<0.05),C1显著提高(P<0.05),C2无明显改变,反射波增压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更显著地降低了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 朱雁洲 陈良龙 李维维 林朝贵关键词: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 血压 血管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斑块特征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
容易破裂的斑块被称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导致血管管腔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产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病理基础... 朱雁洲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易损斑块 血管内超声 虚拟组织学 文献传递 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220例,根据AASI中位数的大小分为A组(24 h AASI<0.52,n=106)和B组(24 h AASI≥0.52,n=114)。比较各组间血FIB、D-D水平,并进行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D-D均低于B组(P<0.05)。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人AASI与年龄(r=0.231,P<0.05)、高血压病程(r=0.685,P<0.05)、收缩压(r=0.721,P<0.05)、血尿素氮(r=0.113,P<0.05)、总胆固醇(r=0.628,P<0.05)、LDL-C(r=0.666,P<0.05)、FIB(r=0.887,P<0.05)、D-D(r=0.668,P<0.05)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ASI与病程(β=0.107,P<0.05)、收缩压(β=0.158,P<0.05)、LDL-C(β=0.102,P<0.05)、FIB(β=0.585,P<0.05)、D-D(β=0.139,P<0.05)相关。结论:高血压病人AASI与血浆FIB及D-D相关,临床上通过药物干预血FIB及D-D的值可能延缓或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朱雁洲 刘晓斌 郑原印 范金茂 陈康关键词:高血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血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4 2008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预后较差,而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伴随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易损斑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现就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朱雁洲 陈良龙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麝香保心丸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超声、炎性指标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以及其对BNP、hs-CRP、MMP-9、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8)予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指数,BNP、hs-CRP、MMP-9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联合组E/A比值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A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Ve/Va比值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Ve/Va比值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BNP、MMP-9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TC、LDL-C、TG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对照组LDL-C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能进一步降低BNP、MMP-9、LDL-C水平,加用麝香保心丸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缪海雄 朱雁洲 叶椿香 曾敬关键词:麝香保心丸 陈旧性心肌梗死 左室功能 脑利钠肽 血脂 心房颤动时脑钠肽来源的探讨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及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探讨心房颤动时BNP的来源。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47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组)、43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室早组),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浓度,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三组的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另外对室早组及房颤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1、房颤组、室早组无论治疗前,治疗成功与失败24h平均心室率均无显著差异;2、房颤组、室早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2.5(78.2,154.3)pg/ml比118.6(66.5,132.3)pg/ml比36.5(14.6,48.5),P<0.05),房颤组血浆BNP水平又明显高于室早组(P<0.05);3、经成功治疗后房颤组、室早组的血浆BNP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室早治疗失败组BNP水平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房颤治疗失败组BNP水平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0.5(42.5,90.3)pg/ml比36.5(14.6,48.5)pg/ml](P<0.05);结论:心功能正常的频发室性早搏及心房颤动均伴有血浆BNP水平升高,在心室率无显著差异情况下,心房颤动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且房颤治疗失败组的BNP水平不能降至正常水平,推测心房颤动时BNP水平的升高有心房因素的参与,是心房因素与心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缪海雄 朱雁洲 吴陈棠 程效关键词: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糖基化高密度脂蛋白对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糖基化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载脂蛋白E(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ApoE^(-/-)小鼠颈动脉套管手术配合高脂饮食的方式诱导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将术后4周经后尾静脉注射糖基化HDL的ApoE^(-/-)小鼠设为G-HDL组,注射正常HDL的小鼠设为HDL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小鼠设为PBS组;术后6周将小鼠安乐处死,取小鼠的颈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组间血脂水平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L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GHDL组颈动脉斑块体积较小、粥样斑块内纤维帽细薄、脂质核心大融合成片,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油红O染色颈动脉斑块内红染区域明显增多(P<0.05);Masson染色显示斑块内胶原面积显著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平滑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结论:G-HDL不影响血脂水平,通过增加斑块内脂质沉积、斑块内纤维帽变薄和巨噬细胞增加,使得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本研究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朱雁洲 缪海雄 叶椿香 郭治平 雷华冰 徐锦明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