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凌云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药物敏感性试...
  • 1篇原虫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碳青霉烯
  • 1篇碳青霉烯类
  • 1篇田鼠
  • 1篇疟原虫
  • 1篇诺如病毒
  • 1篇青霉烯
  • 1篇青霉烯类
  • 1篇未成年
  • 1篇未成年人
  • 1篇腺癌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机构

  • 5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丽水学院
  • 1篇嘉兴学院

作者

  • 5篇李凌云
  • 2篇薛武进
  • 2篇吕雷立
  • 1篇揭伟霞
  • 1篇曲春生
  • 1篇陈佳琦
  • 1篇郑海雅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丽水市未成年人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丽水市未成年人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EB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9月来丽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EBV感染未成年人的血液标本,Real-time PCR...
黄振强曲春生郑海雅李凌云吕雷立程连娜姚秀萍
乳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 H19可变剪接体的鉴定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巢式PCR方法,在乳腺癌细胞中鉴定出6种长链非编码RNA H19的可变剪接体。经序列比对和分析,剪接体H19-AS1、H19-AS2、H19-AS3是在H19外显子1上进行的5’剪接位点的可变剪接,剪接体H19-AS4是在H19外显子2上进行的5’剪接位点的可变剪接,剪接体H19-AS5是在H19外显子5上进行的5’剪接位点的可变剪接,而剪接体H19-AS6则是在外显子1上进行的3’剪接位点的可变剪接。不同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的H19可变剪接体各不相同,为进一步研究各剪接体介导乳腺癌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王喜周李凌云周武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可变剪接H19
614例急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基因型分析
2021年
目的 分析急性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基因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对2014年-2019年丽水市人民医院614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9. 22%(118/614),其中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408,P> 0. 05);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其中GⅠ型和GⅡ型单独感染以及两者共同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0. 98%(6/614)、16. 78%(103/614)和1. 47%(9/614);感染对象主要为<15岁的儿童与少年,检出率为35. 81%(77/215),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 68,P <0. 000 1);感染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每年11月为感染高峰期,且各月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 12,P <0. 000 1)。结论 应在秋季中旬至冬季中旬,加强GⅡ型诺如病毒在丽水地区儿童群体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与防控工作。
姚秀萍李凌云吕雷立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腹泻儿童
人感染田鼠巴贝斯虫的实验室诊断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回顾1例人感染巴贝斯虫的实验室资料,以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研究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直方图,白细胞(WBC)VCS散点图;观察外周血、骨髓涂片中虫体的形态;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DNA核酸用疟原虫、巴贝斯虫种、巴贝斯虫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 RBC直方图波峰降低,宽度增加,PLT直方图无异常,WBC VCS散点图非WBC区有颗粒团;外周血、骨髓涂片见大量拟似恶性疟原虫虫体;PCR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巴贝斯虫和田鼠巴贝斯虫18s核糖体DNA序列分别有96%和99%的同源性。结论感染的虫体为田鼠巴贝斯虫。
薛武进李凌云陈佳琦
关键词:疟原虫
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表型及基因型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18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结果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MIC50值分别为1、4、4μg/ml,MIC90值分别1、8、4μg/ml,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MIC90多数≥128μg/ml;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产生KPC-2型基因碳青霉烯酶;除一株细菌产CTX-M-15型基因ESBLs外,其余菌株均产CTX-M-14型基因ESBLs;所有菌株均产CMY-2型基因质粒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KPC-2型基因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结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呈泛耐药特征,使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增大,临床应注意预防控制此类耐药菌株引起的进一步流行传播。
薛武进揭伟霞李凌云刘伍高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试验碳青霉烯类泛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