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40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东南沿海及南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 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类型和Sr-Nd同位素特征十分相似,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南海扩张时代,将新生代的火山岩划分为扩张期前、扩张期和扩张期后3大阶段,并利用原生岩浆推导了软流圈岩石圈的一些深部作用...
- 赵海玲邓晋福李凯明李永华
- 关键词:大地构造学新生代火山作用岩石圈
-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及大陆裂解——兼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幔柱问题被引量:19
- 2003年
-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 ,即 :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 ,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 ,来自 2 90 0km处核 /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成岩省 (LIP)是地幔柱到达地表最好的表现形式 .基于地幔柱、大火成岩省的基本特征 ,以及地幔柱和大陆解体的时空关系 ,通过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时空分布特征 ,以及这些火成岩产生的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中国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与典型的地幔柱有关的LIP的基本特征并不符合 ,不能把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作为典型的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实例来看待 ;东北地区新生代火成岩不具备热点、地幔柱活动的典型特征 ,新生代火山活动与地幔柱活动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
- 李凯明汪洋赵建华赵海玲狄永军
- 关键词: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大陆裂解大陆溢流玄武岩地球化学新生代
- 岩浆作用、深部壳幔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被引量:5
- 1999年
- 本文提出3个大地构造单元中火成岩构造组合及其所对应的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状态,着重讨论了岩浆作用与深部壳幔过程对成矿作用的约束,简要讨论了它们的环境效应。提出研究岩石圈—软流圈动力学的演化趋势对中国大陆未来预测的重要性。
- 邓晋福罗照华赵海玲赵国春李凯明
- 关键词:岩浆作用
-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被引量:36
- 2003年
-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的能源资源。其分布于极地地区、深海地区及深水湖泊中。在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外大陆边缘和洋岛的周围,其分布与近代火山的分布范围具有一致性。同位素组成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甲烷主要是由自养产甲烷菌还原CO2形成的。典型的大陆边缘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低(<0.5%~1.0%),不足以产生天然气水合物带高含量的甲烷。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物时代主要为晚中新世—晚上新世,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并且天然气水合物与火山灰或火山砂共存,表明其形成与火山—热液体系有一定联系。火山与天然气水合物空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甲烷的底物可能主要是由洋底火山喷发带来的CO2。由前人研究结果推断HCO-3在脱去两个O原子的同时,可能发生了亲核重排,羟基H原子迁移到C原子上,形成了甲酰基(HCO-),使甲烷的第一个H原子来源于水。探讨了甲烷及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模型。
- 狄永军郭正府李凯明于开宁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甲酰基碳同位素
- 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以河北省和辽宁省为重点的研究被引量:33
- 2002年
- 从渤海湾和辽宁省开始 ,燕山山脉沿北纬 40°左右一直向西延伸到河北和内蒙古的边界。继续向西 ,以太古宙为基底的燕山山脉被上第三系所覆盖 ;因此 ,虽然内蒙古的阴山很可能就是燕山向西的延伸 ,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以陆源沉积、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 (包括多期的褶皱作用 ,挤压、伸展及走滑断层作用 )为特征。对北京、冀北与辽西地区侵入岩及火山岩的野外工作及测年 (U Pb,40 Ar 39Ar方法 )研究揭示出该区中生代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 ;而这种构造变形特征被归因于 :(1)中生代以前 (二叠纪到中生代早期 )复杂的早期变形序列 ,以及 (2 )中生代时期交替发生的主要构造形迹向南和向北的构造汇聚作用。燕山在中侏罗世之前 (早于 180 Ma)向南运动的低角度的逆冲断层发育在一条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弧的南部 ,太古宙基底及元古宙和显生宙盖层均卷入其中。该次推覆作用可能是 (1)古生代时期蒙古弧与安第斯型的大陆弧沿华北板块的北部边缘发生碰撞的后果 ,或 (2 ) (北部陆块 )向南俯冲于华北太古宙“克拉通”之下时形成的 ,类似于美国科迪勒拉型的弧后、前陆褶皱冲断带。此次褶皱冲断发生之后 ,该推覆断层的上盘经历了广泛的剥蚀 ,随后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同时沉积在上、下盘之上。
