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雪

作品数:13 被引量:4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铁路
  • 3篇铁路沿线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铁路
  • 3篇青藏铁路沿线
  • 3篇协同进化
  • 3篇进化
  • 2篇地衣
  • 2篇桑寄生
  • 2篇桑寄生科
  • 2篇生态
  • 2篇重寄生
  • 2篇寄生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第三纪

机构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13篇李冬雪
  • 8篇周金星
  • 6篇张旭东
  • 4篇丁雨龙
  • 3篇漆良华
  • 2篇张建锋
  • 2篇孙启祥
  • 2篇彭镇华
  • 2篇刘国华
  • 1篇董林水
  • 1篇甘习华
  • 1篇王昭艳
  • 1篇费世民
  • 1篇高甲荣
  • 1篇易作明
  • 1篇马涛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DNDC及其应用被引量:20
2007年
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是模拟研究化学元素动态的新兴领域,可用于陆地生态系统内植物、有机物和无机营养元素动态变化和循环。DNDC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陆地海洋空间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最初是为了模拟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氮流失和水平衡而创建,目前该模型可以模拟草地、湿地、林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动态过程。DNDC模型已经在美洲、欧洲、澳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地区得到了验证和运用。DNDC模型可用来分析陆地植物生长规律、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排放预测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通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预测等。
巴特尔.巴克彭镇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冬雪王昭艳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NDC模型
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被引量:3
2005年
重寄生属(Phacellaria)植物共有8个种,其地理分布主要局限于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森林中,其中我国分布有6个种。重寄生属植物的寄主仅局限于桑寄生科(Loranthaceae)和檀香科(Santalaceae)寄生藤属(Dendrotrophe)的植物。作者在查阅国内主要标本馆的馆藏标本、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研究报道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重寄生属植物目前的生存现状,认为它们已经处于渐危或濒危的境地。造成重寄生属植物渐危或濒危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过度砍伐导致的重寄生植物寄主种群密度的降低;与重寄生植物种子传播者啄花鸟类的生境片断化和数量的减少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重寄生属植物与其寄主、种子传播者啄花鸟类和生境中的其他生物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重寄生属植物进行保护。提出了保护重寄生属植物的生境、保护啄花鸟类和加强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等保护对策。
李冬雪丁雨龙
关键词:重寄生生境片断化山地森林桑寄生科檀香科标本馆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被引量:289
2005年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基本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刘国华李冬雪
关键词:盐碱地造林技术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补偿问题研究初探(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生态效益补偿对于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保护森林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生态效益补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原则、途径以及补偿标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建立,不仅为森林资源管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更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认可,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将对中国林业和生态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参44。
周金星彭镇华费世民李冬雪孙启祥漆良华
关键词:生态效益生态补偿
地衣协同进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1年
对地衣的协同进化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资料表明 :地衣的起源可追溯到前寒武纪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共生菌与共生藻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地衣产生了一些特有的性状 ,诸如对共生菌、共生藻的生存均有利的形态结构 ,合成了某些地衣所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 ,地衣体内不同部位DNA甲基化程度不同等。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发现 ,分离培养状态下的真菌与藻类与共生状态下的在形态、生理和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地衣的人工重建表明 。
李冬雪丁雨龙
关键词:地衣共生菌共生藻协同进化
青藏铁路沿线原生植被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原生植被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青藏铁路沿线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对青藏铁路沿线1142 km设置27个样带、248个样地、2242个样方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青藏铁路沿线植物群落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在铁路沿线样方中共出现种子植物305个种与变种,22个灌木种,283个草本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40科、134属;优势种种类相对较少,共40种,灌木4种;物种丰富度(S)沿铁路呈南多北少趋势,在高平原地段丰富度相对较高,且随海拔的升降而升降;α多样性指数也呈南多北少趋势,其值的变化主要受到水热条件的影响,而与海拔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相邻样带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值为依据,将铁路沿线分为6个不同生境区段。
周金星易作明李冬雪高甲荣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藏铁路优势种生物多样性
青藏铁路沿线北段植被物种丰富度及盖度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m^2样方平均物种数量由沿线北部样带的5或6种,逐渐升高至南部样带的9或10种。多重比较表明,相邻或相近的植被样带间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多差异不显著,而当样带间距加大时,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由北至南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呈不规则的动态变化,多重分析表明,多数样带间1m^2样方盖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植被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相比更多地受到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小环境因素的影响。(3)研究区域北部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与物种丰富度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多以乘幂指数方程拟合精度较高。而在研究区域南部,则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样带中群落盖度主要受少数优势种盖度所控制,而与群落物种数量相关性不大。最后,提出今后需要加强青藏铁路沿线高寒地区植被分布格局及其环境解释的相关研究,以便深入分析区域植被分布的格局和成因。
董林水张旭东周金星李冬雪
关键词:青藏铁路物种丰富度盖度
土壤-植被系统及其对土壤健康的影响被引量:41
2007年
在总结分析土壤健康概念与内涵、土壤-植被系统的组成与边界的基础上,着重从植被类型与特征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物理健康、化学健康和生物健康3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漆良华张旭东孙启祥周金星张建锋刘国华李冬雪
关键词:土壤健康
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对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状况的讨论,对重寄生属植物可能的起源时间、地点与迁 移进行了分析。重寄生属植物主要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上,重寄生属植物的分布区与其寄主 的基本一致,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寄生属植物可能起源于第三纪之前某 一时期的华南热带地区,随后向周边地区扩散。在第三纪,重寄生属植物的祖先偶然寄生在桑寄生科某些寄 生植物祖先上,经过几千万年的协同进化,形成了今天比较稳定的寄生与寄主关系。
李冬雪丁雨龙
关键词:重寄生地理分布桑寄生科寄生植物协同进化第三纪
新建青藏铁路沿线各生态区植被分布特征研究初探被引量:10
2007年
新建青藏铁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敏感性及脆弱性决定了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考察,采用β多样性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拉萨段)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境分割程度,并讨论了环境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物种及优势种种数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从整体看,铁路沿线植被β多样性在相邻群落间的指数值要比不相邻群落间的指数值小,但也存在不符合此规律的情况,如一、三生态类型区间的Whittaker指数值(2.05)小于一、二生态类型区间的Whittaker指数值(2.12),这可能与各生态类型区内人为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年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对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也是植被丰富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马涛周金星张旭东巴特尔.巴克李冬雪
关键词:植被分布Β多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