- Gregory A.Davis郑亚东王琮Brian J.Darby张长厚George Gehrels汪洋李凯明
- 关键词:岩浆作用中生代褶皱冲断带
- 山西平顺岩体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角闪石成因被引量:1
- 2002年
- 文中对平顺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矿物学作了详细的研究。在橄榄角闪辉长岩中发现了辉石被角闪石交代的现象 ,在角闪闪长岩中亦存在自形程度很好的角闪石 ;对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的结果 ,也说明既有原生岩浆成因的角闪石 。
- 李凯明赵海玲邓晋福
- 关键词:岩石学矿物学角闪石交代电子探针
- 东南沿海及南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南海的形成演化被引量:5
- 1999年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类型和Sr-Nd同位素特征十分相似,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南海扩张时代,将新生代的火山岩划分为扩张期前、扩张期和扩张期后3大阶段,并利用原生岩浆推导了软流圈岩石圈的一些深部作用特征。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和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较浅。从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到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变浅,隙间熔浆增加,原生岩浆的演化具有前进式裂谷火山作用的演化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变大。从扩张期到扩张期后(直至第四纪),软流圈顶部埋深逐渐变深,隙间熔浆减少,原生岩浆的演化表现出后退式裂谷火山作用的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逐渐变慢。新生代火山作用显示出的深部作用特征与南海的扩张和闭合一致,这为我们提供了南海形成和演化的深部作用证据。
- 赵海玲邓晋福李凯明李永华
- 关键词:新生代火山作用软流圈岩石圈东南沿海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被引量:86
- 2005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主要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主要孔隙类型为次生孔隙。镜下观察,次生孔隙的形成除了与沉积物源、沉积环境和搬运介质有关外,还与后期成岩阶段长石的溶蚀作用有关。根据长石溶蚀的岩石学证据,建立反应方程式对长石溶蚀进行计算,综合考虑溶蚀的温度、反应的热力学趋势、体积的减小等因素,认为钾长石溶蚀可提供较大的次生孔隙,钙长石和钠长石溶蚀效果较差。在有机酸参与下碱性长石的溶蚀作用是该区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 赵国泉李凯明赵海玲刘锐娥孙粉锦狄永军李永涛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次生孔隙
- 安徽省歙县石屋岩体和岑山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定名被引量:1
- 2002年
- 安徽省石屋岩体和岑山岩体在地质产状、形成时代及岩石学特征上十分相似 ,前人将其划为同一单元 ,并一直将其定名为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通过岩石化学、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认为石屋岩体及岑山岩体应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
- 赵海玲狄永军邓晋福李凯明戴圣潜李永华
- 关键词:斜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构造环境
- 冀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深部过程与金矿被引量:15
- 2001年
- 冀东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 ,是滨太平洋地区构造 -岩浆及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兰峪背斜的北翼及其核部形成了一条近NE向的金矿带。按其寄主岩特征主要分为 3种类型 ,从深层至浅层分别是 :( 1 )产于基底──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金厂峪式金矿 ;( 2 )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中及其接触带中的峪耳崖式金矿 ;( 3)产于盖层──元古宙长城系和蓟县系灰岩中的冷口式 (或万庄式 )金矿。这 3种金矿的寄主岩石虽然不同 ,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金矿均形成于中生代 ,空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 ,矿化特征非常相似。硫同位素和铅同位素成分显示 ,金来源于地幔和下地壳 ,与中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金矿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分布受断裂带的控制 ,此外 ,万庄金矿还受喀斯特古溶洞的控制。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 ,该地区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水和岩浆水。该地区的金矿被认为是壳幔物质交换的产物 ,并且是多阶段金矿化的结果。最后 ,建立了冀东地区的金矿成矿模式。
- 赵海玲邓晋福许立权李凯明狄永军杨秋利
- 关键词:深部作用花岗岩燕山期成矿模式中生代